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罷工抗爭中,空服員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勞工。然而,「公主」、「金釵」這些用詞就是以性別化的標籤,抹除空服員的勞工身份,進而忽略她們身為勞動者的抗議。
很多年前,我在長榮擔任空服員的女性友人曾善意提醒我,不要用「空中小姐」或簡稱的「空姐」用詞,應該改稱為「空服員」,強調其勞動與專業。多年來,我偶而也會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呼籲空服員正名。遺憾的是,每當有女性空服員的新聞出現時,媒體和公共討論還會不假思索地稱她們為「空姐」。
或許有人會說,「空中小姐」一詞並沒有明顯的貶抑,講話的人也未必是出於惡意。然而,「空姐」的用詞暗示女性空服員只是端茶送餐的「空中小姐」,而非具備專業知識與訓練的勞動者。當我們在討論嚴肅的勞資爭議時,使用「空姐」一詞,將會繼續隱藏其勞動身份和專業能力,並同時放大其性別位置。
在最近長榮空服員的罷工事件中,媒體依然普遍使用「空姐」一詞,甚至一方面用負面的方式報導罷工,另一方面帶頭消費女性身體。舉例來說,日前聯合報有一篇新聞標題〈一個比一個辣!長榮張景嵐、賴琳恩 『最美』罷工是真的〉。這篇文章一開頭就負面描述罷工衝擊旅客,再引用網路討論指稱空服員是「一群不知感恩的小公主」,接著再誇獎其外貌身材出眾。在這則新聞報導裡,記者完全站在異性戀男性的立場,凝視和消費女性身體,並同時否定她們的勞動與抗議。
網路上的公共討論,還有更多貶抑勞動、歧視女性的用詞,甚至以性羞辱的方式反罷工。日前,我為了瞭解網路討論風向,特地觀察新聞媒體臉書的讀者留言。我只看了三則新聞討論,就發現密集的厭女語言。其中許多發言者都被標記為該新聞媒體臉書的頭號粉絲,他們都是活耀的網路新聞討論者。部分新聞報導、媒體臉書小編也在標題或內文,直接或間接稱呼罷工的空服員為「18金釵」、「公主」。推論之,不是少數的網路討論者才會講出厭女的語言,專業新聞媒體工作者也沒有意識到的這些語言的厭女問題,甚至帶頭以厭女的語言討論罷工。
如同「空姐」一詞抹除勞動並強調性別,這些臉書留言也把空服員暗示為成傲嬌、不工作的「公主」和「金釵」,或是幼稚、任性的「小公主」。空姐、公主、金釵等用詞,看起來只是穿插在罷工討論中的政治不正確用語,但這些用詞共同顯示出,反罷工者系統性地引用社會性別偏見與性工作污名,側面打擊這場以女性為主體的罷工。
在罷工抗爭中,空服員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勞工。然而,「公主」、「金釵」這些用詞就是以性別化的標籤,抹除空服員的勞工身份,進而忽略她們身為勞動者的抗議。這些用詞非但沒有把空服員當勞動者對待,更將她們貶抑為有問題的女人,甚至化約成可供異性戀男人使用的女性性器官。
對比今年初的華航機師罷工,當男性勞動者抗議時,他們被看做是純粹的專業勞動者,可以直接討論勞動問題。然而,當女性勞動者發動抗爭時,她們卻被貶抑到只剩下有問題的性別身份,甚至是女性性器官。在這些模糊勞動身份的厭女語言底下,我們又如何正視空服員的勞動處境?
最後,我要呼籲,不論我們個人是否支持長榮空服員罷工,我們都必須將空服員視為勞動者,回歸勞資爭議和勞動法規。同時,我們還要反對厭女、性羞辱等用詞,避免社會的性別偏見、性污名繼續壓迫所有女性和勞動者。媒體報導也應該更具性別意識,正名使用「空服員」、「勞工」等用語報導罷工,幫助閱聽大眾回歸聚焦勞動爭議。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
-
母女關係充滿愛恨情仇,源自於「性別相同」
母子、父女的關係就不像母女關係,充滿著愛恨情仇的情緒糾葛。正是因為母女同性別,兩個人之間不免會有比較、以及身份繼承的關係。在許多電影中,常常會用一個行為來描繪母女關係:母親為女兒梳頭。
-
-
「為偏見服務」的生命倫理學期末考:男同志性行為恐影響社會治安?
在輔大生命倫理學與台大機械系考題中,出題者都錯誤地利用自身權力,塑造了一個對非異性戀者的敵意環境。程度有別的地方在於,前者更是從教學講義開始就已充滿偏見與錯誤資訊。
-
《女力告白》:女性獲得稱讚,是因為表現得「像個男人」?
這本書不只談論女性爭取話語權的歷程,還有對「權力」本質上的討論。在書中,作者拋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女性如果不被視為歸屬在權力架構中,那麼必須重新定義的,難道不是權力本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