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T近年持續倡議,最理想的短期目標為「2024年電動機車總數破百萬」、中期目標為「203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提升至50%」,而這個目標並非好高騖遠,因為根據目前的市佔率及市場總量進行推估,未來只要每年穩定增加4.3%電動機車市售比——也就是3萬輛車,就能成功在2030年達成50%。
對台灣的氣候政策而言,2022年達成了多項重要里程碑,從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去年三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到年底進一步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加上立法院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以上都確立台灣的淨零轉型勢在必行。
機車是台灣民眾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與代步工具,因此在台灣邁向淨零轉型的路上,電動機車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國發會已經替電動機車設下三階段目標:電動機車新車年銷量占該年度機車銷售比例,必須在2030與2035年分別達到35%與70%,更要在2040年實現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
不只是減碳功臣,電動機車錢景可期
電動機車不只是推動減碳的重要工具,透過電動機車的蓬勃發展,還能大力帶動零組件市場,以及更上游的基礎材料工業發展;再加入下游的機車行就業人口與銷售產值,將可以為台灣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GDP貢獻。
參考台經院2019年《電動機車產業未來發展政策研究報告》的計算方式,並搭配2021年經濟部統計處的數據 ,估算2021年產值。2021年電動機車零組件產業銷售額超過1.05兆元。目前台灣機車及機車零組件相關連產業年產值超過1.1兆元,若能加入電動機車相關製造業,可望強勢帶動經濟動能,讓年產值翻漲超越2.1兆元。
此外,電動機車還能引領新興產業鏈快速發展,與不同的下游業態合作,聚集成數個巨大的經濟模式,隨著產業規模擴大,就能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
無論從減碳效益或是經濟貢獻的角度來看,電動機車都將成為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因此針對電動機車產業的發展,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在此提出建言,希望與政府共同促進產業成長:
政府應設定更積極的電動機車成長目標,與國際接軌
為了加速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政府應該有更積極的規劃,讓電動機車更加普及。如前所述,國發會已設下電動機車的新售比目標。
SMAT認為,政府在整體目標的設定上也可以更積極,SMAT近年持續倡議,最理想的短期目標為「2024年電動機車總數破百萬」、中期目標為「203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提升至50%」,不但能加速整體電動機車產業發展,也更貼近國際能源總署(IEA)所建議的「2030年電動車新售60%」、「203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達80%」之目標。
更重要的是,上述目標並非好高騖遠,因為根據目前電動機車的市佔率以及台灣每年機車市場總量進行推估,未來只要每年穩定增加4.3%電動機車市售比(約3萬輛),就能成功在2030年達成50%。事實上,因應淨零轉型趨勢,加上中央、地方同步的電動機車補助政策,台北市2022年電動機車市售比已經超過25%,所以政府應該設定更積極的目標來發展電動機車,台灣有能力實現!
鼓勵電動機車發展,各部會各司其職
有了更積極的目標,也要有更積極的做法,以下提出 SMAT 對「經濟部」、「交通部」、「環保署」的相關政策規劃,提出個別建議:
- 經濟部:設定加強補助目標,加速電動機車普及
首先是經濟部,SMAT建議在補助數量上制訂更積極的目標。經濟部「電動機車產業環境加值補助計畫」提到,將在2023至2026年間,提供電動機車購車補助每輛補助7000元,總計補助50萬輛。但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截至今年1月電動機車約有63萬輛,若要以「2024年電動機車總數破百萬」為目標,2023、2024年都要新增至少20萬輛電動機車。
若期許台灣要與國際能源總署的目標接軌,於2030年達成市售比50%,短時間內補助政策是必須且合理的做法。進一步以此目標估算需要補助的數量,預估到2030年至少仍需要補助約200萬輛電動機車。綜合以上考量,經濟部補助計畫應該制訂更積極的目標,才有可能看到更前瞻性的政策。
- 交通部:重視私人運具的電動化轉型,雙管齊下加速交通運具減碳
交通部應加強私人運具的轉型。
交通部目前在運具電動化已投入的心力,主要是推動公車電動化。但若只著力在大眾運輸,無法真正改善交通排放,且對於大眾運輸較不便利的縣市,民眾仍大量使用私人運具,因此交通部的低碳交通運輸政策,應有更全面的規劃。
根據交通部《109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2020年我國運具次數之公共運輸市占率為16.0%,而私人機動運具市占率72.3%,民眾外出使用的運輸工具又以機車比例(45.2%)最高。顯示私人運具,尤其是機車對於台灣人日常交通的重要性。故交通部若希望可以有效達成交通減碳,應該善用電動機車的角色,透過大眾運輸與私人運具雙管齊下,更能達成目的。
SMAT建議交通部可以研擬更多元的方案,例如以「學生首購族」為標的,規劃對大學生或首購族的購車補助,讓更多民眾的第一台車就是電動機車,養成使用電動運具的習慣;或設計專屬電動機車騎士的「資費補貼」,補助每個月電池的月租費。以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電動機車品牌而言,電池月租費的各方案落在300元到1300元間不等,對機車騎士而言,若能獲得月租費的補助,更能提升使用電車的意願。
- 環保署:加強政策彈性,讓更多民眾與企業投入減碳與減空污行列
對承擔「淨零排放」政策成敗的環保署,SMAT 認為應在現行政策精神下,尋求更大的調適性,讓政府、企業、民眾能夠多贏。
目前環保署電動機車的相關政策,主要以執行《淘汰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溫室氣體減量獎勵辦法》與《老舊車輛汰舊換新空氣污染物減量補助辦法》為主,若民眾淘汰老舊機車再換購電動機車可以獲得減碳與減空污的憑證,再將此憑證在環保署的平臺上交易,可以獲得1000元。SMAT 認為,可以擴大認定既有交易平台上的買賣雙方資格。
以賣方,也就是出售減碳與減空污憑證的民眾而言,應開放「新購電動機車」的民眾也可以獲得獎勵金,原因是當民眾在選購新車時不購買六、七期燃油車而轉買電動機車,其減碳效益遠高於使用燃油機車。故在減碳效益上,不應該只考慮補助汰購老舊油車,而是要直接以「購買電動機車」為補助標的,才能凸顯電動機車的減碳效益。
再就買方來談,目前僅限有環評抵換需求的開發單位可進行交易,然而以減碳憑證的交易平臺來說,目前除環保署外,僅有「新竹縣政府」和「國科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可進行交易。
環保署若能開放一般企業也可以進行買賣,對民眾而言,有更多的收購方出現,有機會促使廠商提高電動機車減碳憑證的價格,提供民眾更多購買電動機車的誘因,活絡交易。對一般企業而言,不論是軟性的企業形象或是剛性的進出口銷售考量,實現企業碳中和都是必須面對的課題。甚至因此能加速推動國內碳權交易之發生,對業界而言也將是一大助益。
結語
無論是要實現「2050淨零轉型」或是「減少空污」,乃至「帶動經濟發展」,電動機車都能扮演非常關鍵的工具。行政院長陳建仁領導的「溫暖堅韌內閣」於年初改組上任,背負朝野與民間高度期待,如今是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關鍵時刻,溫暖內閣應該把握電動機車的前景與市場,善用電動機車來加速達成目標,對此,各部會皆需採取更積極的作為,共同鼓勵民眾購買電動機車,加速電動機車產業發展,創造環境、經濟的雙贏。
延伸閱讀
- 電動機車購買意向民調:提供新購補助仍是最直接有效的政策方針、九成民眾支持企業「運具電動化」
- 全世界爭相投入電動機車發展,政府可以為台灣的產業鏈做些什麼?
- 「油車、電車開八年碳足跡相同」已被證實是不實訊息,誰在刻意誤導?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