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宏醫師

所謂噴濺(spray),不是在好萊塢電影裡面那種吐在你身上一定看得到的、或是你感覺得到咳嗽噴在你臉上。這類噴濺的唾沫微粒,甚至可以小於10微米(μm)。10微米是什麼概念呢?酵母菌的大小差不多等於10微米。

所以你等於要求醫師肉眼看到酵母菌在身上要通報,今天看到這個說法真的覺得孩子的科學教育不能等。

你在科普文章看到的那個螢光顯影圖,就是因為肉眼不可識,所以才用這個方式,讓普羅大眾能理解醫療人員所面對的風險。

Barrier Enclosure during Endotracheal Intubation(NEJM)

Barrier Enclosure during Endotracheal Intubation(NEJM)

為什麼要這麼做?當然是要社會支持高風險的醫療人員,不是讓你開除他用的。

附帶一提,插管以後,即便接管再怎麼迅速確實,在管路調整、緊急人工甦醒(ambu bagging)、甚至是呼吸器運作過程中,都會有微量的唾沫微粒逸散到空氣中

你說,穿好隔離裝備做這些危險動作就沒事了?其實不完全是,當然插管正面噴濺最多,你在旁邊或是之後才進來,還是有可能沾到這些微粒。

所以,得在負壓病房,得穿脫等過程遵守感控規定,但是否真的能做到零感染?坦白說,美國搞到醫科主任都染疫身亡,你真的認為他不知道這些,還是做得不確實嗎?

講幹話簡單,做實事難啊。

所有教科書上寫的都是「降低」(mitigation),沒有完美的防疫,只要照顧病患就有被感染的風險,是高是低而已。你也可以完全封鎖交通,生病就關方艙,不要勉強插管,死了就算了。有一個國家就這樣做,現在疫情還控制不下來。人類的科技力,有某個程度的侷限,之後靠的,是彼此相依的人性。

這些人,是冒著生命危險進去幫忙的。而且,進去的時候,他跟我一樣知道有這些風險,還願意進去救人。就算是檢討,也是為了精進品質,要知道,去(2020)年政府給人家的,是打了折的給付跟一張獎狀而已。你開除了,少了一位捨己為人的醫師,而出了事情就獵巫,做得好又沒獎賞,還有誰要為你賣命?

最好到時候,你還能上節目去嘴砲。

真的建議公眾媒體要討論,還是盡量能找找看有沒有專業人員。雖然這個時節,大體上相關科別的醫師都很忙,但誤導民眾也不利於防疫。此外,這麼冷的天氣,看到這種讓人握緊拳頭的言論,對醫療人員的血壓也不好。

最後,如果案838跟案839要結婚,記得帖子寄給我,雖然疫情不一定能到場,但一定送上我個人的祝福,辛苦了。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本文經李俊宏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