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往往習慣在身邊築起高牆,強顏歡笑,卻又渴望被別人理解。別忘了,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發展出深刻的情誼,不是因為了不起的優點或成就,而是可以彼此坦承和理解對方的脆弱。
編按:
有時我們會忘記,自己是怎麼跟某人變成好朋友的?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發展出深刻的情誼,不是因為了不起的優點或成就,而是可以彼此坦承和理解對方的脆弱。The School of Life用影片提醒我們,放下心防才能交到好朋友。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的長處、成就,或自豪的事情,就是他人喜歡自己的原因,但儘管這些東西可以讓人印象深刻,卻不能拉近彼此心理的距離。
社會化的人通常會戴上面具,縱然心情不好,也要以「正常人」的姿態包裝自己。
但真正困擾我們的,例如內心恐懼、性向認同、家庭矛盾…你敢對別人說嗎?我們畏懼敞開內心,因為信任存在「風險」。揭露這些痛處,不但可能被人嘲笑,形成二度傷害,如果公布在社群媒體上,心情更可能隨著別人的反應上下起伏。
好朋友珍貴之處,在於你敢在他們面前放下心防,承認自己的脆弱,而對方不但接受,更能發自內心回應。
只要一通電話,他們會義無反顧出現。不下評語的聆聽,給你最誠懇的意見,最後拍拍肩告訴你一切都會沒事,如果有事你們也將一起面對。
從陌生人到知己,「脆弱」是友誼中不容忽視的催化劑。在坦露自己最不為人知的一面時,其實也能幫你看清誰是酒肉朋友,而誰是那個一直在你身後支持你的人。
隨著年齡漸增,我們習慣在周圍堆起高牆,以便遠離傷害,但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其實我們都渴望被了解。而展現脆弱或接納別人的脆弱,有時也許就是打開友誼的鑰匙。
實習編輯:蕭永群
核稿編輯:李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