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老師都沒在做事?或許只是他們被夾在學校和家長中間,難以發揮。
你對學校輔導老師的印象是什麼?許多人對於輔導老師的專業抱持質疑,然而,他們除了必須小心翼翼地與每一個個案溝通相處,在學校中,也必須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與期待。究竟輔導老師在學校碰上了什麼樣的困境?就讓有近10年輔導教師資歷、《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告訴你。
系列影片:
【影片】孩子受傷,因為大人壞掉了!你也被父母的愛所傷害嗎?
【影片】為什麼孩子常常講不知道、沒事、還好?因為他不想跟你溝通
延伸閱讀:
目光如豆的大人,一句話就可能擊垮孩子對生命的熱情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廢?影響孩子發展的,是你的信念
製作:高敏嘉
核稿編輯:李漢威
書籍介紹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陳志恆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作者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許多受了傷的孩子,以及那些與孩子互動最緊密的大人————父母師長、親戚長輩……讓大人練習陪伴、和孩子建立起穩定的情感連結:關懷、尊重、支持與肯定,這將使孩子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值得被重視與被愛,並且被允許活出屬於自己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