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後採訪了聖結石兩次,第一次是2017年6月在泰國曼谷,那時他的YouTube訂閱人數剛破百萬人,成為台灣最短時間(225天)破百萬訂閱的傳奇。

接著在一年之內,他發了一支又一支的MV、出了EP、北中南辦了多場簽唱會,他一度結束了每日發片,開始製作節目和動畫,如今還規劃暑假要開「演唱會」。2018年三月,我們再度相約在台北辦公室,這一次,他給我的感覺不太一樣了。

過去的聖結石,往往被定義為網紅、諧星,他的YouTube上多以開箱、Vlog、整人或是搞笑的影音為主,即便是科班出身,畢業於南強工商影視科戲劇組的他,很少被人看成是一個演員、導演、編劇、主持人,甚至是一個歌手。

他早期曾在「這群人TGOP」(台灣目前唯一破200萬訂閱的YouTuber)客串演出,2014年聖結石加入由這群人出身的華森和鐵牛成立的「頑Game」,組成以戲劇為主的三人團體,直到2016年10月21日他開始經營個人頻道並發了第一支影片,同年11月聖結石正式「單飛」。2017年4月,聖結石發表首張單曲「安儷」,至今光在YouTube上就有一千六百多萬人觀看。

百萬訂閱之前——那個「固執」的聖結石

雖然我本人不是聖結石YouTube的忠實觀眾,但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每日發片(日更)」,也就是從2016年10月21日開始,每天晚上六點都會準時發片。

一年前在泰國,當我親口問聖結石「你的偶像是誰」之後,他告訴我「音樂類型的是周杰倫,YouTube是Vlog類型的話就是Casey(一個紐約著名YouTuber)」

他說,「因為Casey以前就是每天發,然後我那時候就是每天看,甚至我會覺得,要是一天沒看他的影片,我好像生命中少了什麼。」

再加上聖結石自己小時候就是個「電視兒童」,每天都在看哆啦A夢、蠟筆小新、小丸子,這些節目陪著他長大,他每天都一定要看,好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於是,聖結石決定要來自己挑戰看看。而這個挑戰開始後就沒有中斷過,一直到2017年7月11日,他才在頻道中表示要停止每日發片。(不過在今年4月又開始恢復幾乎每日發片)

還記得,在泰國時我就曾經問過他,「你會一直堅持下去嗎?」他當時回我說,「我也不曉得,因為這件事情,不是一個『常人』可以做到的,就像這半年的生活,我感覺好像活了兩年,很累,非常累,但也非常充實,因為每天都要強迫自己,得過得很精彩。」

聖結石解釋,一支10分鐘的每日發片,至少都要花上15個小時,光是剪接就要5~6小時還只是「初剪」,上個字幕要3小時,細節調整又要再3個小時,都還沒算調色拉、配樂的時間。

在突破百萬訂閱的當下,我也曾問過「聖嫂」嘟嘟,他們倆2014年在夜店認識一個月之後閃婚,而結婚到現在「你會用什麼詞來形容聖結石?」當時嘟嘟毫不猶豫地就說出「固執」兩個字。

的確,要不是聖結石的固執,他就不會每天發片,要不是因為固執,他也不會堅持一定要晚上六點發布,當然,更不會有現在令人又愛又恨的聖結石了。

「其實我身邊很多做影片的朋友常跟我說你這樣不錯我也要,但最後沒有一個成功的。大部份的人,一個星期後就放棄了。但我就是那種,沒有理由做不出來的個性。」聖結石那時有點自豪地說道。

Photo Credit: WebTVAsia

百萬之後的聖結石——從迷惘到「做自己」

去年7月,他對外解釋不再每日發片的原因,就如同他在泰國告訴我的,相較於每天發片,他還是喜歡「久久發一支」,他認為那樣的作品可以更完整,也不會這麼累。

不過,時隔近一年後我再問他,他才說起自己在突破百萬訂閱後,其實有一段迷惘期,「就像你的目標是世界冠軍,但你已經得到世界冠軍了,然後呢?我現在要幹麻?我要繼續做嗎?還是要轉行當教練?我的下一步是什麼?」

再加上,聖結石一直都知道,因為過去他的每天發片,大家看到的他「其實就是那個樣子」,有些人因此「瞧不起」他,覺得他「本身沒什麼想法、沒什麼才華,就只是每天發片,這種人也可以紅?」

也有一些網友質疑,從現場簽唱會來看,喜歡他的人都是國高中生,不過實際的YouTube後台數據卻不是那麼回事,聖結石的頻道觀看年齡中,最多的年齡層是落在19~24歲,第二多則是25到34歲,第三多才是13到18歲。

他開始認知到,或許是過去忙於每日發片,導致沒有讓大家知道「他的其他部分」。

「現在的風評有點沒那麼好,為了要解決這一點,我們就來做做看一檔或是兩檔、精緻一點的內容,讓大家知道原來我也是有這個實力的,只是在每日發片沒有發揮而已。」

一度停止每日發片的聖結石,除了還是陸續推出MV之外,團隊也從一年前不到五個人,到現在光動畫組就五個人、整個團隊有十幾個。從四月中開始,他陸續推出一系列實境整人節目「驚喜委託所」,預計每週播一集、一集十分鐘,另外還有主角是他和嘟嘟的動畫「愛情廢言」,一集大概兩分鐘,主要內容就是夫妻、情侶生活,走比較浪漫路線。

回想一年前採訪他的時候,聖結石就曾提到除了每日發片、音樂MV,他對未來有很多的想像,可能是影集、甚至是電影,「想找找看有沒有投資者,我們來挑戰一下,自編自導自演,不是微電影,而是我很喜歡的那種有點像肥皂劇的美國喜劇(舉例:六人行)。」

一年後的他,似乎更能「做自己」。

網紅其實不是藝人,只是「比較紅的幕後人員」

從每日發片到現在,聖結石在作品上做出重大改變,他的日常生活難免也跟著調整,以前光是忙每日發片「就飽了」,但現在的他也沒有比較輕鬆,他說自己扣掉睡覺,還是80%的時間都在工作,大部份是在想節目企劃。

而唯一「固定」的行程,大概就是每週會去一趟健身房找教練報到,另外就是非歌唱出身的他,每週也有一天請老師帶他練唱。

去年讓許多人跌破眼鏡的是,光南大批發2017「華語專輯」銷售排行榜的榜首,聖結石的首張EP不僅拿下第一,還擠下五月天、阿妹、畢書盡和玖壹壹等人。但是其實,聖結石當初只是想創作一個「有音樂的影片」。

「本來是想『我要做一個創作,這個創作裡面要有音樂』,然後音樂想要什麼感覺,要有點戲謔、嘲諷的歌詞,MV要有點好笑、耍帥的,就這樣做了第一首歌,結果剛好被公司老闆聽到,就建議我們重新包裝,有了第二、第三首之後,老闆就說不然來做個EP好了?後來又變成一張專輯。」

不過,對聖結石來說,音樂只是個好玩的創作,目標從來不是要得金曲獎,或是變成一個超會唱歌的歌手,而是好玩最重要。這個心態也凸顯出即便他被歸類為藝人(娛樂)型網紅/YouTuber,但是和主流媒體出身的藝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過去的藝人通常是先跟經紀公司先簽約,然後固定在某電視台上節目、某個戲上分個角色、或是參加歌唱比賽,因為一切都被「安排好了」,所以多半比較習慣「被動」,不用去「主動思考」要做什麼事。

也就是說過去的藝人,大部分不是「創作者」,通常不需要「自己去想做個什麼」,但是在網路上走紅的人就不一樣了,「就因為我們可以自己決定要拍什麼影片、要講什麼,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導演是自己、企劃是自己、編劇也是自己,演員當然是自己上。」

所以對社會大眾來說,或許都是紅了,都是「名人」、「藝人」,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聖結石自嘲著說道,「YouTuber或是網路創作者,如果哪天不紅了,或是自己不想做(幕前)了,其實都可以做幕後,因為企劃、編劇和導演都做過,真的要說的話,我們有點像是『很紅的幕後工作人員』。」

「所以有些人會覺得網紅好像不像是藝人,對啊我們真的不是,我們就是幕後人員,只是很多人認識我們而已。」

聖結石的經紀人在旁邊接著說,「YouTuber跟主流的藝人比起來就是『沒那麼乖』,我覺得創作型人格的人,像是張懸那種歌手,他們的腦袋是不是會休息的,想法會一直在變,永遠不會停下來,大多都是很有主見和自己想法的人。」

27歲的聖結石不再迷惘,而他坦承那是必經的過程,「你會有覺得困頓、自我矛盾、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但也會有清楚的時候。」

我忍不住又問了他,一年前他堅持的是每日發片,一年後的他會堅持什麼?他想也不想的就回我,「堅持活著」。

「做什麼都好,重點是要活著。也許我一年後會跑去種菜,或是我一三五種菜,二四六拍影片,對我來說,生活、工作沒有一定要長成什麼樣子,重點是要好玩!」

這真的讓人有點難想像,像他這樣的YouTuber未來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不禁想起聖結石在他本人「曾聖傑」的臉書簡介上打的那句話:

「我是一個平凡人,但我正在創造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