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實現再生能源轉型目標、減少鋰離子電池對中國依賴,近年來積極開採礦產資源「鋰」(lithium),該金屬元素被視為未來數十年內,全球對電動車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亦是實現全球減碳目標的關鍵元素。

據美國地方媒體《Nevada Appeal》報導,內華達州鋰儲量豐富,相關調查顯示,該州洪堡縣(Humboldt)的Thacker Pass礦區,極有可能是北美最大的鋰儲量所在,未來的內華達州,勢必會成為美國開採鋰礦的重中之重。

英國媒體《創新新聞網》(Innovation News Network)透露,現階段已有眾多採礦公司挺進內華達州,當中包括澳洲鋰礦營運商Ioneer、加拿大鋰勘探公司Century Lithium、Lithium Americas,以及總部位於溫哥華的Rover Critical Minerals。

然而《美聯社》(AP News)指出,不斷增加的鋰礦開採,卻也導致能源開發商與生態保護人士之間的對立,其中又以Rover Critical Minerals,與矢言守護內華達州阿什草原(Ash Meadows)周遭生態系的當地民眾衝突最劇。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對此專文探討,住在內華達州的環保倡議家唐納利(Patrick Donnelly),與他身為植物學家的妻子弗拉加(Naomi Fraga),乃至於他們居住城鎮的多數里鄰,為何會積極投身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列,且願意挺身對抗鋰礦業者的開採行徑。

開採鋰礦是否會破壞當地生態?

根據唐納利的調查指出,圍繞阿馬戈薩盆地(Amargosa Basin)的沙漠生態系,絕非不存在任何物種的不毛之地,該地區至少擁有100種特有種(Endemism)生物,從稀有的蝸牛,到多肉植物阿馬戈薩硝石草(Amargosa niterwort),以及只在阿馬戈薩河(Amargosa River)流域一帶生長的「蒂姆蕎麥」(Tiehm's Buckwheat)皆是。

然而礦場興建後,恐對這些本就脆弱的物種帶來更嚴峻的生存危機,美國環境健康新聞網《EHN》便示警,採礦將加速當地一種名為Kings River pyrg的特有種蝸牛走向滅絕,且鋰礦開採過程中,勢必會消耗大量動植物賴以為生的水資源,一些採礦方法還會使用硫酸對礦石進行浸出,這亦會對當地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