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當監察院長這件事,國民黨鬧了半天,最後換得一個人事程序未完備的爭議引子,姑且算是有點成績,但比較自家立委在院內各種被做成迷因的形象傷害,這一仗到底划不划算,實在很難講。

話說回來,有些反對國民黨杯葛的人,說他們「應該讓陳菊接受質詢,在議場裡面問倒她讓社會公評」,我覺得這樣想法有點搞錯方向,甚至太過天真。他們好像以為今天台灣的政治,是可以用事實與邏輯服人的。

舉個例子,那些批評國民黨不讓陳菊上台備詢就反對「很不民主」的民進黨立委,自己卻可以在備詢這個民主程序還沒完成的情況下,就投下手中的一票;面對陳菊執政瑕疵的指責,民進黨則用「朱立倫和柯文哲被糾正彈劾更多」回應,但從來沒有人要提朱立倫或柯文哲當監察院長。這樣的指責和回應根本不合乎邏輯,但沒人在乎邏輯。

再回到行政和立法制衡的憲政體制,回看馬英九時代的監委名單被自家黨員刷掉11人,這次蔡英文的名單就只在投票前刷了一個黃健庭,而且明明是「不記名投票」的人事同意權,立委在小房間蓋完章後還得先讓總召柯建銘瞄一眼,哪一個才是進步力量眼中憤恨、一直批判的「黨意凌駕民意」?

退十步講,不論陳菊的「人權經歷」是不是當監察院長的充分條件,民進黨內難道沒有比陳菊更適合、更是人權象徵、更讓外人沒話說的人選嗎?論起資歷,許信良、呂秀蓮、施明德,甚至謝長廷相較陳菊可能都更沒有爭議,但蔡英文提名了陳菊,在野黨爆氣說不該是陳菊之後,卻沒有人去思考為什麼不能是別人。

所以說,一直在程序、邏輯、制度上面打轉的人都搞錯了方向,因為這些事情在台灣政治史上,多半都不是用來判斷是非的依據。

這就是為什麼國民黨笨,笨到以為2014年的學生衝議場會得到社會支持,2020年自己衝進去也能有一樣的結果,卻沒想到自己的形象有多糟糕,自己在817萬人的心中是壞人,做的事情通通都不對。反觀,那些他們口中十惡不赦的程序不正義、有投票人不在,正因為那些人站在正義的一方,在幫助一個善良的好人抵禦壞人,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被合理化,都能被大多數人接受。

形象操作一百分,轉型正義五顆星,敵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

立法院會17日將進行監察院人事同意權案投票,民進黨
團一早先在議場開會,討論投票前的攻防位置;7時5分
左右,民進黨立委已在主席台周圍坐定位,自拍留念。
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09年7月17日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但這件事有一個盲點:壞人的定義是主觀的,而且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我們的行政立法司法制度已經有許多缺陷,從政治人物到一般民眾卻還沉浸在人治社會的狂喜之中,更使我們往民主化制度化的相反方向走。

話說回來,我們會是這樣人治的社會,到頭來還是要怪國民黨教育制度下一代傳一代的習慣,只是剛好今天風向變了,反過來害到國民黨而已。

只是大家千萬不能忘記,如果我們繼續抱著這種「四條腿好兩條腿壞」的認證方式做道德評斷,而不建立一套真正可行、讓所有人可以case by case的評斷事務的制度,不管打著怎麼樣的進步旗號,到頭來,台灣還是沉淪在舊思維中。

就算有一天國民黨真的倒了,這種思維對台灣造成的毒害也會不少於彼時,而曾經運用過這些紅利達成個人目的的人們,都該算是加害者。

其他觀點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