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莫斯科時間6月23日晚上9時10分開始,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首領普里戈任(Yevgeniy Prigozhin)發起的「正義進軍」行動,徹底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

雖然這場「一日兵變」在短短一天之內就結束,卻留下了許多疑雲。這篇文章主要會針對瓦格納一日兵變從發起的原因、普里戈任的計畫、為什麼會虎頭蛇尾的結束,還有後續影響,推理這場兵變留下的種種謎團。

兵變的導火線,隱含大清洗與軍閥養成的死亡循環

這場兵變的導火線,是瓦格納傭兵集團領袖普里戈任,跟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在俄烏戰場結下的一連串心結。舉凡普里戈任指控俄軍高層故意剋扣瓦格納傭兵團的補給、彈藥,或是批評俄軍高層掩瞞真實戰況、領導僵化害瓦格納士兵喪失性命,都展現普里戈任跟俄軍高層的矛盾越來越深。

但這些「心結」不單純是普里戈任跟紹伊古不合,而是有更深層的結構性因素。早在去年10月的評論裡,我們就討論過,俄烏戰爭長期化,會持續培養出「戰爭軍閥」,最終反噬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

就像東漢長期的西羌戰爭培養出董卓、唐玄宗的擴張政策把府兵改制藩鎮,養出安祿山、滿清跟準葛爾的戰爭培育出年羹堯。獨裁國家在戰爭中養出軍閥反噬中央,幾乎已經成為某種歷史必然的結構性因素。

我在去年10月的評論中,曾經推測「末日將軍」蘇洛維金(Sergei Surovikin)會是叛變的軍閥。雖然最後公開兵變的是普里戈任,但俄方在兵變後已經逮捕了蘇洛維金。根據外媒披露的最新調查進展,蘇洛維金也參與了這次的瓦格納兵變,並在暗中支持普里戈任。

到了這個地步,普亭要維護自己的統治權威,避免再度發生將領叛亂,能做的選擇也不多,只能效仿蘇聯時期的史達林(Joseph Stalin),對俄軍領導階層實施「大清洗」。但是大清洗的後果,就是會進一步重創俄軍的指揮結構,造成戰力更加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