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衛福部長陳時中在政論節目同台,陳部長從科學數據與國際標準的角度,藉此論證開放美豬進口的正面意義,及其政府如何將國人食安健康風險控制的合理範圍。從功能屬性而言,陳時中已經清晰說明了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與風險管理的基本作為。

值得注意的是,陳先前接受電台專訪強調「開放是建立台灣國際地位」的說法,卻被部分人士模糊焦點,刻意將他的原意往「利益交換」、「對美輸誠」的方向歪樓,我認為這是欠缺國際政治經濟學(IPE)相關知識所致,否則就是刻意進行的轉移焦點的政治操作。

原則上,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國家都願意遵守貿易自由化這類「國際建制」(international regime)的規範,認為可透過建立制度與協商談判的方式,一方面排除人為貿易障礙,另一方面降低關稅壁壘,帶來平等互惠的實質利益。

然而,世界貿易組織在杜哈回合陷入僵局後,這個巨大的多邊架構就難以發揮功能,取而代之的則是區域多邊經貿整合機制與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新自由制度主義論者希望透過次佳方案達到前述目標。

馬英九對美牛瘦肉精的消極態度,可看出他對FTA的立場

台灣是WTO的會員,本來應可在其自由貿易架構下,參與區域經濟的整合,或是與其他成員簽署多邊與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

然而在中共刻意的阻擾下,若不是要嚴苛的政治條件下才能參加其主導的RCEP,再不然只能與經貿小國如巴拿馬、瓜地馬拉、新加波、紐西蘭簽FTA,如此使得台灣想要經由組建「強大多數的雙邊」,替代一個「想像多邊」的目標始終無法達成。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諷刺的是,馬英九執政時期似乎一心只想將台灣的經濟與產業鎖在中國,因此首要目標是與對岸簽署ECFA後,持續推動服貿與貨貿協議外,並積極在這個架構下融入中國所主導的一帶一路與RCEP。這種與中國為中心本位思想,使得馬政府在與美國在TIFA架構下,洽談簽署台美FTA與TPP並未如前者這般積極,這可從馬英九處理美牛瘦肉精的消極態度得到解釋。

美中經貿大戰下,這是台灣進入「無紅供應鍊」的門票

蔡英文彼時就批評馬英九單純將美牛議題單一處理,沒有透過包裹談判的戰術,在台美經貿架構下,將台灣的國貿、生產鏈、產業整合與外交與美國進行整體的談判,藉此爭取國家利益最大化。

如今民進黨執政,因為美中經貿大戰之故,使得台灣在國際地位與貿易環境上擁有「天時」與「地利」的絕佳優勢。所謂的天時在於華府企圖打造一個沒有紅色供應鏈的全球經貿體制,在這個新的經濟全球化整合中,台灣在生產供應鏈與比較利益法則中可以找到新的位置,因為新的「中心、半邊陲、邊陲」關係正在重組中。

此外,台灣政府在防疫政策中所展現的治理能力、公民社會的自主意識與企業強大的創新潛能,都使得「台灣製造」成為新的正面品牌,正值台灣因為在與國際接軌與科學專業的基礎上開放美豬,這對美國企圖重組的「安全供應鏈」與「美國經濟繁榮網絡」帶來了正面的效應。

這也是華府稱讚台灣是值得信賴的夥伴、國會議員推動簽署台美FTA,以及雙方經貿官員進行視訊對話的原因。

外交部1日上午舉行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成立5
週年記者會,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出席致詞。
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6月1日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回想「脫亞入歐」的明治維新,這也是台灣擺脫「中國中心」的最好時機

台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朝向正面積極方向發展,其外溢效果有助於台灣與印太國家、歐盟成員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更為未來加入日澳主導的CPTPP創造條件。

這意味除了可以在風險高的中國市場找到替代市場外,更能讓台灣的產業直接與高技術、高收益的歐美市場對接,除了帶來產業轉型的紅利外,也為台灣的產品輸出找到了高附加價值的產地,這正是本次開放美豬進口後對台灣豬農造成的連動效應!

福澤諭吉曾以「脫亞入歐」形容明治維新對日本在觀念啟蒙與現代化的意義,在天時與地利的優勢下,台灣再次擁有跳脫中國市場過度依賴的契機,然而當下唯一欠缺的,則是朝野凝聚共識的「人和」,然而從國民黨目前的表現來看,民進黨政府政策溝通的對象應該放在民間社會與企業,因為國民黨迄今無法始終擺脫「中國中心」的迷失。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