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反對國民黨杯葛的人,說他們「應該讓陳菊接受質詢,在議場裡面問倒她讓社會公評」,我覺得這些人都搞錯了方向,因為台灣政治史上多半都不是用程序、邏輯、制度來判斷是非,而是要看自己心目中的壞人失敗,成就自己最大的快樂。
陳菊當監察院長這件事,國民黨鬧了半天,最後換得一個人事程序未完備的爭議引子,姑且算是有點成績,但比較自家立委在院內各種被做成迷因的形象傷害,這一仗到底划不划算,實在很難講。
話說回來,有些反對國民黨杯葛的人,說他們「應該讓陳菊接受質詢,在議場裡面問倒她讓社會公評」,我覺得這樣想法有點搞錯方向,甚至太過天真。他們好像以為今天台灣的政治,是可以用事實與邏輯服人的。
舉個例子,那些批評國民黨不讓陳菊上台備詢就反對「很不民主」的民進黨立委,自己卻可以在備詢這個民主程序還沒完成的情況下,就投下手中的一票;面對陳菊執政瑕疵的指責,民進黨則用「朱立倫和柯文哲被糾正彈劾更多」回應,但從來沒有人要提朱立倫或柯文哲當監察院長。這樣的指責和回應根本不合乎邏輯,但沒人在乎邏輯。
再回到行政和立法制衡的憲政體制,回看馬英九時代的監委名單被自家黨員刷掉11人,這次蔡英文的名單就只在投票前刷了一個黃健庭,而且明明是「不記名投票」的人事同意權,立委在小房間蓋完章後還得先讓總召柯建銘瞄一眼,哪一個才是進步力量眼中憤恨、一直批判的「黨意凌駕民意」?
退十步講,不論陳菊的「人權經歷」是不是當監察院長的充分條件,民進黨內難道沒有比陳菊更適合、更是人權象徵、更讓外人沒話說的人選嗎?論起資歷,許信良、呂秀蓮、施明德,甚至謝長廷相較陳菊可能都更沒有爭議,但蔡英文提名了陳菊,在野黨爆氣說不該是陳菊之後,卻沒有人去思考為什麼不能是別人。
所以說,一直在程序、邏輯、制度上面打轉的人都搞錯了方向,因為這些事情在台灣政治史上,多半都不是用來判斷是非的依據。
這就是為什麼國民黨笨,笨到以為2014年的學生衝議場會得到社會支持,2020年自己衝進去也能有一樣的結果,卻沒想到自己的形象有多糟糕,自己在817萬人的心中是壞人,做的事情通通都不對。反觀,那些他們口中十惡不赦的程序不正義、有投票人不在,正因為那些人站在正義的一方,在幫助一個善良的好人抵禦壞人,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被合理化,都能被大多數人接受。
形象操作一百分,轉型正義五顆星,敵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
但這件事有一個盲點:壞人的定義是主觀的,而且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我們的行政立法司法制度已經有許多缺陷,從政治人物到一般民眾卻還沉浸在人治社會的狂喜之中,更使我們往民主化制度化的相反方向走。
話說回來,我們會是這樣人治的社會,到頭來還是要怪國民黨教育制度下一代傳一代的習慣,只是剛好今天風向變了,反過來害到國民黨而已。
只是大家千萬不能忘記,如果我們繼續抱著這種「四條腿好兩條腿壞」的認證方式做道德評斷,而不建立一套真正可行、讓所有人可以case by case的評斷事務的制度,不管打著怎麼樣的進步旗號,到頭來,台灣還是沉淪在舊思維中。
就算有一天國民黨真的倒了,這種思維對台灣造成的毒害也會不少於彼時,而曾經運用過這些紅利達成個人目的的人們,都該算是加害者。
其他觀點
- 立法院變成水球樂園:為何國民黨的佔領行動總是失敗?
- 議場裡的鬼臉與清唱,其實和國民黨的鬧劇一樣傷害民主
- 攻佔立法院的「曇花運動」,凸顯國民黨謀士的程度有多麼慘不忍睹
- 扶不了黃健庭上轎,還重摔一跤:還原總統府監察院提名生變內幕
- 如果國民黨開口就是錯,那我們就來「佛系監督」好了
- 一直喊退休又無法退休的「末代監察院長」陳菊
核稿編輯:翁世航
-
【關鍵眼中盯】「光榮投三次」之後,高雄人會給陳其邁多久時間?
對韓國瑜失望的高雄人,有一大部分是因為「過去一年半經濟沒有變好」,而對以「兩年拚四年」和中央地方溝通順暢為主軸當選的陳其邁,高雄人也會有一樣的期待,但他要如何找出高雄市政的特效藥呢?
-
【關鍵眼中盯】陳玉珍不在乎行為舉止怪異,因為她不用理會台北的政治正確
陳玉珍要戴腳踏車盔穿鋼鞋,頭上貼著自己的名字,在同黨同志軟弱抱怨沒冷氣時,死抱著議場主席台,因為她唯一需要交代的是金門選民,她認為金門選民喜歡這些,或許沒錯,然而金門之外的選民卻不是這樣想。
-
【關鍵眼中盯】 只有笨蛋國民黨,才會想要用「程序、邏輯、制度」贏回民心
有些反對國民黨杯葛的人,說他們「應該讓陳菊接受質詢,在議場裡面問倒她讓社會公評」,我覺得這些人都搞錯了方向,因為台灣政治史上多半都不是用程序、邏輯、制度來判斷是非,而是要看自己心目中的壞人失敗,成就自己最大的快樂。
-
【關鍵眼中盯】政府也該用「口罩2.0」和「振興三倍券」的規格檢視公家網站
曾經我也覺得台灣的政府網站就該是爛,但隨著報稅系統日漸充實,口罩和三倍券的預約系統也堪稱直覺方便,可見有心有能力資源的政府,絕對有辦法排除軟硬體缺陷,避免使用者無謂的緊張或困擾,但他們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
【關鍵眼中盯】看「國民法官」黨團協商的六點體悟:在野黨真的很重要,但沒有什麼用
這段2020年7月3日朝野協商「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的精彩交鋒,只要你對台灣政治和政策有基本認知,一定跟我一樣看到深夜都停不下來,從裡面就能看到在野黨的監督有多重要——而且多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