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黃鴻升的經紀人指出他的死因為「主動脈剝離」,什麼是主動脈剝離?本文整理相關資訊,帶我們了解這個疾病的基本知識與可能預防方式。
藝人小鬼黃鴻升在16日過世,享年36歲。在檢警經家屬同意解剖後,檢察官表示疑似是心血管問題,之後經紀人指出死因是「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是屬於急重症的心血管疾病,從無症狀到出現強烈胸痛或背痛的症狀,可能只有幾秒的時間,同時死亡率高。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是心臟輸出血液的起始血管,是身體最大的血管,輸送血液到身體各處的源頭。主動脈管分成內膜、中膜、外膜三層構造,原本血液只會跟內膜有接觸。
主動脈剝離大多數是因為內膜破裂,導致血液流入到內膜跟中膜之間,造成內膜跟中膜剝離,而剝離的內膜會阻塞血管,造成血液無法順利運送到身體各處。
主動脈剝離的症狀
主動脈剝離發生時,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突發性帶有撕裂感的劇烈胸痛,可能是患者人生中都不曾感受過的劇痛,另外突發性背痛也是常見症狀。
主動脈剝離的類型
由於主動脈分成升主動脈(剛從心臟出來的向上部份)、主動脈弓(轉彎的部位)與降主動脈(轉彎後向下的部分)。主動脈剝離依照發生部位分為兩型,只要升主動脈有發生剝離,就屬於A型;如果升主動脈沒有發生剝離,則屬於B型。A型比B型危險,需要緊急手術處理,才可降低死亡率。
主動脈剝離的死亡率
根據研究,即使緊急送達醫院也有50%的患者可能會在24小時內死亡。如果沒有做適當的處置,每一小時就會增加1%的死亡率。
什麼人容易發生
根據研究,台灣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大約是每年每10萬人有2.6至3.5人患病,且有高血壓是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因子,約有三分之二的主動脈剝離患者,有高血壓病史。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遺傳疾病)的人,由於血管較脆弱,發生機會也較高。綜合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常發生,而劇烈活動、情緒緊張、壓力等可能造成血壓上升的狀況,都有可能是危險因子。
主動脈剝離的治療方式
A型由於發生位置危險,需緊急手術置換人工血管,才能降低死亡率。而B型大多能靠藥物控制血壓,而度過危險期。B型也能做人工血管置換手術,但傳統手術有25-30%的風險,不過現在也可藉由支架手術,用支架封住內膜破裂的地方,風險小於5%。
如何預防
由於高血壓是最主要的風險因子,所以要預防血壓變高。因此體重控制、飲食作息均衡、戒菸酒、定期量測血壓都是基本作為。而因為情緒與壓力也是誘發因子,所以也需要注意。由於有家族遺傳性,所以家中若有長輩曾罹患此病,則自身也需多注意。
延伸閱讀:迎接人生最後一場械鬥:急診室裡「主動脈剝離」的阿伯
參考資料:
- 胸主動脈剝離患者死亡率及相關因素探討 - 弘光學報
- 主動脈剝離多樣性臨床表徵 -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雜誌
- 【心臟外科】認識主動脈剝離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急性主動脈剝離 -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主動脈剝離 - 三軍總醫院衛教資訊
- 主動脈剝離 Aortic Dissection - 醫學影像學習園地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