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12年又現食腦變形蟲奪命,專家:不需過度恐慌

(中央社)間隔12年台灣又見食腦變形蟲奪命。專家指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在野外不算多,感染個案更稀少,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9日表示,國內發生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死亡病例,北部3旬女在親水設施戲水之後,於7月26日發病、6天後死亡,此案為國內2011年發生首起個案以來第2例。

陽明大學熱帶醫學科副教授兼主任嵇達德昨(10)日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是一種自由營生的變形蟲,常生存在天然水域或泥土裡,人若有感染,會跟環境暴露有因果關係,以美國為例,最常見的染病原因就是在天然湖泊裡游泳。

不過嵇達德指出,自然環境中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其實不多,只是有人不幸在很特殊環境下讓帶有病原的水進入鼻腔,才會沿著嗅覺神經進入中樞神經,造成腦膜腦炎,但實際病例放眼全球都非常少,因此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並不建議針對這個病原進行警告,避免因噎廢食。

嵇達德說,此病症在國際間並沒有觀察到群聚現象,沒有人傳人跡象,有共同暴露史,不必然就會感染,民眾不必恐慌;依國際經驗,潛伏期約7天,因此政府目前要求有相同暴露史民眾進行2週健康觀察,是非常好的策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是種單細胞生物,常存在於自然界水域,且大多是在接近靜止的池塘或湖泊;台灣地理環境山高水急,在溪流等流速快的環境,其實不太容易發現。

以台灣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為例,黃高彬說,因為日月潭有固定進出水,仍算是活水,因此也不太容易有,民眾不用過分擔心參加泳渡日月潭會染上食腦變形蟲。

此外,食腦變形蟲的染病途徑非常單一,只有當病原意外進入鼻腔,才會造成感染;若是誤喝、或耳朵進水,病原都無法進入中樞神經。

除2011年的病例,疾管署2012年至今共監測的2000多案不明原因腦炎中,經病毒、細菌、寄生蟲等41種病原體檢測,僅有這1例檢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黃高彬指出,雖不敢說這段期間一定沒有其他染病個案,但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會認為是罕見病例。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昨天也在臉書(Facebook)回憶,食腦蟲可能是當今世上致死率最高的微生物,且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輕人也不能倖免。食腦蟲性愛溫水,通常活在攝氏25度以上的水域,46度則是生長最快速的環境。

李建璋表示,室內泳池或溫泉氯氣消毒,食腦蟲通常無法存活,民眾不須過度恐慌,只有非常罕見使用野外水或遭到汙染才有可能感染,提醒今年夏天有戶外戲水計劃民眾,「人的鼻子是呼吸空氣,不像大象吸水」,去野溪戲水或露天溫泉,最好使用鼻夾或不要讓鼻子接觸到水。

民眾憂戲水染食腦變形蟲,醫:投氯泳池、自來水不易有

(中央社)國內出現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民眾憂戲水是否會染病。醫師指出,食腦變形蟲不易存於自來水或有投氯的泳池水中,不必過分擔心,野塘等較須注意勿將頭浸入水中。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前天表示,國內發生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死亡病例,北部3旬女於7月26日發病、6天後死亡,此案為國內2011年發生首起個案以來第2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昨天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是一種在野外自然存在的微生物,生存於流速不高或靜止的池塘、湖泊裡,相關感染病例在全球都很罕見。

黃高彬說,若人在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環境中游泳、或將頭部浸入,一旦有水進入鼻腔,病原就會從鼻腔進入,經嗅覺神經、鼻中膈,侵入中樞神經;但若是吞食或耳朵進水,都不容易到達中樞神經。

染食腦變形蟲後,病程發展相當快速,且發病後死亡率高達99%。黃高彬說,食腦變形蟲會在腦中進行「阿米巴式活動」四處鑽來鑽去,且活動力很強,腦組織又像豆腐般柔軟,因此會遭到嚴重破壞。

黃高彬指出,染病初期症狀為發高燒、嘔吐、嚴重頭痛,難以與其他腦膜炎區別,診斷出來常是末期;加上抗生素對其無效,目前僅有1種抗黴菌藥物有一些效果,但因臨床經驗不足,無法確定使用後效果如何,因此存活個案多是本來感染的病原量非常低。

這次爆出死亡案例,引起不少民眾擔心戲水恐有染食腦變形蟲的危險。黃高彬說,一般游泳池多會投氯,理論上變形蟲就不易存活,自來水中存在的機率很低,地下水也不太會有,民眾不用過分擔心;但若引自然界的地面水源進入、或是有其他水源滲漏,就可能遭受汙染。

黃高彬表示,較危險是泡溫泉,因食腦變形蟲可以存活於攝氏40度環境,超過50度就不易存在,因此若溫泉水源溫度不夠高,就要小心;此外若在野外流速較低的水塘,要避免將頭浸入水中,流速快的野溪則不用擔心。

台美紛傳食腦變形蟲奪命例,重點一次看

(中央社)全球今夏遭逢史上最熱7月,人們大量選擇戲水消暑。但美國與台灣近日接連傳出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導致的腦膜腦炎死亡案例,引發重視。

台灣一名北部的30多歲女性於7月26日發病、6天後死亡,是台灣2011年發生首起個案以來第2例;美國喬治亞州公共衛生廳7月29日宣布一起男性死亡案例,內華達州公衛官員7月稍早也發布一名曾到過拉斯維加斯北部泡溫泉的男童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病故。

什麼是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怎麼感染?

「華盛頓郵報」報導,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因會導致人腦受損而有「食腦變形蟲」之稱。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指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是人們從事游泳、泡水、潑水等親水活動時經由鼻腔進入大腦,或是拿受汙染的水清洗鼻腔感染,罹患致死率極高的腦膜腦炎(meningoencephalitis),單是喝到有原蟲的髒水不會致病。

1

美國CDC官網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囊體期(cyst stage)、滋養體期(Trophozoite)及鞭毛體期(Flagellated stage)

原蟲存於溫暖淡水, 無法生活於鹹水也怕氯

這種阿米巴原蟲性喜溫熱環境。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生物醫學教授威爾森(Emma H. Wilson)指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雖常見於自然環境,但人類感染病例卻很罕見,美國每年不到3例。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指出,全球各地溫暖的淡水環境如湖泊、河流與溫泉內都能找到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此外也存在於土壤中,但這種阿米巴原蟲無法在鹹水中存活,也從未在海水中檢出。

這種阿米巴原蟲也跟梨形鞭毛蟲(同樣易經由親水感染,但大多為腹痛、腹瀉等較輕微病症)一樣會對氯敏感,因此無法生存於適度消毒的泳池內,但過去曾於維護不佳的泳池裡發現過。

感染後有哪些症狀

美國四大醫療機構之一的克里夫蘭醫院(Cleveland Clinic)指出,感染後病況會突然出現,且一發病就很嚴重。

中外醫學文獻顯示,感染之初的症狀可能包含頭痛、發燒、噁心。後期症狀則有頸部僵硬、思考混亂、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平衡感、癲癇、幻覺等。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指出,通常感染後5天開始出現病症,但最晚也有過感染後12天才發病的記錄。症狀出現後會急遽惡化,通常約5天內致死。

感染後有藥救嗎

由於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病例極罕見,科學界對治療方法尚無定論。按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說法,有證據顯示諸如米替福斯(miltefosine)這類藥物有療效,因為過去有3例患者用藥後倖存。

從1962到2022年已知僅4人能在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後存活。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生物醫學教授威爾森表示,一般人不需因此害怕戲水,但如懷疑自己可能接觸並且突然出現嚴重頭痛、發燒和嘔吐,就應立即就醫。

最佳預防之道:避免鼻腔進水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建議,降低感染風險的最佳方法是盡量避免讓水進入鼻子。威爾森說若覺得所在的水裡不保險,最好就將頭保持在水面以上,使用清潔鼻腔工具時也應確認先以消毒水消毒。

這種阿米巴原蟲在水底的沉積物裡最多,因此人們應避免把水攪動到渾濁。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