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孩政策在2016年正式結束後,即使政府提供生育現金獎勵和減稅措施,都沒有提升生育率,因為許多年輕人對擁有大家庭不感興趣,加上越來越多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傾向晚婚晚育。雪梨大學研究中國人口統計的經濟學家強斯敦(Lauren A. Johnston)表示,生第二個或第三個孩子的更大障礙是經濟條件。
中國大灑幣搶救生育率,紐時:成本高效果有限
(中央社)中國2022年出現61年以來首次人口負成長,多地政府大灑金錢鼓勵民眾生育,包括對生二孩、三孩發放現金補助及育兒補助等。《紐約時報》指出,這些措施成本高昂且效果往往有限。
中國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2022年末全國人口14億1175萬人,較2021年末減少85萬人,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每千人負0.60,是6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澎湃新聞》23日報導,今年以來中國多地陸續推進一系列支持生育的措施,如發放生育津貼和育兒補貼,加強住房保障支持等。其中,雲南、山東濟南、湖南長沙、遼寧瀋陽、黑龍江哈爾濱等多地發放現金。
例如杭州市22日公布,今年將首次向同一對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戶籍登記在杭州的家庭發放育兒補助,二孩家庭可獲發一次性補助人民幣5000元(約新台幣2萬元,下同),三孩家庭可獲一次性補助2萬元。
雲南省由今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對符合政策條件的家庭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二孩補貼2000元、三孩補貼5000元,以及育兒補助等。
湖南省長沙市一對夫妻雙方共同依法生育3個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戶籍家庭,3孩及以上每個孩子可獲發一次性育兒補貼1萬元。據估算,每年需投入約2000萬元。
《紐約時報》21日報導,中國人口開始下降是一個影響全球的人口轉折點,因為中國經濟影響力巨大及作為世界工廠,經濟學家對其人口下降產生的長期影響感到擔憂。
報導指出,從歷史來看,一旦一個國家跨過人口負增長的門檻,政府就幾乎無法扭轉這局面。隨著人口結構變得越來越頭重腳輕,年輕一代的人數會越來越少,將承擔越來越高的成本來照顧越來越多的老一代人。
報導說,這是因為提高全國出生率的手段相當少,大多數提高生育率的措施,如對生孩子提供現金獎勵、提供照顧兒童補助或改善產假政策等,都是成本昂貴而且效果往往有限。
報導提到,中國一孩政策在2016年的正式結束後,即使政府提供生育現金獎勵和減稅措施,都沒有提升生育率,因為許多年輕人對擁有大家庭不感興趣,加上越來越多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傾向晚婚晚育。
報導引述雪梨大學研究中國人口統計的經濟學家強斯敦(Lauren A. Johnston)表示,生第二個或第三個孩子的更大障礙是經濟條件。許多父母認為高昂的住房和教育成本是生育更多孩子的主要障礙。
專家表示,最有效的措施是解決社會福利、就業政策和其他深層經濟問題。目前中國可以透過住房補貼、延長育兒假及增加教育和養老金資金來減輕年輕家庭的負擔。
其他政策如改革全戶籍制度和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包括女性藍領工人目前必須在50歲退休,或有助增加勞動人口,緩解人口下降帶來的經濟壓力。
白髮運動崛起,美媒:暴露中國財政吃緊等更深層危機
(中央社)中國退休人士近日針對醫保福利被削減進行抗議。美媒報導指出,這是困擾中國的系列相關問題縮影,包括人口老齡化、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社會安全網不足以及債務沉重。
這場被稱「白髮運動」的直接誘因是武漢市在內的一些地方政府推動醫保改革,減少醫保的個人帳戶返款。根據一項強制性醫保繳費計畫,繳納到個人帳戶的部分資金將集中到一個公共保險基金。
政府宣稱此舉是為利用這些個人帳戶中的部分盈餘來滿足日益增長的公共醫療需求,但高齡抗議者認為政府拿走了他們的積蓄。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日報導,中國人口正迅速老齡化,去年人口規模出現數十年來的首次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在政治和財政方面越來越需要做出艱難選擇。由於中國沒有強大的社會安全網,個人要自掏腰包支付相對較高比例的醫療費用,與此同時許多人的退休金也很微薄。
地方政府一方面面臨土地出讓收入下降(2022年年減23%),此外過去幾年又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抗疫措施上大規模支出,例如中國最富裕的廣東省去年花費人民幣710億元(約新台幣750億元,下同)用於防疫,這些情況令地方捉襟見肘。
中國雖已放棄嚴格的動態清零疫情防控戰略,當前並放鬆了對房地產行業的整頓行動,但土地出讓收入可能不會很快恢復到以前的水準。
此外,信評機構穆迪的數據顯示,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約4.5兆元的在岸債券今年將到期或面臨提前贖回。此類表外實體為地方政府籌集資金,但其財務狀況一直很不佳。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土地購置量去年大增,這很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
據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券發行人的平均資產回報率從2021年的0.75%降至約0.4%。該研究機構說,過去一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已拖欠應償付私募債相關債權人款項約166次,雖然尚未拖欠公共債券相關款項。
中國政府近年來加大力度審查此類隱性債務,並正試圖推行財政紀律。當局希望避免出現大規模救助情況,但也在發出希望重新轉向促增長政策的強烈訊號,若其中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爆雷,勢將面臨艱難選擇。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智庫預測報告:2056年中國出生人口將被美國超越,2100年總人口降至4億7900萬
- 武漢醫保抗議:政府為什麼要改革?退休老人為什麼會反對?
- 對台灣健保的羨慕,投射出中國民眾對自身醫保的不滿意
- 中國「白髮運動」延燒:醫保改革引爆退休老人怒火,對習近平無限期連任構成極大考驗
- 中國傳將推出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引熱議,人口專家稱「勢在必行且宜早不宜遲」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