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斜槓學姊 艾蜜莉

這幾天看到新聞報導,說台大有可能設立新聞系招生,身為唸了六年傳播科系(4年大學+2年研究所)的傳播人,今天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還記得在大四那年,因為我唸的是傳播科系「實務界」龍頭,那時候班上其實沒多少人要繼續攻讀研究所,應該是說一個手指數的出來的那種,不過研究所考試倒還是蠻激烈的,錄取率也不是人人報名都會考上的那種,只是​沒想到才幾年,​這情況就已經榮景不再。

近幾年包括台大、政大在內,新聞傳播相關系所碩士班,報考人數都創新低,更別提其他私校了,引發新聞科系式微的討論。當然最直接的,也是反映出這個科系已經不再吸引人了,為什麼呢?

「社會的新聞環境讓學生卻步」

回想起來,其實我是國中就立志要讀新聞系的,而且志向非常明確,一路沒有變過。當時在學校聽了主播學姊林書煒的演講,讓我覺得這個工作可以採訪很多人、聽到很多故事、還能得知第一手訊息、挖掘真相等等,好像是一個有社會價值、同時感覺也有社經地位的工作。

不過實際進到新聞產業的這幾年,才讓我深深感嘆,曾幾何時,新聞業只剩下充滿勾心鬥角、想上位的明爭暗鬥,或是就算你安份工作,也會有沒什麼能力、只會嚼舌根的長官,或只會拍馬屁、抱大腿的同事,新聞價值蕩然無存,只剩下追求盲目的收視率,追求看起來很聳動標題的新聞。

即便我已經選擇相對比較需要專業的國際或財經新聞,寫起來常常都還是覺得很心酸、很可悲。這種氛圍下的新聞環境,已經讓人感覺沒有能去奉獻的環境。

「新聞系沒專業,好像什麼都會也什麼都不會」

再來,我在新聞系四年的教育,儘管學校教過新聞稿撰寫、播報技巧、甚至有實習媒體,讓我們可以與業界接軌,但坦白說新聞傳播科技學到的專業,就是相當基礎,應該說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很快也可以上手的能力,差別只是在於,傳播科系的學生可能擁有較佳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可是這些好像終究不是要在社會上立足所需要的「硬實力」。

舉例來說,我父親是一名醫生,即便他已屆花甲之年,但對於醫事上的專業、還有開刀診斷等,這些就是「專業性」,是就算給我十幾年的時間,我也不見得學得會、別人也帶不走的技術。或像音樂家會樂器、工程師寫程式,這些都是所謂的技能,反觀新聞系學生呢?

我們的課堂美其名重視思考、重視學生發表想法,當然也有一些提升國際觀的課程。只是學生多半不認真學習、不想多閱讀,不想好好唸英文,那這些終究也不會成為你的養分,甚至許多人根本沒想過要再去學習一些專業。

調查指出:「美國新鮮人最後悔唸新聞系 」

再來,這篇報導我覺得也很有趣,根據美國求職網站調查(The top 10 most-regretted college majors — and the degrees graduates wish they had pursued instead),針對1500多位待業的社會新鮮人詢問「你最後悔念的科系」,結果排名出爐,竟然是新聞系「奪冠」,有高達87%的新聞系畢業生表示後悔;接下來分別是社會學、教育、行銷管理、政治、生物學、英國文學等。可以發現,會上榜的多半都是文組科系,因為學的東西與薪資不成正比,還有產業前景不明朗,這些都顯示了我們的教育與畢業生的未來,似乎相差甚遠。

不能單怪新聞行業本身,政府也有責任

所以回到正題,我認為台大想設立新聞系這件事並無不可,這或許也是一個機會,淘汰掉一些後段學校,或是吸引真正有抱負的學生來就讀(只是我好奇,有嗎?) 但針對整個產業也不能單怪新聞行業本身不長進或墮落,政府的傳播政策如何帶來媒體對於公共議題的關注?這或許也是我們該思考的,而不是不停競逐收視壓力。

我認為或許公廣集團整合也是一個方式,畢竟台灣的電視台僧多粥少,若沒有鼓勵媒體去理性談論政治、社會、文化的話,以現在這種競爭方式,只會造成優秀的學生不敢進來,且越優秀的越不敢,媒體業的逃兵也會越來越多,會造成一種反淘汰機制。

那如果現在還是唸媒體科系的在學生呢?我自己現在也有在大學兼課,我常常和學生說,重要的是一定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替自己找新的出路。可以透過在學校期間多去旁聽、雙主修,增加自己的教育資本,出社會以後也可以斜槓、跟產業界人士交流、多廣交人脈等,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機會,雖然我們已經選錯科系了,但不代表我們一輩子都會選錯職涯。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台大傳出設「新聞系」但新聞業名校出身有必要嗎?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