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月21日的新聞,連續四個月下跌的蛋價,再度挑戰低點。中南部最新的產地價從每台斤24.5元降到21.5元,批發價也從34元降到31元,創四年新低。南部還傳出有雞蛋大廠,為了出清存貨,再降五元,甚至喊出一斤白蛋零售價只要23元,導致零售價格混亂。

蛋價起伏二十載

蛋價問題,是近兩年來台灣熱議的話題。為何蛋價忽高忽低?農委會(現農業部)為何長期無法平穩蛋價?都跟台灣農業產銷的現實有關。

依據《中華食物網》和《畜產品價格查詢系統》統計,過去20年的蛋價波動不斷。近三年來由於禽流感疫情的影響,雞蛋價格持續飆高。若看數據,2002年的最低紀錄,是產地價最低9.86,批發價12.379。而2023年嚴重缺蛋時,創下產地價45,批發價55元的紀錄。且2023年由於北部大缺蛋,零售市場還曾出現白蛋一斤100元的紀錄。

不過短短20年,雞蛋價格雖起伏不定,但從每斤產地價10餘元漲到30餘元,超過兩倍的漲幅,也高於近20年最低時薪從95變183元的比例。20年來基本薪資從15000多漲到27470,漲不到兩倍,但從雞蛋到其他基礎民生商品,許多都漲至兩倍以上。而房價、房租更是一路飆漲,20年前北漂族租個四坪套房月租7、8000元,現在大約是13000至15000,勞工的基礎生活開銷,占掉薪水的絕大部分,其中尤以外食、房租為重。

這直接影響到蛋價的起伏。台灣過去不是沒有蛋價飆漲的紀錄,2017年發生罕見的疫苗接種失敗,導致2018年超過200萬隻蛋雞感染馬立克病毒死亡。加上當年823豪雨水淹南台灣,60萬蛋雞喪命,直接讓蛋價迎來狂飆式的漲幅。2019年創下批發價45元的天花板紀錄。但當時社會並沒有因為蛋價而恐慌,原因就在於社會的吸收能力。

從租金到供應鏈,民生物資全面調漲

由於台灣勞工薪水中位數長年在三、四萬元中間打轉,許多上班族勞工皆以外食為主,只要外食價格沒有太大波動,房租沒有大幅上漲,社會的消費狀態就會平穩。但2023年出現的狀況是,台灣藉由疫情的因素,讓航運業與電子業賺得大量外匯,熱錢湧進台灣,許多資本進入稅金門檻極低的房地產,直接炒高房價。

個人與家庭的房租雖比較緩步上漲,但所有中小餐廳的店租卻直線式上漲。這導致許多老店不堪店租的調漲,紛紛倒閉。而撐得下去的店家也都必須薄利多銷,緩步調漲商品價格來因應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