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2)年6月29日立法院通過《教保服務人員條例》後,明(2023)年開始所有幼兒園老師每2年應接受3小時以上的性平課程。然而,立法委員范雲召開記者會指出,教育部完全沒有為此整備師資、課程及教案。對此,教育部說明現行辦理方式,包含師資人才、線上課程等等,也已經編制性別平等融入教保活動課程教學示例。

范雲說道,過去常常聽到家長抱怨,認為幼兒園老師性平概念不足,例如他姊姊的女兒,就曾被幼兒園老師指正「淺藍色是給男生穿的」,另外還有分組時毫無理由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引導男女玩不同性質的遊戲,「孩子每天去上學,就是不斷在累積性別刻板印象」,范雲表示。

雖然有《性別平等教育法》,但范雲指出,其施行對象不包括幼兒園,因此幼兒需要的性平教育並沒有齊全的課綱、師資、教案及教材,導致許多開設給幼兒照顧者的性平課程都充滿性別刻板印象及錯誤資訊。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企劃部主任蔡易儒就舉例,協會有接到托育人員提供的資料,培訓課程主辦單位所邀請的講師,在幼兒性平的上課教材中,放入的內容包含:「懷男性胎兒,孕婦說話應果斷、大氣,衣服穿純色」、「懷女性胎兒,孕婦說話應溫柔、優雅,衣服穿花色」,以及「父母為孩子取名、選擇玩具衣服方面,顯示出正確的性別角色,男生穿純色、玩玩具車、玩具槍,塑造勇敢的男性氣質;女孩則穿花色衣服、玩絨毛玩具,塑造溫柔的女性特質」。

這項個案經過性平教育協會反應,指導單位有介入處理,但蔡易儒指出,其他沒有受到投訴的課程是否也有這樣的狀況,則不得而知。

幼兒自慰、被碰觸私密處,教保人員不知所措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目前承辦數十所教育部的非營利幼兒園,其幼兒園部副主任呂佳旻也出面說明,教保現場傳遞性別刻板印象的問題,例如一直稱讚小女生漂亮、小男生帥氣,小男生可以在沒有阻隔的地方換衣服、小女生要到櫃子後面。更深入的問題,還有教保人員發現幼兒有自慰行為,或是被其他幼兒碰觸私密處時,都會不知所措,甚至在面對疑似性猥褻、性騷擾、性侵害的情況時,無法覺察、即時通報。

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理事江心怡則提及,有會員反映,其3歲兒子在家都用馬桶尿尿,到幼兒園後卻被老師強迫只能用小便斗尿尿,還要全班同學一起說「只有女生才用馬桶」,造成孩子在學校尿褲子,不敢自己上廁所,令家長非常心疼,孩子最終也被迫中斷學習。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有持續為老師開設性平課程,但呂佳旻表示,真正具有性平概念的老師很難尋覓,呼籲政府更積極協助幼教性平師培的推動。江心怡站在家長的立場,希望教育部能提供足夠支援,讓性平教育向下紮根到教保人員。

同家會:有同志家庭子女遭拒絕入園

除此之外,目前全台總共有將近500組的同志家庭,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黎璿萍指出,多數孩子目前正處於0到7歲的學齡前教育階段,所以同家會非常關注教保員的性平觀念和能培訓。同志家長從找尋幼兒園到孩童實際入園,都面對著不同階段的挑戰,黎璿萍指出,除了一般家長會關心的事物,同志家庭還要去多方探聽幼兒園的性別平等意識。

為何同志家庭要如此擔心幼兒園的性平意識?黎璿萍表示,有幼兒園直接婉拒同志家庭的子女入學,理由是「不符合人倫價值」;還有孩子在入園後,被老師要求孩子將生產的家長稱為媽媽、另一位改口稱阿姨。幼兒園的孩子還沒有完整的表達能力,如果園方向孩子傳遞歧視性言論,孩子很難有充分語言能力讓家長知道,許多創傷會在多年後才有機會揭露。

教育部督請地方政府增量規劃性平研習課程,范雲呼籲重量重質

針對教保服務人員的性平教育研習需求,教育部回應指出,每年度都有編列約4000萬元補助地方政府辦理研習,性平課程已經列在其中。不過范雲指出,實務上還是發生教保人員需要「搶課」的情形,可能是因為數量不足、或是課程品質不一。

教育部也回應,關於辦理性平研習的師資,政策法令類優先以教育部性平資訊網公告的師資人才庫講師,來擔任宣講人員;課程教學類以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或者具教學經驗的教保服務人員擔任,目前師資還足夠。

明年教保條例新制上路,增加性平課程研習時數,教育部已經督請地方政府增量規劃性平研習課程,並於每月或每季以帶狀性、分散性辦理足量性平課程,以回應教保服務人員的需求。而為了提供多元研習方式,教育部也製作性平線上課程,提供教保服務人員修習。

教育部表示,為了提升教保服務人員實施性平課程的相關知能與意識,也編制性別平等融入教保活動課程教學示例,未來會持續研發更新,提供人員實施課程參考。

范雲則呼籲,加入性平研習時數後,教育部除了要確保課程量,更要確保品質,從課綱制定、師資整備到教材教案都要完善。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