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周邊一年有175萬架民航機通過、歐洲-東北亞海運佔全球26%,印太海運佔全球60%,而日本92%及韓國65%能源需經過台海與南海。因此,菲律賓與美國的合作補上了第一島鏈的完整防線,成為新月形的圍堵網。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後持續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以「結盟」各國為其外交主戰略。其中,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與菲律賓、日本、韓國及台灣等盟友的軍事合作,近日持續受到全球關注。
輿論關心的是,拜登能否成功串連第一島鏈,嚇阻北京在台海發動戰爭。而對中國來說,解放軍如何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在區域間與美國抗衡是現在軍事部署的重要核心。
在美國多年來提倡「島鏈戰略」用以牽制北京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洋策略教授詹姆斯・霍爾姆斯(James R. Holmes)接受《BBC中文》採訪時稱,現在美軍部署的的情況類似於冷戰初期的態勢。
他解釋,當時西方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利用島嶼地理、盟友關係和軍事技術的結合來阻礙共產主義在亞洲沿海南北向的或近海和西太平洋之間東西向的活動,而現在「回到了海上戰略領域的未來」。
他個人同意以「威懾」(deterrance)作為美國在第一島鏈的戰術: 「 無人願意戰爭,但我們(美國)基本上只是希望北京按照大家都同意的遊戲規則玩國際外交遊戲。 」
台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蘇紫雲則認為,最近美國在菲律賓新增的四個可進駐基地分別面向南海和台灣,在距離台灣最近的巴斯可島(Basco),菲律賓陸戰隊配置了印度提供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反鑒飛彈,搭配美國的海馬斯炮兵火箭。若戰爭爆發,可與台灣的雄風飛彈封鎖巴士海峽阻絕解放軍進入台灣東岸。蘇紫雲告訴記者說,說到底「第一島鏈議題,核心是中共由陸權走向海權,其實是威權與民主兩種體制之競爭」。
「第一島鏈」戰略
所謂「第一島鏈」 (The First Island Chain)即從北太平洋千島群島開始,向南經日本,台灣,菲律賓到加里曼丹島等在西太平洋的島嶼。1950年代北韓戰爭爆發,後來擔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在海上遏制共產主義蘇聯和中國的島鏈,被視為這一戰略的開端。
但是,當下中國的軍事力量早不可同日而語, 美國能否連結盟友,借此遏阻解放軍往印太區域的移動?
霍爾姆斯認為,太平洋上各大島嶼連結的島鏈,提供了美國及盟友絕佳的戰略地理空間以抵禦中國解放軍往太平洋移動。
但解放軍的軍力持續增強,中國航母「山東號」最近甚至穿越了第一島鏈,接近美軍陸戰隊駐點的關島周遭海域。因此,美國如何能夠串連相關盟友,牽制解放軍在太平洋上的軍事擴張成為主要問題。
霍爾姆斯又說,美軍在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Pinatubo Volcano)爆發後撤離基地,30年後「重返」菲律賓,使得美軍開始接近南海「灰色地帶」的衝突區域,增強美軍支持馬尼拉以及該地區潛在的其他軍事伙伴的能力,「特別是越南」。
此外,在島鏈北端,與美軍合作緊密的日本自衛隊正加強在沖繩群島的防禦工作。譬如,美國的海軍陸戰隊正在部署能夠沿島鏈移動的沿海軍團,而這些部隊配備了傳感器和反艦防空武器:「你可以說自衛隊是站崗的哨兵,而美國海軍陸戰隊是機動部隊,可以在人民解放軍試圖突圍時支撐沿線的薄弱環節。」
美國軍方人士對於通過強化第一島鏈抵禦中國的信心,是以拜登在重新連結戰略伙伴的工作為背景。
今年4月,馬尼拉同意開放四個新據點給美軍使用,引發國際關注及北京強烈抗議。4月底,拜登與韓國總統尹錫悅在華府達成協議,並首次同意開放美國核潛艇部署在韓國,這是1983年以來的第一次,但也引發中國外交部公開批評美國製造區域緊張。
有分析稱,美韓協議除了應對北韓的核威脅之外,也劍指北京。加以日韓領袖正在首爾碰面,雙方會前表示,盼望兩國過去不夠好的外交關係能夠「破冰」,加深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外交合作等。許多分析因此認為,這些都能證實美國正在串連第一島鏈各國。
蘇紫雲告訴BBC,台灣周邊一年有175萬架民航機通過、歐洲-東北亞海運佔全球26%,印太海運佔全球60%。此外,日本92%及韓國65%能源需經過台海與南海:「因此,菲律賓與美國的合作補上了第一島鏈的完整防線,成為新月形的圍堵網。」
台灣的角色
處在島鏈中心點的台灣,當年冷戰期間麥克阿瑟當年稱為島鏈上「不沉的航空母艦」。哈德森智庫(Hudson Institute)非常駐資深研究員長尾賢(Satoro Nagao)告訴BBC,美國最近在島鏈的種種部署及串連,重點其實都是在遏止解放軍在台灣東部,亦即西太平洋一帶部署軍隊。
長尾賢解釋,台灣軍方在東部的彈藥和其他軍武的部署非常短缺,「如果解放軍能在台灣太平洋一側長期部署兵力下來,那麼台灣民眾將失去防衛信心。北京也有操控台灣輿論的可能性,譬如操縱台灣對於解放軍部署在一側的恐懼,中國就可以和平吞併台灣。」
此外,以防禦角度來看,台灣自己如何不成為島鏈破口,也是關鍵。
台灣海軍新江艦前艦長呂禮詩告訴記者,當務之急是美、日、台、菲間如何透過「共通作業能力」(interoperability),建立「共同作戰圖像」(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 COP)或「共同戰術圖像」(Common Tactical Picture, CTP),這是阻抗解放軍海空戰力向第二島鏈投射的重中之重。
呂禮詩向BBC分析,從日本強化西南諸島的防空及制海能力、台灣雄二及雄三增程型飛彈的投產,及岸置魚叉飛彈的採購所建構的「刺蝟戰術」(Hedgehog Defense Tactics),加上菲律賓與美國達成4座菲國軍事基地提供美軍使用的協議,顯示第一島鏈的「群島防禦」(archipelagic defense)戰略已逐漸成形。
長尾賢也呼應了相似說法,他強調,島鏈盟國要遏阻解放軍對台發動戰爭,如何多方位分配中國的注意力和軍事資源是重要關鍵。他以上個月美國在印度卡萊昆達空軍基地(Kalaikunda)與印度進行聯合演習為例,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演習,但少有人意識到這與第一島鏈的戰略關係。
他分析,二戰期間,美國在卡萊昆達空軍基地部署了B-29轟炸機轟炸在中國的日軍,現在這個基地同樣能夠瞄凖中國,只是換了能夠發射帶有常規彈頭的遠程巡航導彈,被稱為美國現在最強的B-1B轟炸機首次在與印度聯合演習中出現:「美國將B-1B帶到印度,或是向中國發出信息:美軍可以從中國南部發動攻擊, 那麼,解放軍可以專心的在台灣打戰嗎?」
北京的戰略
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CSBA)資深研究員Toshi Yoshihara 在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第一島鏈」的存在確實影響了中國軍力。因為其不僅激發了北京對於被此戰略包圍圈的恐懼,也凸顯了台灣地緣戰略價值,制定了中國在海上重要的軍事戰略。
他認為,這會繼續推動北京在東亞海域的軍事動作,對該區域政治產生很持久影響。
換句話說,北京當局對於「第一島鏈」發生的種種變化一直都嚴陣以待,該如何突破第一島鏈的結盟,或結盟之後造成的緊壓,一直是解放軍現在的當務之急。上個月,解放軍在台灣東部外海的一連串演習,包含航母山東號穿越第一島鏈,往中太平洋美軍軍事要塞關島邁進,便帶有抗衡美國在第一島鏈種種動作的味道。
根據中國官媒央視軍事新聞網報導,山東號航空母艦編隊,連日來赴台灣以東海空域開展遠海戰備訓練。這是山東艦航母編隊首次成體系、成規模遠赴西太平洋海域。
央視稱,行動顯示解放軍有足夠能力衝破美國與其盟友為封鎖解放軍而構築的封鎖線。
台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揭仲去年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稱,解放軍的「拒止作戰」能力持續提升,一方面開發了鷹擊-21、東風-100與東風-17等所謂高超音速滑翔載具,讓對手難以攔截。此外,中國衛星系統也不斷改善,解放軍在第一島鏈周邊越來越具備24小時不間斷的追蹤偵查與監視能力,對進入第一島鏈範圍內的美國海空軍都能造成威脅。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洋軍事研究員許瑞麟則向美媒分析稱,目前解放軍的055型艦具有非常全面的防禦和進攻的能力,並備有100多個垂直發射系統單元,能夠攜帶大量的防禦和進攻導彈系統,讓解放軍擁有更自主的執行能力。他表示,解放軍海軍對於台海作戰充滿信心,認為可以在第一島鏈內的衝突中佔上風,所以正研究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之間的軍事部署。
不過,蘇紫雲認為,解放軍的航艦及水面艦在戰時還是很難突破第一島鏈。原因是宮古海峽目前由台日掌控、巴士海峽則由台菲掌控。他向BBC強調,解放軍的水下艦隊則有較高機會穿越突破第一島鏈,接近關島實施打擊。
霍爾姆斯教授則認為,如果美國在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群島沿線部署地面部隊,並在機動部隊的支持下在島鏈島嶼之間的海峽及其周圍保留潛艇、小型水面巡邏艇、飛機和雷區,那麼這些部署確實會給解放軍海軍和空軍帶來很大阻礙。
「目前,我還沒見到中國已解決了試圖強行通過那些海峽所涉及的種種棘手問題的跡象。」他說。
不過,也有評論稱美國正在將自己的兵力移出第一島鏈,比如將部署在日本沖繩的約5千名美國陸戰隊移到關島。有批評者認為如果戰事發生,美國在第一島鏈不會動員到自己的兵力。
霍爾姆斯向BBC強調,美國領導人必須仔細調整他們的行動,並面對任何軍事行動發出的信息小心以待。他說自己能理解將將海軍陸戰隊從沖繩轉移到關島的理由,但美國必須做一些事情來消除「如果情況變糟,我們將凖備撤軍」的這種印象。 他認為,如果讓美國盟友有這種印象,後者很可能會鬆綁與美國的連結,轉而尋求與強勢的中國達成協議。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尹錫悅訪美:《華盛頓宣言》背後的美國盟友體系和「核對峙」
- 尹錫悅強化韓美同盟,「俄中朝 vs. 美日韓」東北亞兩大陣營對抗成時代趨勢
- 中美菲近期關係一次看:菲律賓也有「疑美論」?為何美中如此重視菲國?
- 北約擬在日設聯絡處,專家:俄烏戰爭「意外」使印太地區安全獲重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