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除夕夜,一家人團圓吃年夜飯,是華人家庭傳統習俗。除夕夜,宣告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擺脫過往所有的不如意、傷悲,滿心期待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祈願,來年大吉大利、凡事順利、心想事成、更上一層樓。

依然記得,在印尼為了準備年夜飯,家中長輩忙進忙出的背影,不論家中經濟狀況如何,除夕夜,總要準備豐盛的佳餚,避免吃稀飯、象徵苦日子的食物。

在印尼,華人深信,除夕夜大人小孩要好好吃頓飯,避免來年經濟困頓,不如意。通常除夕夜晚餐訂定在下午五點半至六點之間,大人小孩必須事先梳洗乾淨,穿著整潔的衣服準時入桌。桌子則要鋪上新的桌巾,簡單佈置,擺放餐具。

兒時住巨港(Palembang)期間,每年除夕夜,我媽媽、小舅舅、小舅媽習慣到大阿姨家團聚,由大姨丈作東,請我們吃年夜飯。

除夕夜吃飯時間比往常久,經常吃到晚上九點左右,印象中,大小朋友可肆意吃喝,享受每道食物。曾經,在除夕夜時,我和表哥表姊比賽誰最能吃,因好勝心作祟,我猛吃,結果肚子過撐,疼痛得滾在地上哇哇大叫!

至於住印尼時,我愛的年夜菜有那些呢?在印尼常見的年夜菜又有哪些?是否也有台灣人熟悉的菜色?

老實說,兒時我僅對糖果、蜜餞、餅乾、糕點、飲料有興趣,其他食物並未獲太多青睞,但總有幾道仍讓我印象深刻,其中為羅望子烤蝦、乾煎白鯧魚、巴東牛肉、炒麵及蝦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