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在今年24日召開電動運具促進計畫記者會,宣布今年起至2023年,每年將投入1.56億元補助汰購或新購電動機車,最高加碼補助9000元,合併中央政策計算,汰購電動機車最高可補助1.9萬元,目標要在2023年電動機車占比達12%以上。

究竟運輸工具、電動機車在節能減碳、降低空汙的政策討論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智慧運輸又為何被喻為是下個世代交通轉型的重要契機?台灣的政策框架、主管機關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因應即將到來的運輸轉型浪潮呢?

綠色轉型!運輸工具也要減碳降污

1. 溫室氣體排放運輸部門排名第四,道路運輸「貢獻」超過95%

2020年8月交通部「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減量策略成效研析」中指出,運輸部門研擬三大推動策略、11項行動措施,預計於2020年共可較排放基線減少198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評析第一期運輸部門行動方案的減碳貢獻,發現2020年雖可順利達成目標,但2021年起將產生缺口,至2025年因基線的成長將導致減碳缺口達275.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因此運輸部門仍有積極強化減碳的必要性。

2020年10月運輸部門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推動重點,民國107年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總計為3679萬公噸,約占全國排放量的12.4%,其中公路系統排放量佔比最高達整體運輸的95.6%。公路系統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為小客車,佔公路比例為50.7%,次之為大貨車佔公路比例為18%,其三為機車佔公路比為13%。

根據環保團體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即使是最新的七期燃油機車,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為電動機車的4.05倍,而目前全國約有1411萬輛機車,電動機車僅有約44.6萬輛,佔比僅3%,大有減碳的成長空間。

2. 機車「以量取勝」,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高居第一

從空氣污染的貢獻程度觀察,根據交通部綠運輸政策白皮書中公路運輸污染排放來源佔比統計可以發現,機車在不同污染物質間的貢獻佔比雖有落差,但在一氧化碳(CO)與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的項目中,皆佔有極為重要的貢獻地位,難以忽視。

作者製作提供

在一氧化碳(CO)貢獻上,小客車占比最高達40%,機車排放比例以35%緊追在後。而在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上,機車則以高達49%的佔比遠居第一,其次才是小客車佔比為35%。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容易經光化作用後形成臭氧,不僅有「強化空氣污染效果」的作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毒性與致癌性,已由諸多研究證明。

至於社會大眾最為熟悉的PM2.5,大貨車佔比達34%為主要污染貢獻,其次為小客車佔比為31%,再次之為機車佔比為17%。

綠色運輸轉型的政策藍圖

台灣早在2015年7月1日公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定溫室氣體於2050年應降至2005年排放量50%以下。該法第8條要求各部門的中央政府主管機關應該訂定所屬部門的減碳行動方案,內容包括該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目標、期程及具經濟誘因之措施。2017年行政院環保署通過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其中「建構綠色運輸網絡,推廣低碳運具使用,建置綠色運具導向的交通環境」也成為綱領中的重要方針。

2019年行政院正式提出台灣永續發展目標,綜合國際趨勢、國內需求、專家建議與公民意見,確認提出18項核心目標、143項具體目標及336項對應指標,作為台灣推動永續發展工作的重要依據。其中,在「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的項目中,為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減量20%的政策目標,運輸部門設有下列三項指標:第一,2030年全國公共運輸量較 2015 年成長20%以上;第二,2030年公務車輛及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第三,2030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車比率35%。

而延續至2020年1月,交通部發表2020運輸政策白皮書,不僅呼應前開各項目標方案外,更提出應補助民眾購置電動機車,並透過獎勵或補助等形式,擴大電動汽機車的使用誘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營造友善電動汽機車使用環境。

電動車輛的普及作為綠色運輸政策的重要一環,以減少交通碳排為政策核心,兼具降低空氣汙染與產業升級的多重目標,從國際趨勢到國內上位法規,都顯見運具電動化將是這個世代交通轉型不可迴避的重要進程。

智慧運具產業化:行車更安全,交通更便捷

在看完綠色運輸的政策藍圖後,我們把目光轉移到車聯網時代與電動機車的發展關係,看看智慧運輸的轉變將如何影響你我的生活。

2020年發布的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中提到,機車為台灣多數民眾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具有深度的內需市場,台灣擁有國際級研發與製造大廠,更有完備的零組件供應能力,若結合國內先進的資通訊ICT技術,投入電動機車及智慧車載通訊相關布局,將可望在國際智慧電動機車市場上再造台灣之光。

智慧電動運具不只是能帶來新的產業價值,更能在未來帶給我們更便捷、更安全的行車體驗。由交通部所主導的「車聯網技術應用於機車安全改善之研究與場域試驗計畫」,拿下第23屆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2019)「全球ICT卓越獎」之「傑出公眾合作服務獎」佳作。該項計畫在花蓮東華大學、宜蘭佛光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建立機車車聯網試驗場域,透過互動式感測設備,發送警示訊息,提升行車安全。

有鑒於該項試驗計畫的成功,交通部已規劃進一步擴大機車車聯網及5G通訊應用之示範範圍與項目,尋找更多場域以測試不同的通訊技術與應用情境,促進車聯網技術發展與落實,讓未來的行車更加安全。

隨著行車輔助系統、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逐漸成熟,汽車
工業對晶片需求將只增不減。歐洲目前賣得最好的純電
動車是福斯去年9月上市的ID.3(圖),採用大量的晶
片。
(福斯汽車提供)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傳真 110年2月6日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除了交通部在智慧電動機車產業政策上的佈局與努力外,產業界也不斷透過技術的研發開創不同的智慧化服務體驗。車聯網技術能夠以車輛使用狀況與駕駛行為等因素,透過無線通訊、雲端系統進行數據分析,進行車險定費的精準計算,形成新的車輛使用保險模式。

最新的電池交換地圖能夠根據客戶使用的反饋,逐步調整並規劃新的圖資訊息,透過提高地圖的資訊量、準確性與即時性,讓車主能夠隨時透過App系統掌握電池供給狀況,緩解電池電量所產生的里程焦慮。

透過車輛、網路、傳感器、雲端平台的連結,結合大數據分析,未來能結合各式用車應用情境,未來更有機會讓安全用路環境大升級,能夠提供騎士更便利、安全、以及個人化的服務。此外,業者更努力推動成立「智慧安全車聯網聯盟」,打造開放式平台,未來透過系統對接,讓電動機車不再是移動工具,更是安全便利的移動體驗。

綠色X智慧新時代:交通轉型要更快

全球交通產業模式正在面臨劇烈的轉變,隨著挪威、英國、荷蘭、法國、德國、印度等國,將在2025至2040年間逐步禁售燃油車輛,日本四大機車廠Honda、Kawasaki、Yamaha與Suzuki在2019年成立合作聯盟,針對電動機車相關通用規格進行研究開發等……目前台灣在政策框架的調適上仍將電動車輛的推動散落在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等不同的政府部門上,尚欠缺整體、通盤性的規劃與整合。

然而,無論從綠色運輸中溫室氣體減碳的政策規劃,又或是智慧移動的基礎建設、法規調適,交通部在未來都將扮演越趨關鍵的角色。林佳龍部長於2021年的專訪提到,「智慧交通涵蓋的範圍極大,除了資通訊產業外,各類基礎建設、車載設備,都需要精密機械、機電整合等技術的支援,才能讓智慧化系統順利落地使用,也希望台灣各領域業者可以轉換以往單打獨鬥的企業營運思維,以跨域合作取代過去的競爭,讓台灣產業可以順勢轉型,掌握智慧化時代的交通商機」。

1. 大膽、具體的政策目標與推動策略

從綠色運輸的角度來看,由交通部所主導的溫室氣體減量第二期行動草案中,報告結語強調:考量推動運具電動化具有顯著減碳效益,期待經由跨部會合作積極推動與落實,持續鼓勵民眾汰換燃油運具為電動運具,並與地方政府合作建構綠色運具導向之友善環境。

目前的草案結論具有相當的遠見與前瞻性,但在目標的設定上,尚缺乏具體的管理考核指標。產業界建議,應參考行政院核定通過的台灣永續發展目標,以2030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車比例35%為目標,並設定可達成的階段性策略目標,如「2024年新能源機車突破百萬台」作為第二期運輸部門行動方案具體期程與項目,才能讓綠色運輸的轉型推動更有具體落實的可能性。

而在智慧運輸方面,現階段的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已明確在重大議題上納入「導入智慧機車科技」、「打造友善電動使用環境」、「輔導機車產業升級轉型」等三大議題,然而在具體的目標設定、政策手段和預算資源的投注上,仍有待交通部更積極的規劃與努力,才能真正導引交通科技產業的加速革新。

2. 從溫管法到氣候變遷法:交通部有責也要有權

現有的規範框架雖以交通部作為運輸部門減碳的主責單位,但實際補助或方案的預算規劃、編列卻以環保署、經濟部為主,造成交通部「作為運輸部門減碳主管機關,卻苦無資源推動」的困境中。

民間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也呼籲,交通部應該協同經濟部,於方案中訂定運具電動化過程中所需的公正轉型配套,輔導電動業者開放規格以及燃油業者技術轉型。目前民眾換購電動機車除了環保署有汰舊換新補助、財政部有貨物稅減免,交通部更應思考如何持續提高民眾換購電動運具的誘因。

空品不佳雲層厚 台北101大樓看不清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目前跨黨派立委及環保署皆已提出溫管法修正草案,未來將朝向氣候變遷法的方向進行調整。其中明確各部會減碳權責、拉高氣候變遷主責機關將是修法一大重點。立委洪申翰所提出的草案版本第十條第三項明確將「推動低碳能源運具使用及其產業發展、低碳能源運具基礎建設佈建」納入交通部主管權責。

若修法有成,交通部未來勢必將有更明確的主管權限,也應積極爭取更多的預算分配在運輸部門轉型的工作項目上,落實綠運輸轉型的重大願景。

結語:綠色智慧運輸,需要政府下定決心

機車產業的創新與翻轉,需要政府各部會的共同努力,政府規劃了多項的交通運具轉型政策,無論是綠色運輸,或是智慧運輸的方向,交通部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同前述,交通部不應該僅僅扮演願景的擘畫者,也應該是政策的制訂與執行者。

產業的轉型與調適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的風險與成本,需要好的、穩定的政策環境支持,才能引導產業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擴大競爭市場,台灣交通的綠色智慧轉型,才能穩健的邁開步伐,大步向前。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