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葉集》繁體中文譯本精選集在台灣首度問世!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進入燦爛而又豐富多彩的《萬葉集》世界。
文:陳黎、張芬齡
《萬葉集》——日本的「國風」紀念碑
一般簡便視之為約在西元759年完成,有「日本的《詩經》」之稱的《萬葉集》(Manyōshū),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選集。中國的《詩經》(西元前十一世紀至前六世紀詩歌集)——簡稱「詩三百」 ——收詩三百餘首,日本的《萬葉集》則收「歌」(uta)——或稱「和歌」(waka)——四千五百多首,包括:
265首「長歌」(chōka,由交替的五與七音節構成、以雙七音節結束,5-7-5-7…5-7-7),62首「旋頭歌」(sedōka,由三十八音節構成,5-7-7-5-7-7),1首「佛足石歌」(bussokusekika,由三十八音節構成,5-7-5-7-7-7),1首「短連歌」(tan-renga,由三十一音節構成、兩人合作,5-7-5 / 7-7),以及約4200首「短歌」(tanka,由三十一音節構成,5-7-5-7-7)。
拙譯《萬葉集: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從《萬葉集》中選譯了15首長歌、8首旋頭歌、1首佛足石歌、1首短連歌,以及344首短歌,總計369首歌作。
一、《萬葉集》概述
《萬葉集》是日本年代最悠久、質與量最優的和歌選集。全書共二十卷,作者多為活躍於近江京時代(667-673)、飛鳥京時代(673-694)、藤原京時代(694-710)和奈良時代的歌人——《萬葉集》中所收奈良時代歌作作于710年至大約759年,此階段正值唐朝開元、天寶年間(713-756)中國詩歌黃金期。《萬葉集》反映第七、八世紀的日本生活與文化,不僅記錄了當時日本本土的思想與信仰,也觸及了由外傳入的佛教、儒學和道教。
《萬葉集》的書名歷來有幾種解釋。
一、「萬葉」指「万の言の葉」(萬言葉、萬片語言之葉)——「萬」意謂「多」,而日文「言の葉」(言葉)有語言或言詞之意,後亦指和歌——《萬葉集》就是「萬語集」、「萬歌集」、「多歌之集」,表示內容多彩豐富。
二、「萬葉」指「萬世」——日文「葉」(よう:yō)與「世」(よ:yo)諧音——《萬葉集》就是「萬世集」,「為萬世而作的選集」、「萬世相傳的選集」,展現將詩集傳諸後代與世界的信念。
三、「葉」指「樹葉」,以樹葉比喻詩歌,《萬葉集》就是「眾多詩歌之集」 ——後世亦有《金葉集》、《玉葉集》、《新葉集》等和歌選集。
不同於《古今和歌集》(編成於905年)與其他敕撰(天皇敕命編選的)和歌集,《萬葉集》有宮廷詩人之作,更不乏出自庶民作者之佳篇。它融合了貴族與平民這兩種迥異的元素,將高居上位的王室成員與地位卑微的無名氏詩人並置,讓都城生活的多姿風貌與鄉野生活的風情相映成趣。多達三百首以關東地區之「粗鄙」方言和俚語寫成的歌作匯集為兩個不同篇章——「東歌」與「防人歌」——這在東方古代詩選中可謂空前之舉。
這些「鄙俗」之詩有即景、現場之作,也有當時流行的歌謠,因口耳相傳而略有變異,其中可能亦有宮廷或都城詩人的仿作;此外,也包括一些講述傳奇故事的敘事歌謠以及少數滑稽、戲謔之作。值得一提的是,《萬葉集》收錄了一些女歌人的作品,她們代表著不同的社會階層,有高居最上位的天皇、皇后、皇女,也有身份最卑微的奴婢、遊女等。
大體來說,《萬葉集》歌作的基調是寫實、質樸(雖亦有少數富奇想、異想,或具超現實想像之作),處處可見真誠的心思和坦率的情感,快樂、明亮、祥和是其主要氛圍。派駐偏遠海岸的「防人」(國防兵)誓言效忠王室,誠摯地寫下與家人別離的不捨與哀傷,不帶怨尤或憎恨。嗜血好戰的氣味闕如,整本《萬葉集》不見一首戰爭之歌(只有一首曾出現描述戰役場景的片段)。
大家常將《萬葉集》與《詩經》並論,並相比其第一首詩——前者為雄略天皇(418-479)之作(「籠もよ/み籠持ち/掘串もよ/み掘串持ち/この岡に/菜摘ます児/家聞かな/名告らさね/そらみつ……」:「竹籃啊,/提著可愛的竹籃,/木鏟啊,/手持小巧的木鏟,/山岡上/採野菜的美少女啊,/請告訴我/你的家你的名……」;見拙譯第5首),後者(「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描寫周文王對太姒的戀慕深情。〈關雎〉篇富含譬喻之美,雄略天皇的歌作也甚具藝術價值,結合誠懇與威嚴,優雅與純樸,巧妙刻劃出古代日本君王與子民間親密、親和的關係。
《萬葉集》因其繁複多樣性與優質的詩歌內涵,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不容小覷的一席之地。以質而言,不亞於諸多的中國古代詩選;以量而言,堪與著名的《希臘選集》(Anthologia Hellēnikē,選納從西元前7世紀到西元後1000年,約3700首古典與東羅馬帝國時期希臘詩歌的古老選集)一較高下——其純粹的抒情性與詩作展現的熱誠、鮮活精神,較《希臘選集》更勝一籌——《希臘選集》裡的警句(諷刺短詩)是文明頹衰期的產物,《萬葉集》詩歌則是文化盛期綻放的花朵。
《萬葉集》為日本後來大多數敕撰和歌集樹立了「一書二十卷」的先例,詩作分類和編排方式也成為後世選集遵循、參照的典範。《萬葉集》詩作數量超越後世任何一本敕撰集。據松下大三郎、渡邊文雄編纂,1901至1903年間首印的《國歌大觀》所示,《萬葉集》共收錄4516首(編者加以編號的)歌作,扣除重複和變異之作,實際歌數為4500;另外還有四首漢詩。《萬葉集》中署名或可確認身分的作者(含名為「婦人」、「娘子」等作者)約有450位,女性作者約百位。
二、《萬葉集》的編纂
前面說一般「簡便」視《萬葉集》約成於西元759年,殆因其為此集最後一首歌作寫成之年。我們無從確知流傳至今的《萬葉集》於何時、以何種方式編纂成形,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此選集一體成書於第八世紀後半葉奈良時代(710-784,或說710-794)晚期——大約770至785年間。當然,全書二十卷並無一定的編輯脈絡可循,也非於同一時間編纂而成,其中有幾卷極有可能編選於八世紀初期(第一卷前半卷可能於八世紀伊始即進行編輯),而後以此為核心陸續擴增其餘各卷。
此選集經過不同階段多次增修才有現今的樣貌,也就是說,我們今日看到的二十卷《萬葉集》歷經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相當繁複的編輯過程。所收之詩大多作於七世紀中葉至八世紀中葉間;另有一些在此之前,有一些可能在此之後。前面十六卷可能都是744年之前完成的歌作,後面四卷之詩則大多寫成於746至759年間。
《萬葉集》並無明確的編纂準則,選詩的標準因編纂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分類與編排也無一貫、一致的方式。大伴家族著名歌人大伴家持(約718-785),一般認為是參與整本選集編纂的最後主導者。大伴家持出身武門名族,父親是730年春在其筑紫(九州)大宰帥邸宅設宴與山上憶良等人齊詠「梅花歌三十二首」的大伴旅人(665-731)——2019年5月日本啟用新年號,「令和」兩字即出於此「梅花歌」序文(見拙譯第194首譯者說)。
大伴家持一生仕途不順,起起伏伏,鬱鬱不得志,中年後多次捲入政治紛爭,785年死時還因謀殺罪被除官,骨灰隨其子流放異地,家族也從此一蹶不振。另外,自奈良時代晚期至平安時代早期間(大約760年至840年),漢詩、漢文風靡日本宮廷圈,日本步入文學史上所謂的「國風黑暗時代」,傳統日本詩歌(和歌)受到忽視。或許因為上述情況,《萬葉集》才未及得到最後的修飾,而以未臻完備的樣貌流傳下來。
有關《萬葉集》的選詩來源,《萬葉集》中提及了《古事記》(Kojiki)和《日本書紀》(Nihonshoki)這樣的史籍,也援引了個別詩人的詩選,各式各樣的檔案、傳略、日記,以及透過口傳保存下來的詩歌。選集中處處可見編纂者的用心,他們自古今書籍、殘簡斷篇、各種公家或私人資源收集資料。有些時候編纂者還隨詩附上出處、參考資料,甚或他個人對詩作的評點。
因為編纂的工作不曾終結,選集中屢見選詩過程以及編纂者勤懇努力的痕跡,這種獨一無二的有趣特色在後來的詩選裡是看不到的。在不同卷中,我們看到相同的詩作重複出現、版本略異的同一首詩又被收錄,這是《萬葉集》的另一個特殊處。
《萬葉集》選詩最重要來源之一是山上憶良(660-733)編著的《類聚歌林》(Ruijūkarin)。山上憶良是奈良時代初期歌人,萬葉詩的先驅者,中國文學造詣頗深的學者。此書失傳已久,我們不知其形式如何、卷數多少,但從書名看,書中詩作應已做了某種分類,此書有可能最起碼是《萬葉集》前兩卷編選時模仿的榜樣,書名裡的「歌林」一詞曾出現於751年(山上憶良死後十八年)的某個王室文獻,雖然無法確認是否就是《類聚歌林》一書。
《萬葉集》大量援引的另一選集《古歌集》(Kokashū),成書年代、卷數、編者皆不明,《萬葉集》從中選了長歌2首、旋頭歌6首、短歌18首。此外,《萬葉集》中標示了其所援引的四本個人選集——《柿本人麻呂歌集》、《笠金村歌集》、《高橋蟲麻呂歌集》和《田邊福麻呂歌集》,但我們無法確認是否每一歌集都是書名所指之歌人的作品集,或者加有其他人之作,或者只不過是此歌人所編選之歌集。
大體而言,《萬葉集》每一首歌作或每一組歌作的前面都有作者名字和「詞書」(kotobagaki,前書、題詞),詩後有時附有注。這些前書和注告訴我們詩作創作的場合、日期、地點,作品的來源、途徑,還有與作者或詩作相關的軼事、傳說。注裡偶爾會出現編選者的看法或評論。這些前言、注、日期等都以漢字寫成,有幾卷還隨詩附上漢文體的書簡和導言(有時頗冗長)。甚至有漢詩藏身其中。
《萬葉集》的產生在日本「假名」文字出現之前,書中所有詩作的文本都是以漢字記錄的,或借用漢字之義,或借用漢字之音,或兼而有之。譬如「松」(まつ:matsu)、「人」(ひと:hito)、「戀」(こい:koi)是借用漢字之形、義,但發日本音,而「力士」(りきじ:rikiji)、「法師」(ほふし:hōshi)、「塔」(とう:tō)等則同時借用漢字之形、音、義。
用漢字之音,有一字一音、一字數音或數字一音者。譬如以漢字「乃」或「能」表日語「の」,以漢字「波流」表日語「はる」(haru,春),以「宇美」表「うみ」(umi,海),以「夜麻」或「也末」表「やま」(yama,山);以「烏」表「を」(o)之音,以「德」表「とこ」(toko)之音,合而為「烏德」(をとこ,otoko,「男」之意)。
這些用來表示日文的「表音漢字」被稱作「萬葉假名」(或「真假名」)——又可分為「音假名」,即原封不動地利用漢字讀音者(上面所舉乃、能、波流、宇美、夜麻……等即是),以及「訓假名」,即利用對漢字的「和訓」(以「對應」該漢字字義的固有的日語讀之,譬如「夏」讀作「なつ:natsu」),先取得所要之音,再將這些音轉成所要表達的日語。
舉例言之,如果在原始《萬葉集》裡看到「夏樫」這兩個「萬葉假名」,其實與「夏(天)」或「樫(木)」都無關,而是指「懷念」之意——原因是,此處的「夏」被訓讀成「なつ」(natsu,日語亦「夏」),「樫」被訓讀成「かし」(kashi,日語亦「樫」,橡木之意),兩字合起來就是「なつかし」(natsukashi,日語「懷かし」,懷念之意)。
更有趣的是,還有一種名之為「戲書」(ぎしょ,gisho),文字遊戲、字謎般的表記法。比如「山上復有山」這幾個漢字,在原始《萬葉集》裡代表的是「出」(いで,ide),而「十六」兩字,與數字無關,指的是「鹿」。為什麼?因為「四四=十六」(4乘4等於16),「十六」就是「四四」,音「しし(shishi)」,而「しし」在日語中就是「鹿」的意思。
這就像今日聽到有人說「我要去二十八!」你覺得困惑,一問,方知他要去「屈臣氏」——「七乘四=二十八」(屈臣氏等於二十八)啊!面對此種「萬葉」詩意、創意,我們甘心屈身臣服。
底下抄錄幾首原味《萬葉集》詩,供大家思索、摸索:
去來子等/早日本邊/大伴乃/御津乃濱松/待戀奴良武(萬葉假名文)
いざ子ども早く日本へ大伴の御津の浜松待ち恋ひぬらむ(訓讀)
啊,諸君,/我們早日回日本吧!/大伴御津岸邊/青松,渴盼地等著/我們的歸帆呢(拙譯第181首,山上憶良)波流佐礼婆/麻豆佐久耶登能/烏梅能波奈/比等利美都々夜/波流比久良佐武(萬葉假名文)
春さればまづ咲く宿の梅の花独り見つつや春日暮らさむ(訓讀)
我家/庭中梅花,春光中/最先綻放——怎能一人/獨賞,悠悠/度此春日?(拙譯第194首,山上憶良)三空去/月之光二/直一目/相三師人之/夢西所見(万葉假名文)
み空行く月の光にただ一目相見し人の夢にし見ゆる(訓讀)
曾借天空月光/與那人/一瞥相見——如今/夢中,接二/連三見到他(拙譯第215首,安都扉娘子)垂乳根之/母我養蚕乃/眉隱/馬聲蜂音石花蜘蟵荒鹿/異母二不相而(萬葉假名文)
たらちねの母が飼ふ蚕の繭隠りいぶせくもあるか妹に逢はずして(訓讀)
如我母親所養/之蠶,隱於繭中,/不能與阿妹見面/我胸悶,心煩,/快窒息而死……(拙譯第322首,佚名)
因為別無其他書寫系統,《萬葉集》不得不披上漢字的華裳,而編纂此一選集的構想也極可能襲自中國——中國早有編纂詩選、文選的先例,而且後來幾乎成為「國家大業」。八世紀初《萬葉集》前兩卷開始編纂時,《詩經》和《楚辭》(約成書於西元前一世紀)早為日人所熟知,後來的一些漢文學選集(特別是六世紀時所編)也廣為日人所愛,其中最重要的是昭明太子蕭統(501-531)主編,共六十卷的《文選》——此部中國最早的詩文總集風行於奈良時代,第八世紀後成為日本的「中國文學教科書」。
南朝徐陵(507-583)編集,以「選錄豔歌」為宗旨,優雅又帶點情色,堪稱男女閨情詩總集的《玉台新詠》也被許多日人所珍藏。萬葉詩人中有二十多位能以漢語寫詩,日本第一本由日本人創作的漢詩選集《懷風藻》(Kaifūsō)出版於751年,比《萬葉集》編成早好幾年。令人稱奇的是,日本在尚未發展出自己「假名文字」書寫系統前,因著勤奮不懈學習、開展從中國大陸整體移植過來的文學、美術、工藝,竟然出現了《萬葉集》這樣一部龐大的,以大和民族最純淨的語言吟唱出的本土詩歌集——日本的「國風」紀念碑。
(文未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萬葉集: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黑體文化出版
作者:大伴家持 等
譯者:陳黎、張芬齡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莫問我夕暮中
那人是誰,切莫
以此問我——九月
露濕沾身
等候君至的我
繾綣的愛意,直抒胸臆的思念……
新海誠《你的名字》、《言葉之庭》頻頻引用,
千年不衰的日本文學經典精粹,終於在台灣面世!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選集,被譽為日本的《詩經》,反映了七、八世紀日本人的文化與日常生活,也是今天日本國民精神和文藝創作的活水源頭,不僅日本新年號「令和」典出於此,連日本動畫名導新海誠也深受影響,頻頻在電影中化用。
《萬葉集》除了收錄宮廷歌人之作,更不乏庶民作者之佳篇。它融合了貴族與平民這兩種迥異的元素,讓都城的多姿風貌與鄉野的風情相映成趣。而《萬葉集》的主題大宗,正是歌詠男男女女之情的戀歌,創造了許多扣人心弦、珠玉般閃閃發亮的名句。
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進入燦爛而又豐富多彩的《萬葉集》世界。
本書特色
- 《萬葉集》的繁體中文譯本精選集,在台灣首度問世,不容錯過!
- 本書收錄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在《你的名字》和《言葉之庭》中引用的三首和歌。新海誠是《萬葉集》的忠實愛好者,他曾表示:「《萬葉集》之所以於當下的時代依舊牽動人心,正是因為《萬葉集》和歌中所展露的人心之『內核』,歷經千年也並未改變。」
- 《萬葉集》的和歌傳唱不衰、歷久彌新,不僅讓我們深入體會日本文化的精髓,也展示了不同的生命情感和人心的悸動。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王祖鵬
- 詩經
- 日本書紀
- 日本文學
- 楚辭
- 古事記
- 萬葉集
- 大伴家持
- 奈良時代
- 萬葉假名
- 陳黎
- 張芬齡
- 短歌
- 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
- 和歌選集
- 長歌
- 旋頭歌
- 佛足石歌
- 短連歌
- 古今和歌集
- 東歌
- 防人歌
- 希臘選集
- 山上憶良
- 類聚歌林
- 古歌集
- 戲書
- 昭明文選
- 玉台新詠
- 懷風藻
- 假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