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系列文章,我們將系統性的回顧中國歷史,提出一套幫助台獨的華夏史觀,圍繞著「產權」一概念,說明為什麼中國長久以來「產權不清」,為什麼中國歷史最後會走向晚清的死局,為什麼死局之後出現了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種發展路徑,又為什麼共產主義無助於解決中國「產權不清」的困境。

明朝末年,苛捐雜稅,野有餓殍,民不聊生。原子筆,夏日煩蔭;利可白,蟬鳴如睡。上課鐘響,歷史老師清了清嗓子,粉筆如雪,大片的筆記像是盛開的白荻,歷史課本被快速的翻過,螢光筆的痕跡遊走起來花團錦簇的,煞是野獸派。進度上不完,學測不會考。搖頭晃腦的學生們瞪著黑板囫圇吞棗。考卷發下來,台灣的歷史教育永遠都是年份和事件,沒有反思和歸納。

一群學生,傻呼呼的考試,傻呼呼的畢業。十八歲以後,沒有人打算知道安史之亂在哪一年爆發。

昏昏欲睡的學生們像是參加了一場不認識新郎新娘的婚禮,也不知道自己來幹嘛,不知道為什麼要讀這些東西。

面對線索龐雜的中國歷史,沒有人一臉上當受騙的詢問過:「關我何事?」;沒有人一臉咬牙切齒的質疑過:「為何要學?」。反正只要社會科拿到十五級分,順利畢業,萬事大吉。這種考試有什麼意義?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粉筆繼續下雪。青春的夕陽燒了起來,漁陽的鼙鼓打著節奏,我們在斷裂的歷史座標裡漂浮,茫然咀嚼著陌生人的回憶。一群亞細亞的孤兒,等待著被領養。

為什麼台灣人必須知道永嘉之禍?為什麼我們的歷史課本不能刪掉整段中國史?

其實可以,不讀就不讀,不讀又不會少一塊肉,少在那邊心疼巴巴的樣子。人類歷史上被遺忘的東西多了去了,不差你華夏民族的那幾頁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