文字:If Lin|圖表製作:曾聖評、陳筱涵

「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肺炎疫情至今,各國仍陸續爆發疫情,看起來沒有停歇的跡象。

我們無法預測疫情,但我們可以回顧過去全球大流行疾病的歷史,或許從中可以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方向。

從20世紀以來,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死傷人數最多,造成全世界4-5000萬人死亡。這場大流行在1918年開始,在全球各地分三波爆發,最終在1920年春季自行消失,歷時兩年多。

由於當時公衛醫療條件與研究仍不夠發達,那個時候根本不知道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發,後來研究才認為西班牙流感的病原體可能是H1N1流感病毒。但這場大流行是從何源起,為何消失,目前都還無法確定。

20世紀的第二場大流行疾病發生在1957年亞洲流感。這場流感2月起源自中國貴州,4月傳播到香港、新加坡,9月時歐美非都有疫情出現,10月時達到疫情高峰。直到一年後疫情才平息,這波疫情導致約110萬人死亡,病原是H2N2流感病毒,最早在當年3月時被日本分離出來,在8月美國便研製出新的流感疫苗使用。

不到10年,1968年在香港發生第三場大流行疾病,也是流感大流行,病原是H3N2流感病毒。隨後傳入東南亞地區,由於正值越戰時期,所以疾病在同年便傳入美國,至1969年才平息,但部分國家如英國,則是在1969-1970間爆發流行。這場流感造成全世界約100萬人死亡,但是在香港的死傷較不嚴重,可能是因為多數人在10年前亞洲流感後,體內已經具有抵抗N2的抗體,所以症狀較輕微。

經過這三次流感大流行,全球都有所警惕,防備著下一波的到來。原本認為可能是H5N1流感病毒會造成新一波的大流行,但沒想到卻是新型的H1N1流感病毒。

在2009年時,墨西哥3月初出現病例, 3月底傳到美國,而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在4月確認這是新型的H1N1流感病毒,並向WHO通報。4月底,歐洲、亞洲等地區都傳出零星疫情。6月11日WHO宣布此疾病進入大流行,此時已有74個國家傳出確診案例。進入7月後,南半球國家接連出現疫情高峰。到9月北半球國家又開始第二波流行,12月則是非洲開始流行。

在各地疫情逐漸緩和後,WHO在2010年8月10日宣布大流行結束。WHO在當時的聲明中指出,大流行結束不代表這株H1N1病毒消失,而是變成跟季節性流感病毒的一樣,每年持續發生。

在豬流感大流行期間,死亡人數粗估約20萬人,相比之前三次大流行,已相對減少很多,這除了是因為新型H1N1致死力較低外,還有因為疫苗及時產製。當時2010年初WHO將新型H1N1流感病毒株納入流感疫苗株建議清單中,所以能有效的預防與控制疾病傳播。

從過去這四次大流行的時間來看,只有1918年的大流行超過兩年,後三次大流行都在一年多後結束,而各國並非都是一起爆發流行,不同地區的流行月份不同,南北半球的國家差異最大,因為兩個區域的夏季與冬季月份相反。

這些大流行結束後的情形則不同,有些病毒是消失在世上,有些則變成季節流行疾病,每年持續會出現案例,但都已有疫苗因應。例如新型H1N1流感病毒便成為季節流行疾病,而台灣針對新型H1N1流感病毒,在2009年底便已經開始施打疫苗,一直到現在,每年的流感疫苗都包含H1N1。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