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指出,不少人感染COVID-19後,會出現嗅味覺喪失的症狀,是感染的一大特點,他說,掌管嗅味覺的顱神經是從腦幹延伸出來,位於臉部附近掌管臉部肌肉和嗅覺、味覺,而病毒很可能就是隨著這些神經往回跑到腦幹,引起猛爆性變化。
醫曝兒童染疫4大特殊症狀,警訊徵兆一次看懂
(中央社)有兒科醫師觀察各國兒童染疫症狀,發現哮吼症、神經學症狀、心肌炎明顯增加,且部分年齡層連症狀都有細微差異,染疫6週內也須提防「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相關警訊徵兆一次看。
國內COVID-19疫情延燒,兒童重症個案數攀升。據統計,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9例,其中12人死亡。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舉辦線上研討會,由兒科醫師分享COVID-19知識及居家照護相關警訊症狀。
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台中榮總小兒心臟科主任詹聖霖表示,根據美國統計,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美國18歲以下族群共有8.2萬人染疫,其中約66%無症狀、27%輕症、5%中症、2%重症,後來即便Omicron變異株流行,中重症比例也相當,顯示Omicron並沒有比較嚴重。
不過,詹聖霖綜觀各國染疫兒童病情,確實觀察到4種特殊的警訊症狀,包括哮吼症、心肌炎、神經學症狀以及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
詹聖霖說, 美國的兒童哮吼症病例在COVID-19期間明顯增加,其中81%發生在Omicron疫情傳播期,有12%須住院;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解釋,哮吼是喉頭、氣管、支氣管腫脹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孩童會出現聲音沙啞、咳嗽出現「狗吠聲」、吸氣時有喘鳴聲症狀,就像脖子被掐住一樣拚命吸氣,嚴重時可能胸凹或嘴唇發紫。
神經學症狀也是各界相當關注的重症警訊,詹聖霖指出,一項跨國統計發現,1493名染疫住院兒童當中,有40%曾出現1種以上的神經學症狀,最常見症狀包括頭痛、急性腦病變、抽搐、癲癇、虛弱及頭暈,有神經學症狀的病人,住院死亡率比其他患者高出2倍到6倍,重症死亡率則高出4倍到10倍,即便存活下來也多有後遺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齡層兒童出現的神經學症狀,也各有不同。詹聖霖說,小於5歲幼童常見神經學症狀包括抽搐、意識改變、虛弱或疲倦;5歲至12歲常見頭痛、意識改變、虛弱疲倦;13歲以上常見嗅味覺異常、頭痛、意識改變或虛弱疲倦。
而許多父母擔心的疫苗副作用「心肌炎」,也是染疫後常見症狀。詹聖霖指出,接種疫苗引發心肌炎的機會約萬分之1,但染疫後引發心肌炎的風險卻高達千分之1,尤其16歲以下、75歲以上最顯著,再次重申接種疫苗重要性。
此外,國際經驗也顯示,每當一波大流行過後,兒童就會出現一波「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疫情,值得台灣借鏡。
詹聖霖指出,COVID-19疫情之下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好發於0歲至19歲,男略多於女,兒童及青少年6週內曾感染或曾接觸確診者,只要發燒超過3天且合併有2種以上警訊症狀,務必儘速就醫。
詹聖霖表示,警訊症狀像是皮疹、腹痛、腹瀉、嘔吐、眼睛紅、頭暈、頭痛,若合併有呼吸困難、胸痛胸悶、嘴唇或皮膚發紫、嚴重腹痛、行為異常、昏睡或意識不佳,很可能已經進入重症,死亡率介於1.8%至9%;推估未來可能有數十名染疫孩童出現類似症狀,可能出現個位數死亡病例,呼籲家長們提高警覺。
李秉穎曝兒童腦炎可能成因,避免感染是唯一解方
(中央社)染疫兒童出現腦炎備受矚目,台大醫師李秉穎作(2)日表示,病毒可能沿著掌管嗅味覺的顱神經跑回腦幹造成發炎,又因腦幹是生命中樞,病程恐相當猛爆,唯一的預防方式就是不要感染。
國內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尤其不少兒童染疫後併發腦炎重症,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據統計,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9例,其中有15例腦炎,而重症死亡的12名個案中則有5名合併腦炎。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接受網路電台訪問時表示,這波COVID-19疫情有幾大特徵,兒童腦炎個案數較多是其中之一。
李秉穎說,台灣兒童染疫後併發腦炎的個案確實較多,目前已有研究單位開始做基因定序,希望藉此了解台灣人是否因帶有特殊基因,導致兒童染疫後比較容易併發腦炎,而且一旦併發腦炎病程就相當猛爆,很快就休克、死亡,和1998年腸病毒71型併發腦炎的狀況非常相似。
李秉穎指出,他曾統計1998年感染腸病毒後併發腦幹腦炎引起休克的病例,發現儘管孩子都在出現意識異常、肌抽躍、抽筋等神經症狀後的24小時內送醫,並沒有延後送醫,但仍有2/3送醫後24小時內死亡,很可能就是病毒直接侵犯到「生命中樞」腦幹所致,也可能使得腦部壓力過大,導致不可逆的神經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感染COVID-19後,會出現嗅味覺喪失的症狀,是感染的一大特點,他說,掌管嗅味覺的顱神經是從腦幹延伸出來,位於臉部附近掌管臉部肌肉和嗅覺、味覺,而病毒很可能就是隨著這些神經往回跑到腦幹,引起猛爆性變化。
李秉穎強調,無論是血管栓塞、腦中風、腦炎等原因碰到腦幹,病情往往都發生得又急又猛,不但很難救回來,也有一定死亡率。
至於如何預防,李秉穎坦言「我也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感染」,目前能做的就是停課或打疫苗,但世界各國幾乎沒有核准可供5歲以下幼童施打的疫苗。
至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中央設置兒童大型接種站恐浪費人力,李秉穎則認為,設置接種站也沒什麼不好,畢竟COVID-19疫苗比較特別,不是每一間診所都能說打就打,萬一家長無法配合校園接種時,至少還有大型接種站可以施打。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與1998年在台爆發大流行的腸病毒71型相比,Omicron幼兒傳染力更強、重症病程也更快
- 台灣兒科醫學會提「6+6」兒童染疫送醫指引,研究發現大於5歲的兒童重症風險更高
- 2名過世確診兒童都有「腦炎」為一大警訊,台大醫:Omicron對兒童不是巧虎,是虎姑婆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
【疫情週報】5/28-6/3:修訂中重症確診者解隔條件、6都設置5-11歲兒童大型接種站,本週疫情重點一次看
指揮中心於本週宣布,針對照顧性機構、(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發送免費快篩試劑。針對學生族群,則對國小、國高中、五專前3年學生,免費發送每人4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發放對象包含110學年度畢業生,若畢業生已離校可回原畢業學校領取,無領取期限。
-
當城市按下暫停鍵:中央社記者實地記錄上海人不想再次經歷的2個月
過去兩個月,上海人過著不斷做核酸、靠「援滬行動」與揪團買菜填飽肚子、擔心沒工作無法過活的兩個月,終於,這次上海等到的不是又一個失望的結果,而是從3月底被按下暫停的時間,重新起步了。
-
醫師示警兒童染疫4大特殊症狀,李秉穎說明兒童腦炎可能成因,避免感染是唯一解方
李秉穎指出,不少人感染COVID-19後,會出現嗅味覺喪失的症狀,是感染的一大特點,他說,掌管嗅味覺的顱神經是從腦幹延伸出來,位於臉部附近掌管臉部肌肉和嗅覺、味覺,而病毒很可能就是隨著這些神經往回跑到腦幹,引起猛爆性變化。
-
今日新增7萬6986例、死亡144例:兒童疫苗端午不休假隨到隨打,6/6第二輪快篩實名制開跑,確診率到達10%疫情可望下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7萬698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7萬6967例本土個案及19例境外移入。陳時中說明當確診率達到10%的時候,染疫率大概會是20%至30%。觀察北北桃、基隆、花蓮的情勢以及相近國家情況後,推估確診率到達10%以上疫情就會開始下降。
-
本土增8萬8247例、1個月大男嬰成最小病逝個案,陳時中:染疫率還會在高原期徘徊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明,染疫率高的地方如基隆、新北已經出現下降趨勢,而染疫率低的地方如高雄有上升趨勢,預計全台還會在高原期徘徊一陣子,全國染疫率目前8%,過了10%以後可能緩坡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