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宏恩

2024年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剛剛落幕,總統由民進黨的賴清德以40%的得票當選,打破台灣過去兩大黨輪流當兩任的慣例,而讓民進黨成功開啟連續第三個總統任期。這個結果並不讓人意外,畢竟民進黨在過去兩三次選舉的不分區政黨票就大概有40%的鐵票存在。

而在去(2023)年十一月底,泛藍的國民黨與泛白的民眾黨談判破裂、而藍營喊出集中選票、白營喊出藍綠一樣爛之後,也不可能整合或是棄保了,最後只好放著大好江山回到民進黨手上,最後選舉結果跟各陣營選前十天的電話民調是差別不大的。

不過在立委選戰上,國民黨跟民眾黨則大有斬獲。上一任民進黨單獨過半,從全部的113席裡拿到64席,因此可以強行通過許多政策,部分選擇跟藍白妥協。但這一次立委選舉,綠營民進黨在區域立委的席次大幅落敗,沒有上一次選舉蔡英文帶出來的額外選票,一次掉回51席,反而是國民黨從38席躍升到52席,民眾黨從5席躍升成8席。民眾黨大多的得票,是來自於都市區、年輕人多、教育程度較高的都市選區。

三黨不過半的席次數字,讓台灣未來四年的國會呈現一個非常有趣的數學遊戲:過半數需要57席的票,而民眾黨的8席加上國民黨或者民進黨之一,就會正好過半。民眾黨成功的如黨主席柯文哲事前所説的形成了關鍵少數。

國會多數黨不只可以決定立法院長、也能夠審查通過總預算案、並且對行政部門擁有調查權,而立法院長則可以帶領排定議程議題的順序,茲事體大。民眾黨雖然在選前曾經揚言要與國民黨結盟、推薦國民黨不分區第一、前高雄市長與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擔任立法院主席,但是否會真的照辦還是未知數。因為對於民眾黨來説,有兩個很大的危機。

這兩個危機,分別是民眾黨沒有地方選區、以及柯文哲在2024的得票370萬比民眾黨不分區300萬還要高出70萬票。民眾黨目前擁有的地方選區主要是新竹市的高虹安,但是高虹安目前官司纏身,無暇市政,而在金門縣的陳福海,則同樣因為曾經收賄,在目前法規下無法競選連任,因此兩位現任者都無法證明民眾黨能夠兌現競選承諾。

尤有甚者,2024總統大選中,賴清德在新竹市獲得比柯文哲更多選票,柯文哲在過去執政八年的台北市,獲得的38萬票也比柯文哲當初2014以及2018選舉台北市長時還要少很多,等於是台北市民不買單他的執政。最後,民眾黨這一次地方立委也全滅,因此沒有真正的地盤,只有空軍。

在沒有穩定的地方支持的情況下,民眾黨難以透過立法來建立施政成績,難以跟選民説哪一座橋、哪一條路是民眾黨提案的預算鋪的,因此就算擁有良好名聲、就算擁有再多的全國空氣票,未來也頂多只能在立委不分區的選制中拿到三分之一的11席而已。台灣立法院113席裡面有72席地方立委,不分區僅有34席,因此沒有地盤的民眾黨一開始就受限於這選制而有能夠拿到的立委席次上限。這樣在兩年後的縣市長選舉中可能又會沒有人選可以提,而逐漸失去穩定的支持者。

而柯文哲在2024的得票遠大於民眾黨,意謂著有非常多選民是相信柯文哲,卻不相信民眾黨,而民眾黨即使提名黃珊珊與黃國昌,得票也仍然差距柯文哲一大截。這代表著民眾黨還沒有走出一人政黨的困境,假如今天柯文哲聲勢下降,可能會讓民眾黨的得票加倍下滑,猶如2004年以來的親民黨與宋楚瑜之間的關係,親民黨跟宋楚瑜也在這一次的2024大選中正式完全失去任何舞台。

在這兩個危機環繞下,民眾黨一邊希望可以透過擔任關鍵少數來左右逢源,一邊又得擔心不會被藍綠吸收、尤其在下一次2026的地方選舉之中被瓦解掉,因此並不容易。民眾黨假如想要兌現一些宣稱的社會福利政策,例如是社會住宅、調薪醫護的話,勢必得與執政、擁有中央行政資源的民進黨合作,但這也會讓原本因討厭綠營而支持白營、想要同時打倒藍綠的那些反建制派支持者失望。

民眾黨也可以選擇跟國民黨合作,包括成功讓國民黨當上立法院長、與國民黨形成多數嚴格監督所有政府政策、甚至一起反對民進黨更多的國防預算,如同眾議院多數的共和黨嚴格監督民主黨總統拜登一樣,但是這樣府會對決往往是兩敗俱傷,執政黨無法做事、反對黨也不能趁機包裹進一些自己要的政策。

且民眾黨這樣與國民黨全面合作,也會被質疑是小藍而讓那些本來同時反對藍綠的支持者失望。假如民眾黨不跟藍、也不跟綠合作的情況下,單靠自己可能無法通過任何法案,則無法實現對選民的任何承諾。因此民眾黨是否能夠擁有足夠良好的交際手腕、以及民眾黨支持者是否有足夠耐心來持續支持民眾黨,是未來民眾黨能否繼續壯大的重點。

民眾黨的走向,也與未來賴清德與國會之間的關係投下變數。假如民眾黨跟民進黨合作(雖然很難,畢竟民眾黨選前之夜就是在總統府前面三十萬人大喊打倒民進黨),那麼賴清德就可以繼續延續蔡英文過去八年的國防政策,包括更多的潛艦下水、更多美國軍購案、更多台北軍事交流合作,而民進黨可能會給協助民眾黨的承諾蓋出更多社會住宅。但民眾黨假如選擇跟國民黨合作,則可能在前兩年全面清查過去民進黨的八年政策,試圖透過揭弊與對抗的方式持續打擊民進黨。

但賴清德個人是不易妥協的人,過去曾經因為台南市議會買票而兩百天拒絕進議會,因此要賴清德跟藍白國會妥協恐非易事,最後賴可能一邊會大清理那些真的被抓出弊案的前朝官員、另一方面可能也會跟國會直接在預算案上對抗。最後可能在長期對抗之下妥協出一些減少國防預算、增加社會福利的方案,但在那之前總統府跟國會都可能遍體麟傷,而台灣的國防也可能在此對抗下暫時不會繼續成長。

整體來説,在立法院三黨不過半的未來四年,民進黨的執政方向顯然不會跟過去八年一樣用多數決順利進行,在面對反對的國民黨與關鍵少數的民眾黨,可能民進黨在國防政策以及對美加強交流方面都會受到干預而變得更為緩慢,但因為民進黨握有行政權,也不可能主動轉而增加對中國的連結,中國也顯然不會願意跟賴清德進行官方會談,因此最後未來四年台灣對中國跟美國的關係,可能就會維持在當下這個2024年的現狀而不會在改變了──除非美中兩者之間出現巨大變化,台灣才可能會連帶有新的動作。

而在三黨支持者之外,未來四年台灣公民社會的力量也值得注意。在過去蔡英文的執政八年,台灣沒有任何一場大規模抗爭(沒有超過一日的),因為馬英九時期的社運團體許多與民進黨過去友好,後來隨著入閣、或者是透過體制內管道來爭取改革,因此較少走上街頭。而新一批的台灣選民,雖然許多對於當前政治不滿,卻因為缺乏上一輩的傳承而沒有逐漸累積大型街頭活動的經驗,也因此無法把新的世代的聲音正式透過集體運動來發聲,甚至也反過來導致各校自治團體與社運社團的式微。

然而,在蔡英文執政的最後一年,終於出現由下而上的追求道路安全運動、反對移工運動等網路轉移到實體的串聯。在柯文哲競選的後期,許多年輕人也開始出現自己組織的上街頭、騎腳踏車、背氣球、發傳單、上街演講等組織與排班。雖然這些運動在競選期間,難免是與政黨造勢掛鈎的,但這些累積的經驗,勢必會逐漸累積成未來更大規模社會運動的養分。在這次總統大選的選前之夜,這群社運新手已經成功地讓柯文哲造勢晚會的凱達格蘭大道人潮比前一晚的賴清德造勢晚會還要更多,滿出景福門,就是這些學生具有潛力的證明。

而且在之後三黨不過半的情況下,在野黨更有動機協助培力社運團體,從街頭與議場內同時對於執政者施壓,重演過去民進黨與社運團體分頭進擊的策略。這種策略對於以年輕人為主軸的民眾黨特別有吸引力,也難怪民眾黨會挖腳並提名曾經帶領太陽花社運的黃國昌成為不分區立委。假如賴清德在未來施政正好碰上學生在意的重大議題,一呼百諾加上政黨從旁協助之下,可能就會造就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大型社會運動,而台灣大型社運往往就是執政黨倒台的開始。

本文經歪腦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王宏恩:在台灣大選中成為「關鍵少數」的民眾黨,和它的困境與未來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