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合隼雄(Hayao Kawai)

三個懶人

國王有三個兒子。對國王而言,這三個兒子都很優秀,所以遲遲無法從中選出王位繼承人。

後來,國王臨終時,他把三個兒子叫來床邊,說道:「我親愛的兒子們哪!有件事我從很早以前就一直放在心上,現在我就把這件事告訴你們吧!你們聽好了,等我死後,我打算把王位傳給你們當中最懶惰的一人。」

大王子隨即答道:「父王,若是如此,那王國就是我的了。說起我懶惰的程度,當我躺在床上準備入睡時,即便碰巧看到水滴就快滴到眼睛,我也懶得把眼睛閉上。」

接著,二王子也跟著說:「父王,王國是我的。說起我懶惰的程度,當我坐著烤火時,寧願燙傷腳後跟,也懶得把腳縮回來。」

最後,三王子則說:「父王,王國是我的。說起我懶惰的程度,當我即將被吊死,眼看繩索已套上脖子,這時即便有人塞了一把鋒利小刀在我手裡,告訴我可用這把刀割斷繩索,我也懶得把手舉到繩索旁,寧願就這樣被吊死。」

國王一聽,便說:「你懶得最徹底。我就把王位傳給你吧。」

因為懶所以成功?

童話中充滿了許多悖論(paradox)。對於期望總是能從童話中讀到勸善懲惡式教誨的人而言,童話的悖論有時會令人深感困惑。例如本章所要探討的「懶惰」,便是其中之一。

格林童話中的〈三個懶人〉是篇耐人尋味的故事。膝下有三個兒子的國王,臨終前表示想將王位傳給他們當中最懶惰的一人。大王子說:「即便碰巧看到水滴就快滴到眼睛,我也懶得把眼睛閉上。」二王子則說:「當我坐著烤火時,寧願燙傷腳後跟,也懶得把腳縮回來。」

不過,三王子懶得更是徹底。因為他說,眼看繩索已套在脖子上,即便自己手中握有能割斷繩索的小刀,也懶得舉起手,寧願就這樣被吊死。國王也對三王子的說詞讚佩不已,決定將王位傳給他。

這篇故事令人百思不解的,是為什麼懶惰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為了查明這點,我們將針對童話中的懶人們進行調查,瞭解故事發展。

首先,是格林童話中的「懶人」。好比說,在〈三個紡紗女〉中,主人翁就是一位懶惰的女孩子。她好吃懶做,厭惡紡紗。由於這女孩子實在懶到令人生氣,因而遭到母親的責罵,不禁嚎啕大哭。

想不到王妃正好從旁經過,問起女孩子為何在哭?母親連忙扯謊說,因為女兒熱愛紡紗,總是工作過頭。剛剛為了叫她休息而斥責她,結果她就哭了。王妃信以為真,表示她很需要如此勤勞的幫手,打算帶女孩子回城堡,讓她盡情紡紗。被帶回城堡的女孩子不知該如何是好,不禁又哭了起來。這時,有三名外貌怪異的女子現身於前,開口說她們很喜歡紡紗。第一個人負責踩紡紗機的踏板,所以腳掌很大;第二個人負責把線含溼,所以嘴唇很厚;第三個人負責捻紗,所以拇指很寬。

這三名女子告訴女孩子說,她們會幫她紡紗,不過,當她受到嘉獎,得以跟王子結婚時,希望她能招待她們參加婚禮。女孩子答應了,於是三個人隨即開始工作。王妃看到成果大為欣喜,誠如那三名女子所預言的,決定讓女孩子嫁給王子。

到了婚禮那天,女孩子也守約地招待了那三名女子。王子對於她們怪異的外貌深感詫異,便逐一詢問其原因。三名女子分別表示,她們是為了紡紗才變成這個樣子。王子一聽,不禁大驚失色,開口宣布今後絕不再讓自己的新娘紡紗。最後,故事是這麼結尾的:「於是,女孩從此用不著再去做那討厭至極的紡紗工作了。」也就是說,在這篇故事中,懶人也順利獲得了成功。

自古以來,紡紗就是很重要的女性工作之一,也是女性特質的象徵,具有一定的分量。而討厭這項工作到哭的女孩,最後竟然跟王子結了婚,由此可看出這篇故事簡直是違反常理。

格林童話中,還有另一篇名為〈懶惰的紡紗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也是個懶人,她遭到丈夫的斥責,要她把紡好的紗纏繞好。但這名妻子相當能言善道,她反駁說,這是因為家裡沒有線軸,所以才無法工作,並請他去森林砍樹做個線軸回來。於是,丈夫就往森林去,而懶惰的妻子則尾隨在後。

當她看到丈夫正想砍樹做線軸時,立即從藏身處出聲威脅道:「砍了我的樹的傢伙,可是會死的喔!」丈夫不禁心生恐懼,決定放棄砍樹返家,妻子見狀也抄了近路先行趕回家,一臉若無其事地等待丈夫歸來。

故事的後續發展在此省略不提,最終結果就是,懶惰的妻子靠著詭計得以不用再工作。或許是故事太過分了吧,敘述者最後甚至還加了這麼一段話:「不過,這樣真的好嗎?這根本就是女性中的廢渣啊!」

除了懶人的成功外,若再加上善用詭計的智慧,日本人馬上會聯想到的故事,大概就是〈三年睡太郎〉吧。這篇故事的版本甚多,筆者在此所舉之例,是自山梨縣西八代郡蒐集來的版本。

話說從前某地方有兩戶人家。東邊的人家是大財主,西邊的人家卻是貧窮人。西邊人家的父親已過世,僅存母親與獨生子相依為命。然而,這名獨生子生性懶惰,只知吃飽睡,睡飽吃,因此大家都叫他「懶蟲」。

到了二十一歲那年,「懶蟲」突然開始大顯身手。他扮成神主的模樣,潛入東邊的大財主家,隱身於神龕之上,直到晚飯時間才一躍而下,揚聲宣告:「吾乃當地氏神 ,汝家之女須與西家之子結為夫妻。」

「懶蟲」的這項詭計十分成功,他如願娶得大財主的女兒,也將房子改建成了豪宅。

這是民間故事中的懶人,而日本還有不少類似的故事。好比說,御伽草子中的〈懶太郎〉等,堪稱代表作。日本文學研究者佐竹昭廣針對這個部分,提出了甚有意思的文學解析,感興趣的人不妨可參考看看。

而筆者在此想將焦點鎖定在「懶惰」的含意上,透過參考其他童話的方式來論述。

潛意識的願望

有關懶人的成功故事常見於童話之中的現象,任誰都會想到的假說,大概就是願望滿足(wish fulfillment)吧。

大家都知道佛洛伊德發表了《夢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 )一書,他於該書中主張,夢具有滿足某項個人潛意識之願望的含意。而童話,如本書第一章敘述的,是出自民眾內心深層的產物;因此,我們可以說童話也同樣具有滿足民眾願望的機能。

如此想來,在一般民眾必須視奮發忘食為德性,不斷努力打拚的時代下,人們的潛意識中會產生出渴望偷懶的強大願望,也是理所當然。

中世紀的歐洲,尤其在從事重度勞動的庶民或農奴之間,強烈存有著一種亦被喻為「懶人天堂」的烏托邦式意像,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例如,從畫家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的畫作中,便得以感受到那活生生的形象。

Pieter_Bruegel_the_Elder_-_Wedding_DancePhoto Credit: 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的畫作

每日疲於紡紗的女性們,將各自的願望寄託在方才提到的故事中,或從童話的幽默感中得到慰藉、開心聆聽故事的光景,我們也能感同身受,並於心中描繪出來。好比〈懶惰的紡紗女〉,最後加上的那一句話,說不定是後世的某人因為害怕這般傾向會過於強大而添加上去的吧?但民眾的心肯定拋開了這樣古板道德的重量,也接受了將懶惰女性的活躍視為笑料這點。

與這項觀點相符的童話故事,是於格林童話中,編排在〈三個懶人〉之後的〈十二個懶長工〉。

這篇故事是以「從前有十二個長工。由於他們一整天都不做事,即便太陽下了山,也提不起幹勁,只知閒躺在草地上,吹噓自己發懶的程度」為開端,接著便逐一讓這群長工吹噓起自己既可笑又詭異的發懶程度。每個長工所說的事蹟,不僅令人捧腹大笑、一天的疲勞就這麼煙消雲散,也呈現出了方才所提起的、存於中世紀歐洲的烏托邦式意像的零星片段。

作為笑話的懶人故事,日本也有不少類似的。譬如,於長野縣下伊那郡所蒐集到的〈兩個懶人〉等,便是代表之一。

從前在某個地方有個懶惰的男子。他將飯糰綁在脖子上,兩手放進懷中上街去。後來,他肚子餓了,卻懶得從脖子上取下飯糰,心裡盤算著看看有沒有人可以幫他取下。

這時,他看見有個張大嘴巴的男子走了過來。因為他肚子實在餓慘了,便拜託對方說:「你好,我脖子上綁著飯糰,因為懶得伸出手取下,若你願意幫我取下,我就把飯糰分一半給你。」

結果,那個張大嘴的男子告訴他說:「我從剛剛就因為斗笠的繩子鬆了而煩惱不已,因為懶得動手重新綁過,正想看看有沒有人可以幫我一把,所以才如此張著大嘴,以防斗笠掉下來。」

讀了這樣的笑話,耳邊彷彿可以聽見以前人們爽朗地哈哈大笑。不過,如先前所提到的〈三個懶人〉,以及日本的〈三年睡太郎〉等故事,若單單只用願望滿足來說明,似乎稍嫌不足。

事實上,即便對這類懶惰有所渴望,現實依舊嚴苛、無法隨心所欲。縱使渴求這類懶惰的願望,被視為存在於民眾潛意識中的陰影,也無法稱之為民眾的智慧或潛意識的智慧。關於這點,除了可視之為上述的懶惰笑話外,必定還有更深一層的含意。

相關書摘 ▶《糖果屋》的童話心理學:物質性過度保護背後,潛藏著人類愛的欠缺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童話心理學:從榮格心理學看格林童話裡的真實人性》,遠流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河合隼雄(Hayao Kawai)
譯者:林仁惠

跳脫出童話的幻想框架,河合隼雄以榮格心理學帶領讀者走進人性裡的真實,直視靈魂深處。以格林童話為題,深入淺出介紹榮格心理學,帶領你探索潛意識,得以自我實現。

靈魂深處暗藏著什麼樣的「自己」?看似怪誕荒謬的童話,角色互動之中隱藏的細節,充滿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議題:生與死、親與子、父性與母性、男人與女人……在在暗藏著潛意識的運作。本書在某程度上,依序顯示了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過程,並透過童話思考人的生存方式,提引出就連你自己也從未見過的「自己」。

童話心理學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