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苗的常見副作用,多數人腦中浮現的是發燒、注射部位紅腫疼痛、全身痠痛等等。然而一篇刊登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指出,女性接種COVID-19疫苗之後,有一定機率會出現月經週期異常的情況,而且發生機率比想像中更高。

事實上,相關討論自2021年開始便出現在社群或新聞媒體上,但2021年之前的疫苗臨床試驗並未針對女性月經週期和注射疫苗的相關性多加著墨。

研究作者之一、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教授克蘭西(Kathryn Clancy)表示,自己在施打COVID-19疫苗之後便經歷了短暫的月經週期不穩的情況。

「我們設計了一種調查工具好讓這些變化被發現,並找出任何可能導致這種副作用的風險因素。我們真的很想聆聽人們的經歷,並證實他們的擔憂。」克蘭西表示,許多女性雖然警覺有些奇怪,卻往往快速將之拋諸腦後。

研究團隊透過網路調查詢問參與者有關施打COVID-19疫苗的經驗,並於2021年6月底截止調查,開始分析相關數據。由於目前已知COVID-19確診症狀可能包括月經週期改變,為了避免混淆數據,曾確診族群的數據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除此之外,研究也排除45-55歲的參與者數據,因為這個年齡層可能正處於停經前的亂經階段。

經過相關篩選,最後共有3萬9129名參與者的調查數據進入分析。當中所有參與者在完成調查時的至少14天前,已完成接種2劑COVID-19疫苗,參與者注射疫苗的廠牌包括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AZ(AstraZeneca)、Novavax、嬌生( Johnson & Johnson)及其他。

AP22056168845294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分析數據顯示,42.1%的人在接種疫苗後經歷了更大量的月經出血,部分在施打疫苗後的頭7天發生,另外一部份的人則是在8-14天後出現這樣的情況。另外有43.6%的參與者表示月經血量沒有任何變化。

研究中,作者根據參與者的生理狀況分組,克蘭西說:「其中一組包括停經後個案以及正以荷爾蒙療法抑制月經的個案,對這個組別來說,注射疫苗後的下體出血尤其令人驚訝。」

克蘭西表示:「此次研究的主要發現為施打COVID-19疫苗後月經血量增加的情況──包括原本就有月經的人,以及原本沒有月經卻突然出血──是真實存在的。許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另外一個重要發現,是找出可能提高這種現象發生機率的相關風險因子,包括較大的年紀(有月經者)、曾懷孕或生產過、生殖器官內部具有過度增生的情形。

然而克蘭西也提醒:「我們數據蒐集的目標對象,是針對18歲以上、接種過COVID-19疫苗並且擁有子宮的人,但這當中可能存在著一些選擇偏差(註),使出現相關症狀的人更有可能願意參與調查。」

註釋:選擇偏差(selection bias)是指研究中分組選擇研究對象時,受到暴露因素之影響,對研究對象的選擇不平衡,而傾向某類特定人群。

至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背後的生理機制尚未明朗,但作者從此次結果和過去研究的一些證據提出可能的假設:COVID-19疫苗誘發身體的免疫反應產生抗體,這樣的免疫反應可能導致體內止血和發炎路徑的變化,進而影響到月經週期與出血量。

根據研究結果作者表示,子宮經歷較多修復和癒合週期的人,可能較容易於施打COVID-19疫苗後出現月經出血量改變的相關症狀,例如年紀較長已經歷過多次月經週期的人、曾懷孕或生產過的人,或是子宮有增生問題(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或肌瘤)的個案。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