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委說,現行教育法制設計,讓教師與「學生或其代理人」在教評會審議前有接受調查訪談機會,但進入教評會審議階段,卻只保障教師陳述意見的機會、不保障學生及其代理人作為「相對人的權利」,不符合兒童權利公約規定。
兒盟調查:兒少課業壓力大,活動、睡眠偏少
(中央社)今(4)日是兒童節,兒福聯盟發布兒童福祉調查,發現兒少生活滿意度屬於「中等快樂」,但主觀生活滿意度60分以上的比例仍低於世界平均;睡不飽、活動少、課業壓力大等現象顯著。
兒福聯盟今天發布「2023年兒童福祉調查報告」。調查顯示,今(2023)年台灣兒少主觀生活滿意度平均73.5分,屬於「中等快樂」,比去(2022)年的74.0分略低;主觀生活滿意度60分以上者佔79.1%,與世界衛生組織「學齡兒童健康行為調查」(HBSC survey)平均相差8.9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有超過2成(26.3%)的兒少平均一週不到2天有運動60分鐘以上,運動活動量偏低;兒少平均睡眠時間也只有7.62小時,低於國際建議標準8至10小時。
另外,有15%兒少「覺得孤單」、近3成(28.4%)覺得「世界少了我也沒有關係」,除此之外非常喜歡現在生活的兒少比例(27.9%)也較去年(29.8%)少。
調查顯示,從共餐的頻率來觀察親子互動,結果顯示每天跟家人共餐的兒少有46.2%,趨近於國際HBSC調查的50%比例。
另外,在分享心事方面,覺得「把煩惱告訴媽媽容易」的有61.5%,相較去年56.6%增加4.9個百分點;「把煩惱告訴爸爸容易」的有49.5%,較2022年45.2%增加4.3個百分點,雖然仍低於國際平均的85%及73%,但令人欣慰的是疫情時代似乎促成更多家內的親子交流。
調查結果指出,超過4成台灣學童認為學校課業壓力大(44.5%),比起2022年增加2.9個百分點,相較於HBSC國際平均36%明顯高出許多;近3成(28.8%)學童不喜歡上學,非常喜歡上學的比例僅14.4%,與HBSC國際平均28.0%仍有較大的差距。
不過,兒盟提到,有超過7成台灣學童對於校園生活仍是感到安全、友善並有人協助的。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後疫情時代,無論是孩子或是大人世界,都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也需要大家好好思考怎樣的生活安排可以讓孩子更快樂,讓童年的幸福感更提升。
監委:最好兒童節禮物,是國家重視兒童人權
(中央社)監委蔡崇義、田秋堇今天說,學校教評會處理教師涉及兒少體罰、性平等案件,將受害學生排除在審議程序外,對受害學生表意權保障不足;呼籲「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是國家對兒童人權的重視」。
蔡崇義、田秋堇透過新聞稿指出,民國106年間,台中市西苑高中國中部一年級的甲生,遭陳姓導師長期帶離班級跪趴罰寫,甚至替甲生取影射生殖器的不雅綽號公開稱呼,構成性騷擾甲生;該校最終只處罰陳姓教師記一大過。
經蔡崇義、田秋堇調查後,在111年7月提出調查報告,糾正台中市西苑高中與台中市政府教育局;之後台中市教育局將此案提請台中市教師專業審查會審議後,將陳姓教師處罰改為「停聘1年」。
監委指出,現行學校教評會實務運作情形,仍存有制度性問題,包括校內委員仍占多數,當內外部意見針鋒相對,外部委員意見無法作用,也缺乏適當保留及揭露的機制。
監委表示,實務上這類案件在教評會開會時,只會通知行為教師到場陳述意見,家長及學生卻連到場旁聽的機會也沒有;教評會審議時,提供學生或其代理人陳述意見機會不足。
監委說,現行教育法制設計,讓教師與「學生或其代理人」在教評會審議前有接受調查訪談機會,但進入教評會審議階段,卻只保障教師陳述意見的機會、不保障學生及其代理人作為「相對人的權利」,的確不平等,也不符合兒童權利公約規定。
監委表示,政府應該更積極主動地處理制度面、系統性問題,不能只做學生受害後,追究違失責任的工作;並籲請教育部,應該重視教育工作者的人權知能素養。
監委說,零體罰、兒童免受暴力傷害已是教育國策,「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是國家對兒童人權的重視」。
預防兒虐事件 台東推「到宅式親職教育」
(中央社)台東縣政府結合民間基金會辦理「6歲以下兒童親職賦能計畫」,預防兒虐事件發生,推出「到宅式親職教育」,提升家長育兒技能,讓需要服務的家庭得到妥善照顧。
今天是兒童節,呼應兒童權利公約揭示「兒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因此其出生前與出生後均需獲得特別之保護及照顧。」台東縣政府呼籲民眾一同保護兒童免於不當對待,能健康快樂成長。
台東縣政府發布訊息表示,依衛生福利部統計,民國110年兒少受虐人數中,6歲以下兒童佔21.4%;縣府自去年3月申請衛生福利部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結合財團法人台東縣好事日常教育基金會,辦理6歲以下兒童保護親職賦能計畫,每週1至2次到宅提供親子引導服務,加深父母或照顧者親職技巧與因應,預防兒童虐待事件再發生。
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6歲以下兒童因本身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是受虐高風險族群,若未進入托嬰中心、幼兒園就托或就學,不易被發現有受虐或未獲適當照顧情事;辦理6歲以下兒童保護親職賦能計畫重點,是增加6歲以下兒保個案訪視頻率,透過引導、與家長一起討論在照顧上所遇到困境,增加家長在教養上成功經驗,內化到日常生活。
台東縣政府社會處長陳淑蘭指出,曾收到兒童保護個案的父母回饋表示,「學習在面對孩子鬧脾氣時,嘗試不聚焦在孩子的脾氣上,還滿有效的」、「看到親職老師對待我的孩子都可以很有耐心的教導,讓我開始思考如何不被暴躁的情緒牽著走」。
縣府提醒民眾,兒童是社會的財富,應負起保護他們的責任,當得知社區有兒少遭受疏忽照顧、虐待,或有性侵害、性騷擾、性剝削等情況,主動撥打電話110或113,或線上通報「關懷e起來」,一起保護兒少人身安全。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為防止兒童遭體罰或虐待,日本設立「兒童相談所」與「兒童監察員」起到甚麼作用?
- 助養兒童是騙局?從《紐時》一則調查報導說起
- 法律如何保護兒少被害人的個資?經本人同意就可以揭露嗎?
- 學生、家長、老師都不滿「教學不正常」, 面對學校公然違法,可以怎麼辦?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張博丞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