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傳出習近平擬修憲廢除任期限制後,全球輿論湧現恐懼情緒,並指習摧毀了鄧小平的遺產。然而,作者認為與其說習近平摧毀了鄧小平數十年來的遺產,倒不如說,習完完全全享受了鄧的遺產和智慧,此後,中國之於世界所佔有的角色和影響,造成國際複雜形勢,加劇亞洲民主退潮,添諸多曖昧不明的因素。
若記起鄧小平80年代的話,且別忘記他90年代的話
近日全球泛起新一波恐懼情緒,台灣、香港尤其嚴重,隨著有關第十九屆三中全會流出一項建議:廢除憲法列明國家主席、副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條文,這波恐懼浪潮直指一種斷言:
習近平一手摧毀了鄧小平遺產,昔日「毛澤東時代」勢將重臨中國。
人免不了受情緒困惑,尤其漫天恐懼思潮湧至,一時看不清前路。這次亦不例外,如果上述斷言長遠有一定參考意義,當中,充其量只有3分真、7分假。
不錯,鄧小平在80年代說過這番話:「把一個國家、一個黨的穩定建立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問題。所以要搞退休制」,這是不明言地汲取了歷史教訓,深恐毛澤東時代再次降臨,所以即使不將西方那套民主搬來中國,卻堅決維持「黨內輪替」,國家領導人位置不能坐過兩屆。如此說習近平摧毀了鄧小平一些重要遺產,絕對有3分真確。
但是,踏進90年代,當鄧小平到深圳「南巡」的時候,亦曾說過以下這番話:「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該借鋻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你們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重點指打貪),兩手都要硬」。
習近平的中國模式,建築在鄧小平和李光耀之智慧上
這才是另一部分的真相,習近平現在的做法,雖然有意打破任期限制,有違多年來的黨內輪替,然而,從鄧小平遺下的政治遺產來說,習近平近年的強勢乃至提出修憲的「膽大舉動」,可謂是徹底收割了「鄧小平成果」而來的勇氣。這等於接收了前人數代的遺產,在這一點而言,遠遠說不上摧毀。繼而,習正循鄧小平建議,仿效李光耀強勢管治,嚴格由上而下落實鄧口中的「兩手抓」(一手經濟改革,一手打貪)。這可不是依循毛澤東時代的脈絡。
習近平上任以後,不惜打破「刑不上常委」的慣例,清算了一代人的舊帳,做法像啟動了一煞不停的列車——「脅經濟發展以號令修憲」。在未摸索出「一黨新輪替」方式之前,出於國家近年取得「實際成果」及「自保需要」,不可能輕易放手,甘願退下來承受「被算帳」的風險。基於每一重現實考慮,均催迫他以持續連任爭取巨大的政績威望(自然包括統一台灣),萬事俱備才決定往後的接班模式,情形一如李光耀「專制模式」。
而且,從歷史而來的兩大禁忌,習近平並非毫無覺知,其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忌諱,其二是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忌諱,所以他在十九大的時候,一方面向國外宣示,永不稱霸:
「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淩弱。」
另一方面向國內承諾,脫貧攻堅:
「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確保兌現我們的承諾。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習平近煞有介事向內外宣告國家方向,正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個崛興的獨裁政權德國、意大利、日本結成軸心國,主動觸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向外侵略,終被圍攻走向滅亡。而當下中國成功在70年代末起復興國力,多年來訴諸一黨專制決意不行民主制度,不久前聲言和平外交,恰好向世界派第一顆定心丸,表明中國既不是納粹也不是法西斯那類獨裁政體,宣示不管國力如何壯大,亦不會對外發動侵略 。
全球政體新混戰:所謂中國特色,乃專制資本主義(authoritarian capitalism)
不久前,美國已回應習近平修憲消息,認為這是中國內政,無意介入相關事宜;又在相近時間,Donald Trump表示中國積極聯繫美國與北韓進行和平談判。美國的反應,顯然未有視中國與北韓站在同一陣線,其新興軸心國坐擁可怕的軍力、武備勢將侵略全球,對習的修憲舉動,反應亦異常平靜。
另外,向國內拋出脫貧及美好生活的民生願景,高舉近年經濟數據和成果,圖以國民的「獲得感」(物質生活)持續換取共產黨政權的合法性。所走的路線,在中國共產黨術語仍然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西方學者所言的「專制資本主義」(authoritarian capitalism)或「新社會主義」(neo-socialism),倚靠局部自由市場帶動經濟成長,以成果滋養專制政權的合法性;再不是毛澤東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犯下大躍進的嚴重錯誤,再以盲批思潮發動文化大革命,以政治人為鬥爭掩蓋貧窮人禍。
習近平脅經濟成果、借上述宣示,以安撫世人數十年以來的陰影和恐懼。
此外,早在胡錦濤時期,迎上亞洲「民主退潮」及中國模式的崛興,已為今日習近平籌備修憲鋪平了時代道路。
如喬舒亞.科藍茲克(Joshua Kurlantzick)在《民主在退潮》(Democracy in Retreat)中剖析,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回顧當時全球形勢,任何小國要一嚐資本主義的經濟效益,擺在面前的只有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制度可以仿效(其次歐洲),純以當時國家取得的經濟成果來說,共產主義政權毫無亮眼之處(除了政治信仰維繫,經濟發展是失敗的),當時根本沒有所謂「非民主」又能發展經濟之「替代模式」,但是:
「如我們所見,(現在)情況已非如此:小國可以仿效中國,或在較小的程度上仿效越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或其他成功的專制資本主義國家的例子,從而將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與民主化脫鉤。
當西方民主的治理質量已經下降的時候,這會反映在國會中黨派間的經常僵持不下、日本二十年的癱瘓,和歐盟無法商定有效措拖解決金融危機上,這些替代性的治理選擇饑乎更加誘人。不管怎麼說,連西方公民都似乎對他們的治理模式喪失了信心,導致左翼和右翼都發起了從占領運動,到茶黨運動,到希臘與義大利多少帶有無政府主義性質的反國家抗議等一波波的民眾抗議。」
喬舒亞並非在宣揚專制價值,從而否定民主價值,他在書中重點是描述專制政權「脅自由市場經濟成果」的反撲趨勢。數十年以來,像土耳其、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印尼、緬甸、泰國等地,民主制度未站穩或落實成形之前,經已被貪腐和行政失效「反噬」,陷入持續混亂之餘,部分重回專制政體的懷抱,還有林林總總的例子:
「胡西尼.穆巴拉克垮台兩個月後,皮尤研究中心所作的埃及人民意調查發現,只有大約一半埃及人認為『誠實的多黨選舉』是該國過渡期間最重要的事項。
對比之下,將近80%的人認為『公平的司法制度是最重要的』,80%以上認為『經濟狀況改善』是最重要的⋯⋯⋯
多數專制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中國,已積累了相對成功的經濟紀錄,因此較小的國家,已不必在民主資本主義與專制非資本主義之間做出選擇。⋯⋯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柬埔寨和其他許多國家,可以從中產階段人士當中一再聽到這種稱讚中國模式的觀點。在阿拉伯起義之後,在埃及等地也聽到了這種觀點。」
適逢亞洲民主退潮,發展經濟科技、監控科技成本太減
這些目光背後的共通點,大概是嚮往權力核心能繞過民主制度,卻能「選擇性」享受自由經濟的成果,而應用相關經濟與監控科技的成本、門檻,隨時代愈來愈低,未來中國更有望成為亞洲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AI)技術數一數二的巨頭。
正是這樣,習近平任期與修憲一事,要看清箇中真象,有其逆流與順流之處。
是的,一旦習近平有意終身任國家主席,並把模式在領導層中延續下去的時候,這是完全的歷史倒退,摧毀了鄧小平遺下的黨內輪替原則,往後,相當於一小撮自詡精英的權力圈互相推舉領導者,淪為迷信「皇帝賢君」的古代政治信仰,視當代民主制度的集體智慧如無物,這是逆流。
然而,習近平若成功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實際是順著21世紀國內外經濟、科技成果,及民主退潮之勢,大大降低了各方面的壓力,才終於促成其事。即使我們明白近因是習近平務求在摸索出權力過渡的新機制之前,藉長期擔任國家主席自保、建立政績之外,背後還有大量時代因素促使他走到今日這一步。
而真相是,與其說習近平摧毀了鄧小平數十年來的遺產,倒不如說,習完完全全享受了鄧的遺產和智慧,此後,中國之於世界所佔有的角色和影響,造成國際複雜形勢,加劇亞洲民主退潮,增添諸多曖昧不明的因素。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