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戎(Jung Chang)

13 從史達林的掌心中救出經國

(前略)

蔣介石無時不為兒子的命運擔心,經國在史達林的掌心,隨時可能被置於死地。經國是蔣唯一的親生兒子。美齡在小產後不能懷孕,二兒子緯國是過繼的,蔣沒把他當作真正的兒子和繼承人。對中國人來說,傳宗接代是頭等要緊的事,一個最嚴重的詛咒是「叫你斷子絕孫」。對摯愛母親的蔣來說,「無後」對不起亡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母親的思念與對經國的思念糾結在一起,使他痛楚萬分。蔣的思子之情,多年來在日記中有無數記載。

在美齡、靄齡一九三○年對他提出救經國一事時,中、蘇兩國正在為「中東路」爭執不休。一年前蘇聯為此入侵中國,兩國也因此斷絕外交關係。靄齡向蔣提了個建議:或許他可以在中東路問題上做些讓步,以換回經國?蔣在十一月一日的日記中寫道:「孔姊與妻念念不忘經兒,其情至矣。」他非常感動,但是決定不接受這個建議:「吾重違其情,惟以不宜操切也。」莫斯科的條件事關中國的主權,蔣不願意讓步,再說公眾輿論也不允許。但是跟史達林做交易換回兒子這個念頭萌生了,他得好好考慮,仔細籌畫,慢慢來。

一年後,莫斯科主動提出人質交換。化名「牛蘭」(Hilaire Noulens)的共產國際遠東局負責人和他的妻子此時被捕,關押在上海。因為他們知道大量絕密訊息,莫斯科急於把他們救出來,動用包括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內的一大群「國際友人」呼籲蔣介石釋放他們。慶齡也在被動用的人物之列,就是她把莫斯科的人質交換意思帶給蔣介石。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六日的日記中,蔣寫道:「孫夫人欲釋放蘇俄共黨東方部長〔牛蘭〕。其罪狀已甚彰明,而強余釋放,又以經國交還相誘。」蔣介石拒絕了。審判和監禁這兩名間諜都在報上公開報導了,全國都知道,放掉他們換兒子回家,人們也會知道,這將毀了蔣的聲望,他不能做。

不久,邵力子的兒子志剛在羅馬遭暗殺。志剛是當年由他父親作為經國的旅伴帶往蘇聯的。後來經國留作人質,他回國了,以後去了歐洲。邵家人和中共都稱志剛是被國民黨「藍衣社」特務所殺。

蘇聯的人質交換建議受到拒絕後,經國被送進西伯利亞的古拉格,在金礦做苦工,與嚴寒和飢餓終日為伴。跟他一塊做苦工的人有「教授、學生、貴族、工程師、富農和強盜,每人都有個莫名其妙的他們根本想像不到的罪名,讓他們被放逐至此」。睡在他左邊的是個工程師,他睡覺以前總會對經國說:「一天又過去了,我離自由和回家又近了一天。」這也是經國緊緊抓住的希望。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蔣介石政府跟蘇聯恢復了外交關係,一個共同的敵人使他們不能不友好起來。日本在那年進攻了上海,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中日大戰看起來不可避免。中國需要蘇俄。而俄國是日本在遠東的宿敵,也需要中國。史達林最不願看到的前景是日本控制中國,利用中國的人力、物力資源和中蘇之間長達七千公里長的邊境線進攻蘇聯。史達林想要中國抗擊日本,讓日本陷入廣闊中國的泥淖之中拔不出身來,無力向蘇聯開戰。在蘇聯漸漸由敵人轉為朋友之時,蔣介石更認真地計畫救兒子回家。他明白他必須給史達林一份重禮,因此想到了中共。

那時蔣正在圍剿地處中國東南部的紅區,他已經把中共及其紅軍包圍起來,要把他們消滅掉。但現在他開始設想,不消滅他們,而是把他們趕出腹心地帶,趕到西北黃土高原上的陝北一帶。那裡地貧人稀,中共不會有什麼兵源財源,不能發展。驅趕的一路上,他會大大削弱他們,但讓中共繼續存在。到了目的地,他會把他們關進「牢籠」,讓他們僅能苟延殘喘。蔣的如意算盤是:一旦中日開戰,莫斯科一定會命令中共打日本,紅軍就有可能被日本人吃掉。在那一天到來之前,他希望寵愛中共的史達林會放他兒子回家。

一九三四年秋,蔣把中共趕出了根據地,紅軍開始長征。他們穿過蔣精心構造的五道封鎖線,如入無人之境。蔣介石故意放走了中共。

長征進行了一年,走了一萬公里(比蔣設想的長得多,原因是毛澤東在長征中奪取中共領導權的陰謀),紅軍官兵經歷了千難萬險,人員大為減少。長征結束時,蔣在日記中寫道:「匪黨已有歸降之意。」其實,迫切想要救回兒子的蔣介石,是在自己騙自己。


以中共的生存換回經國這樁交易,蔣介石不能讓任何人知道,跟莫斯科打交道也只能靠心照不宣。蔣的做法是:長征中每當中共達到一個重要目標之時,他就讓莫斯科知道是他在高抬貴手,向莫斯科討要兒子。長征前夕,他首次通過外交途徑向蘇聯提出要求釋放經國,在一九三四年九月二日的日記裡記載:「經國回家事,亦正式交涉。」在紅軍成功穿過他銅牆鐵壁般的五道封鎖線後,南京政府多次向莫斯科要求釋放經國。蘇聯外交部檔案館的文獻裡有許多這樣的記載:「蔣介石要求讓他兒子回家。」然而每一次,莫斯科都裝模作樣地說,經國本人不願意離開。蔣介石在日記中感歎道:「俄寇之詐偽未已。」

長征中為中共放行,蔣還達到了另一個目標。在紅區西邊的貴州與四川,當時都保持著自己的軍隊,對南京政府不完全服從。蔣想要徹底控制他們,要辦到這一點,他必須有軍隊在那裡。他把紅軍趕進這兩個省裡,當地首腦害怕紅軍在那裡扎根,不得不讓蔣的「中央軍」進來趕走紅軍。就這樣,蔣得以把這兩個省牢牢抓在手中,特別是四川,在即將到來的對日戰爭中,這裡將成為蔣的戰時根據地,四川重慶將成為戰時首都。

蔣介石的這個目標很容易識破。蔣怕莫斯科錯過他的更重要的目標:釋放經國。在征服了這兩個省後,他繼續讓中共中央及其紅軍逃走,而且於一九三五年六月與另一支主要紅軍——第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完畢,靄齡的丈夫孔祥熙、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馬上去見蘇聯大使鮑格莫洛夫(Dmitri Bogomolov),說蔣要他的兒子回家。

一九三五年十月十八日,中共中央的長征結束,在陝北落腳。當天,蔣介石本人約見鮑格莫洛夫,表示友好。他沒提經國的事,但緊接著派親密助手、「中統」創始人陳立夫去見鮑格莫洛夫,要求釋放經國。

以中共換兒子,蔣沒有對莫斯科說破,莫斯科就裝聾作啞,扣住經國不放,對蔣的一個個使者,蘇聯人老調重彈,說經國不願回家。史達林如今知道了蔣的軟肋,要好好利用手中的人質。

因為有這樣的價值,經國的待遇得到重大改善。他從古拉格釋放出來,送到烏拉山的重機器廠中做技師。他的生活還算正常,晚上上夜校,甚至升任工廠的助理廠長。工廠裡他認識了俄國姑娘、技術員方良(Faina Vakhreva),「她最了解我的處境。我有困難,她總會給我同情和幫助。我有時因為無法回國看望雙親而情緒低落,她也百般勸慰。」愛情給這個二十五歲年輕人的黯淡生活帶來了一束光明,一九三五年,經國的人質生涯第十個年頭上,他們結婚了。十二月,第一個孩子出世,出世在人質人家。

相關書摘 ►張戎《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經國不姓「宋」,跟她不是一家人,這一點對美齡很重要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麥田出版

作者、譯者:張戎(Jung Chang)

《鴻》《毛澤東》《慈禧》暢銷傳記作家/張戎 暌違六年最新重磅巨作

現代中國從慈禧到今天,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正是完整串連中國百年史的關鍵人物!
跨越三個世紀 走過三大陸 多場革命
三位家喻戶曉的女子 三段鮮為人知的傳奇人生

親訪宋、孔、蔣、孫家親屬與專家學者見證人
參閱台港英美俄五地共14家檔案館
收錄三姊妹個人生命與大歷史交織的珍貴照片64幀
足以理解中國現代樣貌的歷史巨作

「我還特別希望弄清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會從慈禧走向毛澤東?一九○八年慈禧去世前,她已經準備實行君主立憲,給中國人以投票權,有關程序、規則都已經制定。可四十年後,毛澤東上台,中國陷入最嚴酷的專制極權。這四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像毛傳和慈禧傳一樣,書中觀點也會讓一些讀者感到震驚。但是,中國現代史被改竄百年,早就應該重新書寫。我能夠做的,是發掘史料,從而提供新鮮視野。這三部傳記合起來,算是我的《中國現代史及其核心人物三部曲》吧。」——張戎

本書特色

  •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傳記作家張戎,暌違六年最新巨作,重量級登場!
  • 繼描寫影響中國現代化起步的女人慈禧後,張戎再度下筆出版撰述影響中國20世紀的三位女性!揭露宋氏三姊妹不為人知的史料、她們的榮光與爭議,無論在北京或莫斯科,宋氏三姊妹影響之深,足以為當代再次理解。

內容簡介

蔣介石在西安事變後平安歸來,其中的關鍵人物是宋美齡?
宋慶齡愛孫中山到要為他去死,為什麼後來說「我沒有愛上他」?
宋靄齡對蔣介石的影響超過任何人?
為什麼政治風暴的核心常有宋氏三姊妹的身影?
為什麼她們一生的故事,正好形塑現代中國的一連串重要事件?
所謂「軍閥混戰」的民初十六年,乃是中國的民主時期、黃金時代?
當中國現代史被改竄百年,二十一世紀如何回首真正的歷史?
宋氏三姊妹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與她們的丈夫充滿感情糾結的關係,正是重新理解中國的關鍵角度。

人人都熟知宋氏三姊妹,卻並不真正認識她們——宋靄齡是中國最有錢的女人之一,是影響蔣介石與國民黨政治事務至深的人,卻因以國家之名行中飽私囊之實而備受譴責。宋慶齡嫁給首倡共和的孫中山,成了「國母」,婚後卻對丈夫心寒意冷,後半生雖貴為共產黨中國副主席,卻飽嘗恐懼的折磨。宋美齡是多年元首蔣介石的妻子,人稱「永遠的第一夫人」,卻因這一身分多次與死亡擦身而過。三姊妹一生榮耀無數,卻危機不斷。曾是相親相愛的手足,卻因分屬敵對陣營,關係錯綜複雜,極具戲劇性。

寫過掌控中國命運的毛澤東與慈禧之後,暢銷傳記作家張戎開始思索:開啟中國現代化的慈禧生前原本已計畫賦予中國人投票權,為何短短四十年後中國就走進毛澤東的專制極權?為了尋找主宰這段歷史的風雲人物,作者再度下筆撰述影響二十世紀中國至深的三位女性和她們的丈夫。

本書既是個人史、家族史,也是中國波濤洶湧的現代史。從民初的中華民國政府、蔣介石的國民黨中國、毛澤東的共產黨中國,到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台灣的民主轉型,三姊妹親眼見證三個世紀,跨越中國百年。作者遍訪宋、孔、蔣、孫家親屬與專家學者、走過台英美俄四地檔案館,選擇捕捉了三姊妹人生重要場面的六十四幀珍貴照片,以其一貫的「秉筆直書」精神,再度寫下一部足以重新理解中國現代樣貌的歷史巨作。

Photo Credit: 麥田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