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
《真希望基礎生物這樣教》:直覺式圖解,讓你對「生物大滅絕」超有感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物種滅絕以及自然破壞,與氣候變化一樣,都是對人類的巨大威脅。儘管物種在不斷滅絕,但有時物種滅絕率會急劇上升,大量物種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正在推動當前的物種滅絕危機。
泰國侏儒河馬「彈跳豬」紅到美國,德州運輸局發合成圖宣導兒童安全座椅
泰國侏儒河馬「彈跳豬」爆紅,德州運輸局推出以牠為主角的圖文宣傳兒童安全,吸引近 4 萬人按讚。但牠的爆紅也引發負面效應,有些遊客為了引起牠的注意,會向牠丟擲香蕉和貝殼,造成管理上的難題。
價值遠超象牙和犀牛角!中國走私瀕危非洲紅木,如同助長莫三比克的反叛軍?
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紅木貿易應受到限制,但根據聯合國數據,紅木已成為世界上販運量最大的野生動植物產品。就價值而言,它已遠超象牙和犀牛角貿易。
澳洲警方破爬行動物走私案,活蜥蜴包裹寄送香港
查獲的爬蟲類動物「被裝於小容器」準備運往香港,「動物所處環境惡劣」。小塑膠箱裡扭動中的蜥蜴相互堆疊,裡面滿是顆粒狀污物;另有照片顯示,在裝有木屑的透明塑膠盒中,有條蛇圍著一窩蛋。
特殊偏好?新研究發現澳洲蚊子專叮「樹蛙鼻孔」吸血
有些蚊子只吸食蛙和蟾蜍的血液,但會咬各種身體部位。引起高爾德注意的Mimomyia elegans蚊子,其食物範圍廣泛,包括兩棲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然而,高爾德說:「但牠們在吸食蛙時的取食策略似乎非常有『獨門偏好』。
歐洲狼8年增加6000隻:農民抗議威脅家畜與人類,歐盟擬重審狼受保護地位
狼群在歐洲多處地區回歸,對家畜及人類造成威脅,引起農民的反抗。農民認為狼群數量已有顯著成長,不再是需受保護的對象,要求歐盟執委會重審狼現今受保護的地位,並希望享有獵殺狼的權利。然而也有反對聲浪認為狼仍然瀕臨絕種,比起直接獵殺,更應以電網等預防措施為佳,而歐盟預計將在未來6個月內根據新數據決定新提案。
過度捕撈加「海上民兵」,中國遠洋漁船隊成美中地緣政治衝突新熱點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亞洲軍事現代化專家拉克斯馬納(Evan Laksmana)表示,中國在漁船和海警隊之外使用海上民兵,加上其對南海爭議島嶼、礁石和環礁的占領和軍事化行動,被分析家視為「灰色地帶行動」,這類行動可能增加其他國家強硬回應的風險。
「重縫」婆羅洲邊緣:印尼遷都婆羅洲的大計,恐將給野生動物保護帶來危機
婆羅洲上有馬來西亞、汶萊、印尼三個國家,三國對此區域的野生動物保護合作有限。過去數十年在婆羅洲的野生動物保護經驗,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應該成為今日的借鑒。接下來印尼的遷,都除了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對婆羅洲的生態保育來說更是一件大事,應慎重地納入整體考量之中。
幼獅穿尿布、老虎上牽繩⋯⋯動保團體揭露社群影片充斥野生「寵物」,65%是瀕危物種
在民眾誤以為行為無害的情況下,這些影片無非是合理化飼養野生動物、增進飼養欲望,創造更多獵捕野生動物行為、擴大寵物貿易市場的幕後推手。而社群平台對於虐待動物的嚴重問題,卻沒有付諸太多行動。
從原始棲地到水泥叢林,動物為何進入都市與人類共存?
隨著世界人口擴張,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當中,而動物也不例外。因為棲地減少、食物來源不足等因素,城市逐漸成為了動物們的新形態庇護所,而人類擇要學習如何與城居動物共存。
澳洲發布全國環境觀察報告:生態環境劣化加劇,19個生態系統瀕臨崩潰,無尾熊改列瀕危物種
相比於全球其他大陸,澳洲當前為喪失最多哺乳類物種的大陸,且為已發展國家中物種滅絕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據統計,目前澳洲已有超過100個物種被列為絕滅(EX)或野外絕滅(EW),滅絕的主因多與外來物種入侵及棲息地遭毀壞有關。
3年內數量銳減超過2萬隻,澳洲政府將無尾熊列「瀕危物種」
澳洲無尾熊基金會在2021年指出,澳洲在過去3年失去大約30%的無尾熊,估計數量已經由2018年的8萬隻下降至5萬8000隻。其中,減少最多無尾熊的地方是新南威爾士州,數量下跌了41%。
《站在自然巨人的肩膀》:如果你曾接受任何注射,就欠這個有著淡藍色血液、長得像煎鍋的海洋生物一句感謝
挪威知名的昆蟲及生態學者——安・史韋卓普-泰格松,以詩意的觀察,幽默的筆觸,寫出這本結合科普知識與人文精神的作品,她也試著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呼籲大家:我們的思考裡,應該要有自然,我們也應該找到與自然共同前行之路。
《滅絕生物圖鑑》:和《風之谷》「鳥馬」極為相像的冠恐鳥
在漫畫《風之谷》(宮崎駿原作)中,有一種像極了冠恐鳥的騎乘用鳥類「鳥馬」。鴕鳥會左右大幅搖晃,乘坐的感覺絕對稱不上舒適,那麼坐在冠恐鳥上的感覺又會如何呢?
動物園的金剛猩猩出國擺脫「王老五」,30多年前牠被走私來台
「寶寶」在民國76年時被走私至台灣,由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買下後轉贈園方,一轉眼30個年頭過去,「寶寶」即將滿33歲,將赴荷蘭展開新生活,期待擺脫王老五行列。
從昔日的梅花鹿到今天的台灣黑熊,我們做足了保育努力嗎?
今日的台灣黑熊正處於物種存續的關鍵時刻,如果我們了解保育的經緯在於棲地保存與動植物的野外存續,在面對動物園裡的貓熊、與野外台灣黑熊的分身「熊讚」的時候,相信讀者心中的一把尺,已經能放置在適當的位置,並畫下精準、深刻的直線。
農委會《陸域脊椎動物紅皮書》:15種「極危」,有的比石虎還緊急
紅皮書目前被認定是對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紅皮書出版後工作才正要開始,特生中心表示,之後約每5年會再進行評估,透過科學數據,可比對物種受脅程度變化、趨勢,找出原因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