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逐漸退燒,因為總體經濟、利率政策、房市政策及市場供給量等4大因素影響,價量同時收斂。在供給面如「住宅類建造執照核定」於近年創下高峰,而民眾購屋需求急凍之下,供過於求壓力日益擴大,大型行庫直言蛋白區有價跌風險。

台灣房市供過於求,蛋白區有價跌風險

近期國際經濟情勢主要聚焦於美國聯準會(Fed)與歐洲央行12月是否放緩升息步伐,2023年景氣動向不明,惟全球通膨壓力仍大,各大機構紛紛下修經濟成長表現,因此各國央行政策是以緊縮貨幣政策為主。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動向調查指出,受到大環境壓抑,房市整體買氣不盡理想;未來半年不論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景氣成謹慎保守的態勢,特別是不動產業,受經濟趨緩、房貸利率調升後的效應浮現,短期內房市價量表現恐怕不佳。

此外,《工商時報》專家引述大型行庫內部最新評估報告指出,明(2023)年將會「供過於求」,主要原因是景氣衰退衝擊,以及中央銀行限期18個月之內開工,前案加上新案,供給量大幅上升,因此雙重利空下蛋白區有價跌風險。

大型行庫指4大因素主導房市走向

行庫指出,未來房市走向受到4大因素影響,包含總體經濟、利率政策、房市政策及市場供給量,雖然明年利率政策未定,但已經看到房市供過於求的壓力越來越大。

目前台灣房市2021年供給量創下新高,內政部營建署統計資料指出,住宅類建造執照核發16萬9651戶創下1995年以來新高;使用執照核發10萬4149戶,以及申報開工為3萬433戶,分別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次高紀錄。

需求部分卻受到去(2021)年經濟宅經濟帶動,各大市場非常熱絡,民眾購置住宅貸款餘額由2018年疫情前的新台幣7.412兆元,一路攀升至今(2022)年11月的9.32兆元,創下68個月創歷史新高。

購置住宅貸款餘額:中央銀行每月公布用於購置住宅的消費者貸款,貸款餘額主要受到房市景氣及利率影響。倘若房市熱絡,房貸餘額增加快;反之餘額增加慢。其中利率上升,會造成還款速度變慢:反之,還款速度則變快。

央行指出,各部會健全房市措施已經出現效果,加上全球啟動循環升息,各項因素加總使民眾購屋更謹慎,而住宅貸款均較上月增加,是受到年底交屋潮帶動,不過將較於過往11月左右的旺季,交屋潮不如以往,整體已經走緩,中長期房市下滑趨勢未變,加上成交量萎縮,仍要持續謹慎觀察。

房市貸款餘額登頂,佔國人總貸款84.8%

根據央行公布數據顯示,2002至2004年為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快速上升的階段,此外遇上2008年金融海嘯陷入衰退直至2009年開始緩步走升。

行政院主計總處說明,今年7月以購置住宅貸款達到高峰,佔全部消費者貸款項目達84.8%,達到9.2兆元,其餘分別是汽車貸款餘額1855億元,占1.7%,年增 6.1%;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996億元,占0.9%,年增1.6%。

主計總處

台經院也強調,至於未來半年,市場對於房市景氣展望依舊偏向保守,主要是12月央行再升息半碼,以及平均地權條例審查在即,加上各機構對於國內經濟情勢看法持續呈現下修態勢,更導致民眾購屋意願下降。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