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靖

電影名導侯孝賢以《聶隱娘》抱回今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台灣社會一片讚好,搭這股順風車潮的國發會副主委黃萬翔加入恭賀陣容,卻喟嘆該片未能結合文創產業,發展週邊商機。此話一出,引來藝文界罵聲不斷,連張大春都在臉書上狠批:「去你個卵蛋的國發會!」而在導演王小棣看來,這個名目已經帶來太多迷思,「就不需要再講文創了。」

儘管影視項目被列為文化創意產業,政府財團卻不知如何賺這些錢;目光短淺,卻又在看到鮮肉時一窩蜂湧上來吸血。「其實我一直想不出,為什麼台灣會出現『文化創意產業』?台灣根本就不重視文化,若是政治創意產業的話還比較可行。」王小棣指出,台灣社會長期以來輕視文化,缺乏真正了解,對於這產業毫無謙虛學習之意,也缺乏想像力和方法;相關工作者大都處於報酬比例不均、被壓榨剝削的狀態;政策空泛虛假,不是一味地喊口號,便是粗糙蠻幹,導致產業運作出現斷層、一片混亂。就算花了大筆經費,結果也沒帶來多大效益。

官員眼見鄰近的韓國遊戲數位產業態勢如火如荼,以為能夠有為者亦若是,卻沒看到南韓政府為了鼓勵產業發展,電玩高手可獲兵役減免;電影扶植方面也提出國策執行,脈絡清晰明確。反觀台灣,連國營事業閒置空間外租給藝文團體,都還在賺錢執念上打轉。「這個國家在用房地產的概念折算文創。」王小棣道。

電視是大眾文化的一環,曾幾何時,台灣黃金八九點檔為韓劇、陸劇攻佔,政府卻沒有提出任何政策,動員觀眾對文化的關心或培養其欣賞能力。不是急功好利、見風轉舵,就是不斷鼓吹大陸市場商機。王小棣直言不諱:「所謂的『旗艦計畫』聲稱要增加國際合作機會,這國際就是大陸,國際政策就是大陸政策;官員聞到錢的味道,又看到國內效果不彰,就更深信我們這些人不會做,所以趕快叫我們把東西外銷。」

「一味自慚台灣市場太小,完全不去思考如何輔助台灣影視技術提升、鼓勵業界發揮台灣文化個性與特色,只會催促大家把作品擠進大陸市場。」

侯孝賢導演,今年5月於坎城影展頒獎典禮。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文化部前身的文建會,在制定文創產業輔導策略之際,標明民間創投決定投資的影片,國發基金才按比例共同投資,比例從1:1到1:3不等。這樣的「遊戲規則」讓王小棣直搖頭:「文建會媒合創投廠商跟文創業者,廠商投什麼片,文建會就投資一半。這邏輯通嗎?創投的基本原則就是幫客戶賺錢,如果創投投什麼項目,你就投什麼項目,那台灣拍偶像劇就好,有何文化建設可言呢?」

她話鋒一轉,指出基於文化建設目的,應該是選出十個案源,五部由政府跟著民間出資,另外五部由民間跟著政府出資。「當時很多爭取投資的廠商,不少是工廠設在大陸的電子業大老闆,那邏輯根本不通。如果今天要拍在對岸比較有爭議性的敏感議題,大老闆們有可能支持嗎?」

「鬼島」上多少罪惡假「文創」之名而行?王小棣不禁說了重話:「文創讓我對很多人、尤其是有政治財經地位的人士失去敬意。對國家的運作也產生很大的質疑。內在邏輯的混亂、作法的粗糙、對事情本身沒有想像力和尊重……喊了半天,做不出一件像樣的事,主事者完全不會不好意思。」

「文創」二字演化迄今儼然已帶有貶義,用來嘲諷或表達反感之意,甚至成為某種罵人形容詞,例如:你這很「文創」。是否有一天當人們不再把這個詞掛在嘴邊,或逕自給既存事物畫蛇添足地戴上這頂花帽,台灣的文化產出才能免於遭受各種外力拉扯蹂躪,而能自在生長?

本文由CITYZINE城市誌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