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葛抗爭是希望喚起輿論關注下,尋求朝野協商藉此達到在體制內妥協的結果,但國民黨現在更像是把手段當成目的,為反對而反對,包括罷免陳柏惟的倡議都面對一樣的問題。
朱立倫剛從主席選舉慘勝的震撼中掌管黨機器,明眼人都知道「張亞中現象」不僅壞了朱參選的盤算,同時讓這個新主席驚魂未定處在弱勢狀態,為了擺脫這個被動的困境,朱立倫索性炮製威權體制「戰爭邊緣策略」的制度慣性,經由輸出危機與製造衝突的方式,達到轉移內部矛盾凝聚同溫層向心力的政治目標。
諷刺的是,這是昔日阿根廷軍政府發動福克蘭群島戰爭、北韓發展核武尋求談判籌碼、習近平近年對外施以戰狼外交對內維穩固權的手段,當下在台灣的民主體制下,朱立倫卻選擇在國會開展議事癱瘓與焦土作戰,同時透過罷免陳柏惟作為固權立威的祭旗對象。
癱瘓議事是為了回歸協商體制,而非無限上綱的反對
平心而論,在野黨在國會採取焦土作戰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這種杯葛抗爭是希望喚起輿論關注下,尋求朝野協商藉此達到在體制內妥協的結果,不論就爭議法條的關鍵內容,或是換取自己核心法案的排程,目的就是讓自己對選民的承諾,透過立法程序得以實現。
這個道理猶如罷工一般,因為工會與勞工在與資方協商過程中處於弱勢,造成局部損害性的停工停產乃是談判與抗爭的籌碼,目的是回到體制內爭取勞動條件的基礎,而非希望藉此癱瘓生產或是毀滅整個經濟體制,如果本末倒置甚至無限上綱,這已是革命而非談判。
遺憾的是,針對國民黨當下杯葛的所有政策議題,他們非但沒有進入協商的想法,更沒有替代性的備案或相抗計畫。說穿了,這種把手段當成目的,為反對而反對的作法,反倒暴露這個最大在野黨毫無質詢作為,以及欠缺議題設定的能力。
最廉價的問政方式,就是把國會殿堂當成直播實境秀,用情緒性的字眼或激烈的手段突顯個人形象,同時向同溫層取暖。
罷免陳柏惟成為朱立倫的重中之重,卻因此讓顏寬恒尷尬
另一方面,朱立倫已經把罷免陳柏惟視為自己接任主席的起手式,直接讓國民黨傾全黨之力對小黨宣戰。
雖然藍營民代與名嘴宣稱這是民意的體現,或是所謂由上而下的公民運動,但旁觀者都清楚這種仇恨動員、大黨霸凌小黨的行徑根本欠缺正當性,骨子裡就是國民黨各方政治人物的政治算計,完全與陳柏惟問政或是台中鄉親的利益毫無關聯。
這場罷免,是朱立倫用來和深藍交心與修補主席選舉嫌隙的道具,更是江啟臣保全實力或圖謀再起的跳板,因為罷免案與四項公投本是江連任的主場法寶,現在則成了台中山海線紅黑派系利益活動的連結,這也讓明年尋求連任的盧秀燕不能置身事外或袖手旁觀。
角色最尷尬的人恐是顏寬恆,雖然以志工身分加入戰局,但他成為當事人更讓這場罷免淪為個人恩怨,陷入裡外不是人的困境。
唯一解套的方式,或許是表明自己絕不參與該區任何補選或選舉,但這恐怕有違顏家參戰的利益,但就算自己未來不投入補選,只要推出自己家族成員必然面臨瓜田李下的責難,但若萬一出現拉下陳柏惟,換上非顏家的參賽者或當選人,豈不人財兩失,成了最大的輸家?
在公民社會下資訊相對公開透明,為了替罷免案推波助瀾,國民黨不斷對陳柏惟的問政內容斷章取義,甚至攻擊在選區看不見陳的身影。這種近似造謠或是負面選舉的反作用力,自然也會回到顏寬恆的問政表現上,兩者之間的比較反而突顯了派系政治與公民社會之間的差異。
民眾心中會有一把尺,看著國民黨眼中的問政品質與選民服務標準,是以顏家還是以誰為度量衡?國民黨是否想誇口,自己當下在立院的表現堪稱典範?
國民黨要拿回執政權,必要在選戰中獲得選民的青睞與支持,具體來說就是提出好的政策與候選人,猶如市場競爭中的公司拿出好產品吸引消費者目光。單靠仇恨式的罷免,或許可以挽救朱立倫當下的政治危機,重振江啟臣搖搖欲墜的政治前途,對於國民黨的發展以及台灣民主政治的內涵,卻是最糟的示範。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