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人當時若只有「默許」,則事後反悔的機率很高,代表當時並不是真懂,而是無法反應,因為情緒反應會有時間差。
文:林仁廷
青少年期亞斯的心理與成長
高中期亞斯
春嬌的「愛與性」
故事:初戀
春嬌跟社團學長一起逛「角色扮裝」(cosplay)活動, 結束後他們在戶外長椅上喝飲料休息,高中後她難得遇到有相同興趣的學長,在課堂外能放鬆說話。回家時學長牽起春嬌的手,一起走向機車停車場,她充滿疑惑:「牽手要幹嗎?我可以自己走啊!」接著學長還拉機車後座的她雙手環抱,一路載回家。
春嬌問了爸媽這件事,他們說這是學長想要追她,肢體碰觸是種曖昧,他們問春嬌是否喜歡學長,她說:「嗯,就只是朋友啊!」
春嬌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最後還是答應跟學長交往。春嬌是這樣想的, 難得有人對我這樣好,可以試試看,她想「如果他喜歡我,我應該也喜歡他吧。」
沒想到談戀愛累死春嬌了,她不知道要做什麼,一開始都是呆呆的順著對方要做就做什麼,很多事無法反應,像是情人節浪漫送花,她就覺得我又沒有喜歡被拔起來的花。
交往一陣後,春嬌開始不自在,學長的親密動作太多了,但她真的沒感覺,擁抱實在又熱又黏,而且學長管很多,糾正她的脾氣與說話直白,說她都不懂他的心意。他們的爭吵變多,誤解加深,當春嬌正在困惑「戀愛很莫名其妙」的時候,學長傳來了要分手的簡訊。
亞斯心理歷程與解釋:愛情是一套劇本
「談戀愛」是兩人關係親密的發展,同時動用情緒、感官、訊息傳達及性別角色,有很多模糊曖昧,是人類人際交流應用的最高段,這與亞斯人「簡單、明瞭、明確」的原則超不同。
在戀愛關係裡,亞斯的見理系統大概是這樣建構:第一是身分的認定——是不是男女朋友?第二是合理合情——朋友是朋友、情人是情人, 沒有那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曖昧區間,有些事或隱私(如親吻)就是要情人身分才可以做,也才符合愛情的劇本。
以「身分」認定關係及該做的事
多數亞斯人較為被動與考量現實,記得「合則來、不合則去」的原則嗎?接受告白時,她會先把自身缺點全部交代出來,像是點交貨品一樣,有自信的亞斯會傳達「如果你能接受,你就來吧」;而自卑的亞斯則期盼「如果你能接受,我就跟吧。」
亞斯人在關係裡需要正式的確認,有什麼身分才做什麼事,界線依身分決定。這只是大原則,還要視亞斯人對於愛情的知識、模仿和拆解程度,但主要都是認知性的,比較不會出現「轟轟烈烈」的感受。
如果亞斯人主動喜歡對方,在追求過程中,可能會不懂界線而有跟蹤、一直盯著看等行為,這比較像是兒童式的喜歡,多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成人出社會後就比較懂得自制。要留意的是,由於不懂不可見的戀愛潛規則與曖昧模糊,在身分認同及合理下,亞斯女孩容易遵從指示,順從了自己還未真正同意的親密行為。當時不清楚,事後情緒理解後會覺得受傷,變成無法消解的情緒銘記。
亞斯人當時若只有「默許」,則事後反悔的機率很高,代表當時並不是真懂,而是無法反應,因為情緒反應會有時間差。如何教導亞斯人面對戀愛,多與他(她)討論各種情境應對,有助於概念建構與事前準備,也可以死背幾個應付方法,如不懂其意時,如何先拒絕保護自己。
忠誠與固戀
亞斯人對於已經確認的愛情非常忠誠、天真與信任,伴侶是情人也是好友,一如愛情語句所述「把自己交給對方,一諾終身有效」,尤其是亞斯女孩。
另一客觀因素是,對亞斯而言,人際關係需要非常久的時間,才能真正確認與適應,即使是男友或先生的身分也是,要從標籤到真正心裡認同,往往還要好幾年時間;而一旦確定後就會習慣下來,不會輕易切斷關係,因重新適應又要驚心動魄花好久調適。這同時也能解釋即使對方惡意、羞辱、背叛,轉換不易的亞斯人寧願處於矛盾,也不太容易離開。
青春期的亞斯女孩,有些性格敏感且長期孤寂,會特別渴望有人對自己好、懂自己、接納自己那些連自己也不懂的部分(即情盲卡關之處),覺得有人追求她就想在一起。有些亞斯女孩交往初期,會先把缺點全盤托出,警告對方自己的壞脾氣、性格古怪,若對方(客套地)說:「沒關係啊,我接受。」她會歡欣相信,而後頻繁黏依,以為找到真命天子。
長期孤單又涉世未深的年輕女孩,為了有人陪和被肯定,也會依社會標準,特別裝扮外表,增加吸引力,掉入身材和容貌的迷思,有的甚至會因對方美言幾句卸下心房,展示身體以獲取好感。
曾在人際關係和愛情裡受傷太多的亞斯女孩,有些乾脆劃清界線,一輩子打算一個人,不過她們仍需要「陪伴關係」,於是有些人會產生「固戀」:指放棄真實關係而尋求替代物,不需交流,也不需身體接觸,把情感投射其上,以想像中的關係支撐自己(例如跟隨偶像,並用偶像的形象跟自己說話)。
性的感受很混亂
談戀愛一定會有生理接觸,如親吻會增強感官感覺,產生激情,營造你儂我儂的融合感。元代女文人管道昇的《我儂詞》:「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合,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意思是在愛情裡「你即是我,我即是你。」你我已成一體,沒有彼此之分。
這種多層次多感受的融合,看在容易感覺超載和統合困難的亞斯眼裡,反而感覺「什麼都融在一起,真是太恐怖了!」
具有感情的性行為會連結性需求、親密感、自我界線,資訊根本超載,性的愉悅混雜著焦慮和不知所措。性愛當下,有些亞斯女孩本能反應舒服(情緒腦),但事後突然埋怨是對方強迫、非自己所願,怎麼可能會答應做這樣的事(認知腦)?性行為不被感受是性與愛的結合,而是神經系統過度勞累,讓她無法適應。這部分與兒童亞斯挑食的生理原理雷同:無法分辨感受意義,儘管多數可以適應,但不愛;少數甚至感到困擾。
社會人會怎麼做:愛情三元素——承諾、激情、友情
愛情是很難捉摸的,愛的關係並不是由共同興趣的伙伴或室友組成,情緒先行,情人眼裡出西施,合情後什麼都合理了。愛有變化性、獨占性,關係有互惠性,若真要定義的話,一九八六年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提出了「愛情三元素理論」,指出應包含「承諾」(該有些犧牲)、「激情」(性與愛的結合)、「友情」(共同的興趣與生活),有興趣的人可以進一步查閱。
性愛的學習上,社會人會先從各方得到隱晦的性知識及性行為概念,進行想像與類推,並與自己身體反應結合,從自慰中想像性與愛結合的感官興奮、精神釋放及快感。即使第一次性經驗手忙腳亂,也會迅速吸納與修正,整體來說是美好的感覺居多。
相關書摘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亞斯成人後討厭說謊,人際關係才是困擾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當亞斯人來到地球:與兒童、青少年、成人亞斯溝通的心理書》,四塊玉文創出版
作者:林仁廷
- momo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你對亞斯伯格症的印象是什麼?白目、社交障礙、固執……
或許,我們根本沒有真正了解他們。
作者以豐富的敏銳觀察、諮商實務與系統整理,寫出亞斯人使用「見理系統」的心理歷程,讓家人跳脫兒童亞斯使壞、耍懶、無情、無情的刻板印象,也幫助成人亞斯找到生存定位,不再迷惑、孤單。
本書作者林仁廷從事諮商心理師二十餘年,擁有豐富的亞斯輔導經驗,他說:「亞斯伯格不是病,它只是一種特質,會引導思考、情緒與行為表現傾向某個方向。」在書中他以「一頂脫不下來的帽子」形容亞斯特質,說這頂帽子「會遮陽」也會「阻擋視線」,對個人有所影響,但絕對不是病,只是一個人的部分而已。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