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ergey Radchenko|翻譯:呂佩庭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班機,在7月17日飛越烏克蘭東部分離省頓涅茨克(Donetsk),疑似遭飛彈擊落,這起悲劇讓我們不禁憶起1983年同樣被擊落的大韓航空007號班機(KAL-007)。

1983年9月1日,一架大韓航空波音747班機從紐約前往首爾的途中偏離航道進入蘇聯領空,遭蘇聯蘇愷Su-15攔截戰鬥機擊落於俄國東方的庫頁島(Sakhalin Island)外海,釀成機組人員與乘客共269人罹難。除了中國在聯合國對蘇聯譴責投票中棄權之外,全世界都對這起事件感到又驚訝又憤慨。莫斯科最初便直接否認,並表示蘇聯曾試圖「協助」班機飛往附近的小機場,在這之後也曾朝此班機的航道發射曳光彈示警(註)。

不到一個星期後,莫斯科承認班機已被擊落,但將責任歸咎於此架「間諜機」的駕駛員。莫斯科認為,因為駕駛明知進入了限制領空,卻仍未注意到蘇聯的攔截機,但許多說辭在之後被揭露為謊言:例如後來全世界都知道當時大韓班機遭擊落前根本未收到任何警告。

然而,俄國當時深信班機正在執行祕密任務的說法或許並非故意捏造,而據1983年12月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及國防部呈給蘇聯領袖尤里‧安德羅波夫(Yuri Andropov)的報告中顯示,這樣的說法更是「無庸置疑」。但這篇報告也可能是國安會與軍隊為了規避責任而故意誤導安德羅波夫所做。

大韓007班機擊落事件,重重地打擊了蘇聯的國際形象,美國總統雷根就表示:「這是野蠻的行為。」「這是一個肆意枉顧個體生命與人類生活價值的社會,且是個不斷擴張與強占其它國家的社會。」這段言論在蘇聯之外的地方迅速廣佈,南韓與日本則爆發了集體遊行,抗議者高舉「冷血俄國人的屠殺」的譴責標語,並且燒毀蘇聯國旗。

Photo Credit : AP/ 達志影像

蘇聯的搜救方式讓怒火燒得更加猛烈,他們不但將國外的搜救隊阻擋在墜機地點之外,連日本巡邏艇津輕號(Tsugaru)的武裝,都在進入蘇聯港口涅韋爾斯克(Nevelsk)前被完全卸除後才允許進入,載走一堆堆從搜救過程發現的鞋子與衣物。同時,飛機殘骸與不成人形的屍塊卻沖上北海道的島嶼海岸,驚恐又哀傷的家屬集結在日本海上的郵輪,呼喊著已死親人的名字,如同今日在航班起點阿姆斯特丹與終點吉隆坡的家屬一樣。

從大韓班機擊落事件發生到安德羅波夫在1984年去世的期間,是自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後,蘇聯與西方關係最為緊繃的時刻。蘇聯領袖害怕華府對蘇聯先發制人發動核武攻擊,1983年十一月在歐洲佈署的潘興飛彈(Pershing missiles),明言蘇聯就在5分鐘的核彈殲滅射程之內,而蘇聯情報局接獲任務,負責觀察任何核武攻擊的可能。

莫斯科的恐懼在同年被稱為「Able Archer 83」的北約例行演習時攀升至最高點,這場演習模擬對蘇聯的核武攻擊,卻被莫斯科錯誤解讀成實際攻擊,還好,最後因蘇聯軍事指揮中心官員的冷靜判斷,才避免了這場末日災難的發生。

仔細回憶,大韓班機的擊落可說是蘇聯瓦解的啟點。在這之前,蘇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而西方終於在1981年波蘭實施戒嚴後警醒,隨即展開對蘇聯的制裁,而在大韓班機事件中,蘇聯的處理方式更暴露出蘇聯體系的道德敗壞,加深了對莫斯科的國際孤立。要克服這樣的孤立、降低戰爭意外的發生並恢復俄國在國際上的聲譽是需要莫大努力,米哈伊爾‧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後來便開始著手改變蘇聯的外交政策,帶動與美國的友好外交、收回在歐洲的勢力,最終,結束了蘇聯。

美國前總統雷根和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Photo Credit: CC BY 2.0

馬航班機的擊落事件,讓普亭陷入以為模範的安德羅波夫的同樣處境,如同1980年代早期,今日俄國同樣因為在烏克蘭的行為,面臨了國際孤立與西方制裁,莫斯科與西方在對彼此觀點與行動的瞭解有越來越深的鴻溝。在某些方面,對普亭來說,情況甚至可能比當年更糟。在1980年代,蘇聯大多數民眾未能感受到東西方的衝突危機,而今日俄國民意卻因高漲的民族主義狂潮及惡性的反西方宣傳政策而火上加油,因而大大束縛了普亭的策略擬定。

1983年,真正破壞了蘇聯的地位,其實是公然的謊言及對國際調查不合作的態度,而普亭在這方面的歷史記錄更是令人擔憂。還記得,普亭在2000年就任總統職位後,便開始了一系列的謊言,同年8月,俄國庫斯科(Kursk)核子潛艇沉沒,莫斯科拒絕外援、怪罪北約,還處分了一間具自由立場的俄國媒體,只因該媒體批評政府的救援反應差,具報導指出,無數哀痛的家屬在潛艇沉沒事件後被普亭無情的評論觸怒,當時他對潛艇的噩運短短地說了一句:「沉了」並伴隨著一絲冷笑。

至今,俄國與西方的關係是自1983年以來的最低點,而普亭再次將這起事件怪罪於烏克蘭當局也不令人意外。俄國媒體為了替親俄分離主義者規避罪責,做了相關報導宣稱將馬航班機擊落的是烏克蘭空軍。雖然烏克蘭在正進行的調查不能減少相關責任,但普亭先發制人將罪魁禍首指向基輔,可是個大錯誤。拒絕承認此事件可能由親俄民兵所造成,或許會導致這位俄國總統冒著道德被質疑的風險,變成一個狡辯者與犯罪共謀。

一旦調查顯示親俄分離主義者需為空難事件負責,只需普亭一個明確的譴責就能避免道德破產,但同時也會大肆扭轉俄國人對分離主義者的支持,這對克里姆林宮確實是個痛苦的抉擇。慣於欺瞞與散佈不正確資訊的普亭,這次很明顯地也想隨意應付這最新的敗退,但這只會為俄國與西方的關係帶來更大的危機。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至今仍記憶猶新,1983年的戰爭危機傷疤也仍隱隱作痛,當年所幸沒有釀成太大的悲劇,但這一次,全世界還有沒有這麼幸運,就無從得知了。

但以另一個角度思考,這次的馬航事件或許如當年大韓航班擊落事件一樣,成為俄國外交政策的轉捩點,如同戈巴契夫,開啟一個能與西方共同促成更多和解與友好外交的局面,這個大好的機會就在眼前,端看普亭願不願意去抓住而已。

(註)2014年7月19日《Foreign Policy》更正:1983年蘇聯原本宣稱他們在擊落大韓007號班機前曾發射曳光彈,這篇文章早先的版本並未提及。

本文獲Foreign Policy授權刊登,原文請見:The President that China Never Had(7.18.2014)

People leave tributes at the Dutch embassy for victims of Malaysia Airlines MH17, which crashed in eastern Ukraine, in Kiev

民眾聚集在荷蘭大使館外獻花,表達對MH17罹難者的哀悼。Photo Credit : Reuters/ 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