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臺灣繪畫現代主義之父」的陳澄波,在童年的艱苦生活中體悟到,一無所有就是追求擁有的最好資本!繪畫師承石川欽一郎,堅信創作是具邏輯性、思考性、創造性的生命內化過程,再揉合傳自父親儒者卓犖的思想,成為他日後決心拿著畫筆從政的重要關鍵,以藝術家的同理之眼關照庶民。
文:宋怡慧
如果有來生,你還願意再嫁給我嗎?
《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說過:「一個人若能接受最差的你,才配擁有最好的你。」張捷遇到陳澄波的時候,他還是一無所成的年輕人,兩人的相遇就是印證這句話:「我喜歡你也剛好喜歡我的樣子。」說來兩人的緣分也巧妙,從小就是嘉義望族千金的張捷,她和陳澄波曾當過短暫的小學同窗,後來,張捷因故選擇輟學在家刺繡,從事女紅之事。沒想到,本已是兩條平行線的陌生男女,在媒妁之言的撮合下,竟有機會相遇,而輕輕撬動彼此心扉的支點,填補曾經缺席人生的遺憾。
張捷是陳澄波命定的靈魂伴侶,陳澄波在她身上,覓得絕對合拍的契合與喜悅。相愛的兩個人性格迥異猶如天平的兩端:一個浪漫天真、一個務實穩重;一個重視藝術、一個偏愛家庭。張捷的沉穩和溫柔,讓兩人的婚姻相處穩定平衡。尤其,陳澄波在張捷的陪伴下,年少失親的遺憾,終於在充滿愛的羽翼下,拼湊出一個家溫暖完整的模樣。原來,愛一個人就是直擊內心的甜蜜,曾被低估的人生,因為彼此的愛撐起高品質的人生。
有了張捷安靜的守候,陳澄波也從大而化之的直男變成凡事呵護的暖男,例如,每日晨曦初透他就悄然醒來,親手升火、燒水,只希望愛妻能日日捧著溫熱的水梳洗。從不間斷地做著這件小事,其實蘊含著陳澄波永遠把張捷放在心底最重要的位置,疼著、愛著、惦著、念著。
日後,他在教學和家庭的往返奔波中,日子雖是忙忙碌碌卻過得平凡有味。只是,他的繪畫熱情像是關不住的小鳥,他知道,遠方還有個未竟之旅在等待他展翅翱翔。
那天,他看著即將臨盆的張捷,向她深情又愧然地吐露自己想要赴日報考東京美術學校的念想。張捷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患得患失,而是放手讓他築夢踏實,他值得更寬廣的繪畫湛藍。一如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說過:「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
夫妻再親近再相愛,也無法勉強彼此朝暮相伴,每個人都有自己獨行的理想之路要闖,都有一個人的浮世清歡要過。張捷希望陳澄波不要被眼前的男歡女愛牽絆,若能自帶孤獨許陳澄波一個前進的未來,這個寂寞她連想都不用想馬上就能扛負起來。
她要做一個不讓他左右為難,讓他自由去飛的伴侶,讓他有機會展翅遨翔,陳澄波會是畫壇上指日可待的重要光芒。離別、追夢這個艱難又痛苦的決定,在張捷成熟與大氣的成全下,終把陳澄波推向更高的藝術殿堂:一九二四年他考入東京美術學校的圖畫師範科,與廖繼春同船赴日本,成為臺灣第一代留學日本的西畫家,陳澄波終於抵達臺籍學生亟欲攀登的藝術殿堂,而這個光環的背後,是一位女子獨守空閨的真情祝福,與真心的等待。
臺灣梵谷的自畫像
日本留學的日子,張捷獨自做著裁縫養家的活兒,陳澄波一刻都不敢怠惰,他清楚知道自己的初心:擁抱藝術似乎不能改變現實,但不再擁抱藝術卻能毀滅所有一切。面對孤冷的現實打擊,他仍堅持以藝術的暖流留下歲月那幸福剎那的永恆之愛!因為陳澄波始終相信藝術的力量。
當時,陳澄波白天在美術學校習畫,晚上到岡田三郎助的「本鄉繪畫研究所」練習素描,已到了「夙夜匪懈、焚膏繼晷」的刻苦自勉時刻,一如同鄉的林玉山在《雄獅美術》中說的:「陳先生日常生活亦極簡單……每逢星期天或祭日例假,他都不參加不必要的遊樂,一定帶了畫具跑到郊野寫生……」
當時日本畫壇受到印象派、後印象派的影響,陳澄波對梵谷極為崇拜,期許自己可以成為臺灣的梵谷,並在《自畫像(一)》的畫作,融入明亮的色彩,展現自然率真的筆觸,刻畫內在對創作所追求極致的完美神態,這個時期陳澄波的畫作,都隱含對梵谷作品恭謹致敬之心,熱烈奔赴之情。
身為被日本殖民的臺灣人,陳澄波處於中日文化的兩難縫隙間,向左望向右看,都是迥異的風情,走著走著,畫作濃縮他的快樂與悲傷、失去與所得、忙碌與閒適。寐與不寐、昧與不昧、袂與不袂,冷冽卻帶來冷靜思考知識分子與藝術之間的未來,人生若不過得「認真精實」點,就別奢望能邂逅「獨有的精采」!
藝術把時間走慢了
一九二六年陳澄波一舉以《嘉義街外(一)》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展」,引起日本與臺灣各媒體的爭相報導,有人活成了詩,有人過成散文,有人行旅成小說,陳澄波活成一幅臺灣風情的油畫。他成為以油畫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的第一人,他的生動畫筆起伏跌宕,蜿蜒的人生景致極其典雅優美,同時,生命情韻也雋永醇厚;一九二七年與廖繼春、顏水龍、范洪甲、何德來、張舜卿組成「赤陽洋畫會」,生活中就是有風雅的同行夥伴,同好者以彩筆勾勒世界繽紛的靈犀,當畫筆積累了生活體悟,作品就演繹成幅幅經典之作。
愛鄉土為臺灣人爭一口氣,不只是他們喊喊的口號或形容詞而已,而是凝鍊生命每天的純粹,因為藝術走慢了時間,他們把痛苦的時光也活成了甜釀。陳澄波不只把自己活成臺灣梵谷,也超越梵谷憂鬱沉痛的生命原色,以積極樂觀,實現共好的社會價值,活出臺灣梵谷的嶄新人生。
接著,再以《街頭の夏氣分》(現名《夏日街景》)入選日本第八屆帝展,這樣優異的表現猶如嘉義醫生林玉書在陳澄波作品入選第七回臺展(一九三三)後,所作的〈第七屆臺展我嘉人選恰值八入爰作畫中八仙歌—闕紀之〉提到:「澄波作畫妙入神,名標帝展良有因。」他會把陳澄波排在這首詩的首位,代表即便在人才濟濟畫都嘉義,能夠帶起畫壇風起雲湧之勢的還是大家心中的唯一,永遠的TOP1陳澄波先生。
陳澄波行旅臺灣、日本、中國等地,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分彼此的族群、語言、性別,他展現的是藝術家對於美的追求是無極限的,從毫不猶豫地離開舒適圈展開對美的追尋,他跳脫框架的探索美的極致;從陌生到熟悉,日常的美感被激盪而出,一點一滴地積累在自己的創作裡。
在不斷地行腳暫居時刻,他感受到人情的溫暖,異地的溫度,風景與情感鏈結的力量,激發他旺盛的創作能量;人生的壯遊,只想遇見為藝術突破的勇氣,從中覓得更好的自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臺灣潮人誌:8位舉足輕重的臺灣造局者,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前瞻永續眼光、不同的「潮」》,麥田出版
作者:宋怡慧
繪者:夕下一隻貍
跨域潮議題,SDGs到底是什麼?
SDGs指的是2015年啟動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epment Goals,SDGs)。全世界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之前,努力達成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目標。從人口860萬的巨城紐約到僅4000人的北海道下川町,都已加入這個行動行列。2019年開始,臺灣終於也小跑步趕上了……
史上最潮的榜樣,八位你不可不知的臺灣潮人!
海霸速成班——鄭成功
永續發展目標:SDG14保育海洋生態
他是讓臺灣變成中國領土的漢人;他是驅除外來強權荷人的民族英雄;他是當時不可一世的海上霸主;他是首位能以海上軍力擊敗歐洲殖民帝國的東方航海王。究竟鄭成功是如何創下這些名號的?臺日混血的他,父親鄭芝龍是赫赫有名的海盜,在臺灣海峽周邊形成一股堅強的黑暗勢力,但當鄭成功接手這股海上勢力,卻將它們翻轉成臺灣的光明榮耀?三百多年前他攻荷收復臺灣,靠的竟是「逆思維」?鄭成功看海洋的角度竟與SDG14保育海洋與海洋資源的目標不謀而合!
臺灣族群和諧的造局者——林占梅
永續發展目標:SDG10減少不平等+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的制度
他不是在潛園,就是在前往潛園的路上,潛園幾乎成為當時竹塹的文青聚集地。林占梅雖為貴族,為何無半點膏梁子弟的氣息?反而個性豪放、慷慨任俠,常以財救人濟人;戴潮春事件爆發時,他更以鹽運使的身分獨撐大局,變賣田產組織團練,力圖維持地方治安,成為平定此次民亂的重要功臣,但為何他卻因此歷經親友的背叛、讒言的抹黑?秉持著SDG10中減少不平等的精神和SDG16中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的觀念,他如何成為促進臺灣族群和諧的造局者?
捍衛土地和彩虹橋——莫那.魯道
永續發展目標:SDG15保育陸域生態
身為賽德克族霧社的頭目,莫那.魯道有意識地看清日方常利用原住民族憚慮的心理,唆使親近日本方的「味方蕃」挑起矛盾,使得原本以和平共處為原則的原住民,常因權力與土地問題產生猜忌仇視的摩擦與爭執,考量到全族利益,莫那.魯道對日方的統治管理盡了最大限度的忍讓,但為何還是爆發了霧社事件?日方的治理策略究竟存在什麼問題?莫那.魯道又如何成為霧社事件中的民族英雄?莫那.魯道為了土地拚搏的精神,原來與SDG15保育陸域生態的目標一致?
臺灣人正港的底氣——蔣渭水
永續發展目標:SDG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發展
蔣渭水是臺灣醫界X政界的奇男子,身處殖民時代,他清楚知道:臺灣人民必須走自己的路。憑藉內心恆久不變的「愛臺」底氣,活出臺灣人的典型:我就是「Made in Taiwan」。但實踐理想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反抗日方使他一生受拘捕、囚禁十餘次,他依然沒放棄,反而進一步創立《臺灣民報》、開立〈臨床講義〉,究竟當時臺灣所患的惡疾是什麼?又該如何醫治?在蔣渭水的理念中,竟也包含SDG8目標提到的,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臺灣人民的光明榮耀——賴和
永續發展目標:SDG1消除貧困+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賴和的一生剛好橫跨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受到五四運動與其他傳入臺灣與中國的歐美思想等影響,致力於臺灣新文學運動、日本殖民統治的反對運動、臺灣社會風俗改革的倡議等社會運動。來自社會底層的他,是如何透過教育翻轉自己的命運?當教育也無法改變社會階級的不公,他又採取了何種行動?身為醫生的他,是如何與文學產生連結,如何對臺灣文學構成影響?並看他如何用短暫近約五十年的生命,實踐了SDG 1消除貧困與SDG3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的宗旨與目標。
臺日女力養成記——張李德和
永續發展目標:SDG4優質教育
張李德和出身雲林西螺望族,她一生中擔任過各式各樣的角色,包含詩人、書家、畫家、教育家、慈善家及政治家。在那個保守封建的時代,一位女性在進入家庭、生育之後,面對街坊以放大鏡檢視其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舊式眼光,張李德和如何實現自己的天賦自由、如何平衡母親與職業婦女的角色?張李德和不慍不火的作法,幫助她擺脫性別桎梏,為自己爭取到人生的新局;同時在她的生命中,她所堅持努力的事,竟然與SDG4目標「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不謀而合?
航向更好的藝術人生——陳澄波
永續發展目標:SDG17建立多元夥伴關係
被譽為「臺灣繪畫現代主義之父」的陳澄波,在童稚時期的艱苦生活中體悟到,一無所有就是追求擁有的最好資本!繪畫師承石川欽一郎,堅信創作是具邏輯性、思考性、創造性的生命內化過程,再揉合傳自父親儒者卓犖的思想,成為他日後決心拿著畫筆從政的重要關鍵,以藝術家的同理之眼關照庶民,這樣的陳澄波,為何會在1947年的一聲槍響後,結束短暫五十三年的一生?綜觀他的生命歷程,讓我們看到了SDG17目標中,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的樣貌。
臺籍女醫的夢想地圖——蔡阿信
永續發展目標:SDG5實現性別平等
蔡阿信是日治時期最早接受現代醫學訓練的臺灣籍女性醫師。撕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標籤,翻轉成「身為女性就是我最大的優勢」,秉持這樣的創新思維,她進一步成立「產婆講習所」,訓練約五百名以上的優質助產士,獲得「臺中之母」的稱譽,她究竟是如何打造臺灣「順產」的新潮流?除了醫學貢獻,蔡阿信還是致力追求女性平權的實踐者?她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展現SDG5目標中的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讓當代知道,女性的角色不是弱勢,而是充滿力量的!
一起穿越時空,看見他們的永續眼光
本書藉由八位臺灣潮人物,有些人物已收入中小學課程必讀;他(她)們的事蹟,與臺灣民主化現代化的歷程,有著或重要或隱微的連繫,在在值得現代借鑑。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展現臺灣曾經的歷史,從中挖掘出那些閃爍著永續的眼光,與現今的永續目標(SDGs)連結,在穿越歷史的過程中,帶領學生認識正確的價值與理念,這些經得起世代考驗的人物,以及其歷久不衰的本質。
每一篇人物故事之後,除了人物生平簡介外,還有有關SDGs議題的現代實例,供讀者可參照思辨,本書融合怡慧老師多年教學經驗及深厚閱讀涵養,活潑生動的文字,不僅與時潮用語扣合,更融入人物獨特的性格描寫,將他們當時的處事,與現代世界潮流相呼應,讓我們穿越時空與這些歷史課本上的人物相遇,夾帶著現代思維,與他們對話、交流。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馮冠維
核稿編輯:王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