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普亭成了全球公敵,各國也開始關注習近平的獨裁夢,國際社會大動作對俄羅斯採取制裁,這對中共帶來什麼警示?習近平自己心裡應該很清楚。
俄烏戰爭尚未平息,談判進程似乎遙遙無期,非當事國的其他大國各有各的盤算,歐洲國家憂心戰事向西蔓延,美國全力防範俄羅斯勢力擴大,聯手採取制裁的方式,來迫使普亭(Vladimir Putin)停止攻擊;而遠在亞洲另一端的中國,則是保持曖昧不明的立場,一方面不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另一方面又承諾提供烏克蘭人道援助,同時也表達可以協助談判和解的意願。
俄烏不對稱戰爭的扭轉:資訊戰與國際制裁
眼看俄羅斯還沒有退兵收場的意思,歐美國家紛紛把矛頭指向中國,質疑中國有意提供軍援給俄羅斯,甚至意圖製造台海危機讓西方國家疲於奔命;一場原本是區域衝突的「有限戰爭」,卻因為戰況拉長,使得諸多國家牽扯在內,到底這些國家的戰略目標是什麼?而普亭何時才會停止入侵?恐怕沒有任何人有把握,如何達到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均衡點,亦有待觀察。
從時間序列來看,普亭早有對烏克蘭採取軍事攻擊的準備,顯然美國在開戰前的提醒並非空穴來風,情報準確依舊象徵美國在全球事務的主宰力,不過,這場戰爭似乎改變了國際衝突的傳統思維,傳統軍力對決雖然仍是主畫面,但在全球化的洗禮下,「經濟制裁」成了「看不見的煙硝」,以及科技與數位發展的擴散效應,資訊戰所帶來的「認知作戰」起了關鍵作用。
換句話說,烏克蘭正在示範「不對稱」的作戰策略,營造有利的國際輿論空間,再結合國際社會對「戰爭無情」的感性訴求,這股力量隨著戰事一拉長,足以扳倒以量取勝的俄軍,就猶如大衛用石子擊潰高大的歌利亞;問題是,中國怎麼看待俄烏情勢的發展,習近平遲遲不願做出明確的表態,就是因為一旦站了邊,就成了檢視中國對外戰略的罩門,可以說,這場戰爭將揭露大國的真實一面。
中國誤判情勢後,俄羅斯拖累了中國對外盤算
中國一開始就誤判了情勢,以為有普亭在北京冬奧的情義相挺,就能得到俄羅斯在對抗美國的奧援,然而,戰事發展不如中國所願,普亭不只要揮軍入侵烏克蘭,還有意擴大成全球性的衝突,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不僅來不及撤僑,就連過去在烏克蘭的投資都付之一炬。
可笑的是,當中國外交部要改弦更張,轉變成一個促進和平的使者角色時,國際輿論卻一再質疑中國有意向俄羅斯提供援助,普亭的這把戰火嗆暈了習近平的盤算。
值得留意的是,外界流傳著習近平原本有意要在今年秋天「全面接管台灣」,縱然這個消息還沒有獲得證實,但是從中國不置可否的反映,以及中國一再對台進行軍事恫嚇的動作,習普兩人被掛上「屠夫」的標籤,一搭一唱破壞國際和平穩定,再對照俄羅斯飛彈向民宅、醫院轟炸的畫面,以及俄軍向平民開槍的消息,中國的人道援助已不被埋單,甚至被認為是「口惠而實不至」。
明日習近平若步上今日普亭,中國將成為下一個俄羅斯
當然,讓習近平最難堪的是,「今日普亭,明日習近平」的影射,這完全挑起中共內部對「韜光養晦」及「有所作為」的路線之爭,而歐美國家過去一段時間對「中國威脅」的警示,如今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因為中俄的友好關係,進而連結了對「中國軍國野心」的想像,甚至是「中國會是下一個俄羅斯」的定論,直接命中習近平一心想在2027年打造「解放軍現代化」的意圖。
從全球二元化的趨勢來看,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正好證明了「專制對民主帶來威脅」的假設,而普亭從2000年掌權至今已逾22年之久,接下來可能繼續連任到2030年,甚至是2036年,「長期掌權的獨裁者」為所欲為「對外發動戰爭」的關聯性,正好對比正在鋪陳延任的習近平,以目前中國的政治氛圍。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持續控制黨政軍,甚至延至2027年的二十一大,不是不可能。
普亭成了全球公敵,各國也開始關注習近平的獨裁夢,國際社會大動作對俄羅斯採取制裁,這對中共帶來什麼警示?習近平自己心裡應該很清楚。
延伸閱讀
- 俄烏戰爭最值得台灣學習之處,就是烏克蘭軍展現出「不對稱作戰」的威力
- 以國際法的角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構成哪些不法?
- 美國質問中國:口口聲聲「主權不可侵犯」,怎麼看待普亭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 烏克蘭外長才表示「準備好談判」,多家台媒卻引用中國《央視》指「烏俄將簽停火協議」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
中國若想武力犯台,可能會與納粹德國對英國、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的手段非常相似
懷著對假想的滿腹敵意、用軍事力量進行威逼,納粹德國當時的做法,與現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際使用的論述多有雷同。反觀兩岸,中國若想以武力犯台,使用的策略與納粹德國對英國、俄羅斯對烏克蘭採用的手段,可能會非常相似。
-
最支持普亭發動戰爭的「深藍族群」(上):與台灣外省族群有類似歷史經驗的「白俄」族群
為什麼自稱兩蔣父子傳人的台灣深藍族群,會如此為普亭歡呼叫好?關於這點,其實我們可以從與台灣外省族群有類似歷史經驗的「白俄」族群談起。
-
-
遭警察攔下稱「你是男人,留下來打仗!」烏克蘭跨性別者難逃往其他國家
跨性別女性、出生時登記為男性的非二元性別者、跨性別男性都被視為男性,作為潛在的新兵他們不得離開烏克蘭,如果被招募,跨性別者面臨更高的騷擾和暴力風險。
-
以色列是烏俄戰爭意料之外的參與者,總理班奈特被以國記者稱「身陷泥沼卻不知水有多深」
曾任職於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薩皮爾警示,無論以色列是否出於善意,以國未必擁有調解如此複雜戰事衝突的適切外交手段,過往像是法國、土耳其等國家也曾於俄烏衝突間調解,但最後皆以失敗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