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門
洪若潭一家五口滅門疑雲(四):洪家三名子女生死之謎,引發各式各樣的猜測
自案發以來,從「洪家五口被人謀殺,偽裝為自殺」到「洪家子女謀殺雙親潛逃」的種種陰謀說法,便籠罩著這座大宅;在各式各樣的猜測中,這只是另外一個找不到證據的設想。
洪若潭一家五口滅門疑雲(三):後院小花園的焚化爐內,藏有兩具燒焦的骨骸
在調查之初,由於各項微物跡證的缺乏,警方只能按部就班從現場環境與死者遺物著手。「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固然是重要的原則。然而,利用能夠掌握的所有線索,憑藉著常理與聯想能力,盡可能勾勒出真相的可能性,也是在實際探案時不可或缺的。
洪若潭一家五口滅門疑雲(二):次子日記內容,導出夫妻聯手殺害三個孩子的可能
我們無從得知洪家五口是否曾理性地商議過這個問題。我們只知道這句「不同意爸的看法」使得洪若潭宣稱三名子女已死,骨灰也已撒入大海的說法,由集體自殺的解釋,導向洪若潭夫妻聯手殺害三個孩子後才共赴黃泉的可能。
洪若潭一家五口滅門疑雲(一):事事追求圓滿的性格,因家族不和種下殺機
他所追求的是能夠掌控所處環境的秩序感,唯有如此,才能感到安心、滿足。這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令他心中容不下一切瑕疵。因此,當洪家慘案消息傳出之後,鄉里間雖感意外,卻也一致認為這樣的悲劇下場符合他們心目中那性格剛烈的洪若潭。
屋主勒死竊賊是「防衛過當」?這種論點根本是「紙上談兵的書生之見」
美國的「堡壘原則」其實才是法律有具體考量屋主與竊賊攻防的現實面後,所制定的合理原則。相反的,台灣法律所奉行的卻是一種書生坐在冷氣房,完全抽離現實脈絡的一種架空正義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