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張吉安的創作始終沒離開過馬來西亞,但他認為其創作始終能面對世界的,而儘管在馬來西亞仍有創作上的限制,但他深信能在有限的空間裡面,做無限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被人看見。
來自馬來西亞的張吉安,今年以其首部劇情長片《南巫》榮獲了第57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儘管張吉安在海外大放異彩,然而由於其電影談到巫術、宗教等敏感議題,因此被馬來西亞電檢局要求刪減鏡頭。
這次《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訪問了已回到馬來西亞的張吉安,從他這些年從事鄉音採集、廣播主持、拍電影的經驗,一窺馬來西亞官方看待影視創作自由的現況。
張吉安出生於馬來半島北部吉打州,這州屬鄰接泰國邊境,在暹羅(泰國)、馬來、華人文化交融的環境下,豐富了張吉安對馬來西亞這國家的多元認同,因此在這《南巫》這部電影裡面,「邊界」是很重要的元素,包括國與國,華人與馬來人,人與神等各地理上、族群的「邊界」。張吉安提到,他很高興台灣觀眾在金馬影展看了《南巫》後,給予了許多獨特見解的回饋,如有觀眾就提出從電影裡的「邊界」元素,反映了華人在馬來西亞的離散史。
在《南巫》裡,除了華人與他族、地理上的邊界外,華人內部的「邊界」分歧,也是張吉安多年來關注的議題,而華語與方言之爭即是一例。許多觀眾注意到,在《南巫》裡出現了小男主角被老師處罰罰站時,掛著了「多說華語,少說方言」的牌子,可見方言在當地也是遭壓制的。
根據張吉安的研究,同樣也是處在邊界地帶的柔佛州,由於臨近新加坡,因此當早年李光耀政府推動說華語運動時,影響了柔佛州的華人社會。由於柔佛華人多羨慕新加坡是個先進國家,因此也認同李光耀壓制方言的政策,進而效仿新加坡的說華語運動。張吉安強調,馬來西亞政府是不會理華文小學壓制方言的政策,他們會視為這是華人族群內部的事,所以最終「多說華語,少說方言」的運動,就從南部的柔佛蔓延至全馬的華文學校了。
對張吉安來說,他從小在家是說潮州話,而鄰居是馬來人、暹羅人,因此他會馬來文和一些泰語,而華人之間多以福建話(閩南語)溝通,而正規的華語則是到了小學才開始學的。所以在校園裡總情不自禁說方言的張吉安,就成了老師的眼中釘。
馬來西亞的問題,應跳脫族群視角
由於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受到官方政策的打壓,除了華人看待許多事物總以族群角度來看待之外,包括台灣、中國、香港等華文世界的人看馬來西亞華人的事情時,總多呈現華人遭打壓的認知。
除了張吉安的《南巫》被馬來西亞電檢局要求刪減12個鏡頭外,入圍2019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馬來西亞導演廖克發,近日送出有關馬來亞共產黨題材的電影《菠蘿蜜》時,也被電檢局刪減27個鏡頭,而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的電影《你是豬》,由於題材涉及敏感的校園種族歧視,也被政治人物檢舉挑撥族群關係。面對上述電影創作自由在馬來西亞受限的情況,張吉安說「我覺得我不是被打壓,而是需要跟他們對話。」
編按:本次訪問是在11月30日進行,而張吉安12月2日早上接到馬來西亞國際電影節主席吳佩玲通知,作為電影節閉幕片的《南巫》已獲得電檢局允許一刀不剪上映,惟其中5幕對白及字幕因觸及宗教元素,須消音和遮蔽處理,而張吉安表示他結束隔離後會再跟電檢局了解情況。
張吉安強調,很多事情不必總以華人就是受害者的角度看待,若總是以族群為本位出發的話,那國家是不會進步的。他指出,每個國家社會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創作本該在社會裡面找個定點,從中尋求更寬廣的空間進行操作,如更為保守的伊朗也能產出《分居風暴》等好電影,就是一例。
「雖然我的創作沒離開過馬來西亞,可是我的創作面對世界的時候,是有國際性的」、「我們在有限的空間裡面,做無限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被人看見的」張吉安如此說道。
今年張吉安除了帶著《南巫》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以及獲得了最佳新導演獎,還以《五月雪》獲得了金馬創投會議的補助,明年張吉安將同馬來西亞、台灣、法國的電影團隊,拍攝這部講述吉隆坡一個老戲班,經歷馬來西亞獨立,直到2000年沒落解散的真實故事。由於故事背景涉及到1969年「513族群暴動」事件,而另各界擔心該片是否能成功開拍。
張吉安表示,許多人一聽到513事件時就覺得緊張,但他依然樂觀能順利開拍,就和他一直以來的性格、創作方式一樣,不會擺出直接、強硬的態度地去批判,而是嘗試溫柔地去對話。「我覺得先對話,再對話,總會有辦法。」張吉安說。
一直以來,張吉安在馬來西亞給予大眾的印象認知是過國家廣播電台中文節目的主持人,會在電台分享他在全馬各地所做的鄉音採集。所謂鄉音採集,是張吉安注意到在隨著新一輩的華人從小在校園無法說方言,父母也不願意傳承的情況下,許多華人籍貫方言也逐漸凋零,他為此到全馬各城市、小鎮,對華人長輩做方言記錄與口述歷史。而《五月雪》的故事,也是張吉安在鄉音採集的過程中知曉的。
作為保留華人文化的行動者,張吉安也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如吉隆坡知名的華人老街-茨廠街的老建築,曾因捷運工程而面臨被拆遷的危機,張吉安就和一班文化工作者舉行文化慶典活動,向各界訴諸茨廠街的文化價值,最終這些建築也獲得了保存。
因此張吉安始終強調,無論國家對於創作的限制為何,他一定會以文化關懷、對話的方式,一點一滴地去改變這國家。
延伸閱讀:
- 《南巫》遭馬來西亞政府以宗教理由大剪12刀,金馬最佳新導演張吉安:寧可不上映
- 【影評】《南巫》:這部電影裡看到的世界,不是「編造」出來的,是本來就在那裡
- 《兩境—臺馬文化人的在地創想》:金馬新導演張吉安與社運人陳亞才,對談馬來西亞文化保存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是一個從新聞時事出發,帶您認識東南亞政經和文化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透過訪談耕耘東南亞各領域的來賓,聆聽他們的採訪故事、異國經驗和在地觀點。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每雙週一集,希望透過Podcast向全球華語聽眾說聲「Apa Kabar」,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 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主持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人在美國的台灣編輯吳象元。
看完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