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hing

畢業季到來,許多年輕人紛紛投入職場,但有些不法公司、詐騙集團利用新鮮人沒有工作經驗、疫情期間工作不好找,急於賺錢餬口等心態,在網路上刊出優渥待遇吸引年輕人前往應徵;有些則是將工作包裝得比較漂亮,等求職者做了一陣子之後才發現自己竟正在從事「非法工作」。

求職新鮮人如何確認應徵公司、工作機會是否合法正當?面試時公司要求提供哪些資料是不合理的?以下揭露常見的求職陷阱,並分享四招秘訣來保障求職安全。

一、揭穿四大常見求職陷阱與手法

(一)面試要你先繳身分證件、銀行存摺

如果公司在面試時要你填寫一堆跟工作非相關的資料,包含身分證字號、家庭背景資料,甚至還沒錄取就要你先提供身分證件、存摺、提款卡、信用卡等。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十分小心,尤其適逢畢業季和暑假打工期間,有多起新聞案例都是因為新鮮人將自己的帳戶提供給詐騙公司集團做為人頭帳戶,求職者找工作不成反而因此成為詐騙車手、吃上官司。

  • 求職時要謹記「重要證件不離身」,跟工作不相關的資料、文件,你都可以拒絕填寫和提供。

(二)薪水還沒發就要求先繳保證金、訓練費、制服費

一般常見的求職詐騙案例,像是假冒經紀公司,向應徵模特兒、演員的求職者收取保證金、培訓費;或是應徵門市服務人員,公司要你自行負擔制服費、治裝費。最近也有一名網友表示在臉書社團看到徵人貼文,在詢問工作機會後被要求先繳一千元「註冊職員」,因為覺得不合理,拒絕對方後竟還遭辱罵。

  • 依公司規定穿著的制服、基本教育訓練費用,原則上都是雇主應負擔的勞務成本,若還沒被錄取就要「繳錢」,多數情況是不合理的。

(三)假借徵才名義,實際上為招生、賣商品

有些補習班、美容訓練機構在網路上刊登徵才,實際上為招收學生;也有直銷商在社交媒體上廣發訊息招募下線,等你前往面試時才告知要先購買自家公司商品使用,熟悉商品才能成功銷售、抽取傭金。以上這些手段都已涉及徵才廣告不實了。

(四)面試談好錄取A工作,實際錄取卻變成B工作

常見像是保險業在徵才廣告刊登徵行政助理,但面試詳談後才發現公司所開職缺為業務人員,工作需要開發客戶、跑外勤;也有的是張貼廣告徵家庭代工、小編,但實際工作內容卻完全不符。

  • 如果你有遇到以上廣告和面試、錄取職務不符情形,或是公司違法向你收錢、保證金的情況,可以向當地勞工局檢舉申訴;至於被交辦的工作可能涉及違法但自行無法確認,也建議撥打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進一步諮詢喔!

二、找工作前學會這四招,安心求職不受騙

(一)對徵才公司多查、多問、多存疑

透過人力銀行、仲介、求職網站徵才的公司,因為中間多了一道把關,求職朋友可以比較安心。然而現在網路資訊流通,越來越多徵才廣告以個人名義在臉書、FB社團、Dcard,甚至YouTube進行招募,因為提供的資訊不透明,較難辨公司資料和職缺的真實性。

台灣近年越來越多新成立的新創公司,甚至有些公司為借名、空殼公司,要進一步查證公司真實性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多查:你可以透過網路查詢面試公司是否有負面評價或風評,並透過經濟部公示網站或其他政府資訊網站,來查詢公司和非營利單位是否合法登記(需留意公司名稱和營業招牌名稱可能登記不同);另外透過公司官網、FB粉絲專頁也可事先了解經營項目等資訊。

2、多問:詢問類似產業或有豐富求職和工作經驗的長輩親友、網友們,或許也可打聽到相關資訊。

3、多存疑:如果是微型企業、小店家,很有可能無法查詢或問到相關資訊。你可以在面試前透過實景地圖大致了解公司地點,甚至必要時先親自跑一趟了解外觀環境。面試過程則需要發揮「柯南」的精神,留意可疑的線索、提高警覺避免受騙。

(二)找工作急不得,別被高薪、輕鬆工作字眼騙了

徵才廣告若有「免經驗高薪、年收入百萬、不用進辦公室、快速致富」等字眼,十分可能有詐,畢竟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這些不知名的公司正利用求職者找工作心切的心情設下圈套,若你沖昏頭誤入陷阱還可能遭法辦。

就有網友在Dcard分享看到一則徵人啟事「徵行銷筆者,起薪8萬,無經驗可,不需打卡,會操作手機電腦即可」,相信聰明的你也可分辨這樣的工作內容相較待遇並不合常理。

(三)面試前先知會家人朋友,保護自身安全

如果是不知名企業,建議事先將欲前往應徵的公司名稱、地點、面試時間告知家人或朋友,讓身邊的人能夠安心,自身安全也能多一分保障。

(四)簽約前看仔細,不清楚的契約不要當場簽署

除了到職前被要求簽「人事保證、本票、借據」可能不合理,勞動契約中較常見的不合理契約像是簽署「不適任自願離職單」、「遲到10分鐘同意罰款1000元」等。

另外,也要確認你應徵的是「綁時間」的「工作」,而不是承攬、委任契約,因為前者才算錄取公司的員工,後者你將不受到勞基法保障,雇主也可不用幫你投保勞健保,很多基本保障都沒有。

提醒各位求職朋友們,如果有看不懂的合約內容,請勿當場簽名。你可以向公司要求帶回家,透過各種管道詳加確認契約內容合法和合理性,以免簽了賣身契才後悔。

本文經職場熊報Bear Times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