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法師,俗名佐藤義清,是日本平安時代極富傳奇色彩的歌人,公認為日本的「歌聖」。他在23歲時出家,隱遁草庵,雲遊四海,留下約2300首優美的和歌,深深影響了後世的日本文學。西行的一生貫徹「在路上」體驗自然與人生諸般情景,而以「行旅詩人」為人所知,也因其賞櫻、詠櫻之歌數量前所未有且膾炙人口,形塑了日本人的櫻花情結。
文:陳黎、張芬齡
【譯序】「在路上」的櫻花歌人
一
西行(Saigyo,1118-1190)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士、僧侶、歌人,被視為是《萬葉集》「歌聖」柿本人麻呂(約660-約710)後最偉大的和歌作者,和柿本人麻呂以及「俳聖」松尾芭蕉(1644-1694)並列為日本人最喜愛的三位詩人——或者更簡單地用日本和歌史權威久保田淳博士的話說——「西行和芭蕉,是自古至今最受歡迎的兩位日本古典詩人」。
俗名佐藤義清的西行,家族是紀伊國那賀郡(今和歌山縣)領有廣大莊園的佐藤一族,是代代任武官的豪傑之門。父親是左衛門尉佐藤康清,母親是監物源清經的女兒——清經據說即是《梁塵秘抄口傳集》與《蹴鞠口傳集》中出現的「清經」這位精通「今樣」(新樣式歌謠)與「蹴鞠」(踢球遊戲)的風雅人物。年少時,西行效力於強有力的德大寺家,成為德大寺實能(原名藤原實能,鳥羽天皇中宮、「待賢門院」藤原璋子之兄)與其子公能的侍從,德大寺家和歌氛圍濃厚,西行深受其影響,據傳西行又擅長「流鏑馬」(騎射運動),因此可說是一位文武兼備、極富魅力的全才。
十八歲時捐資而得「兵衛尉」一職,後仕於鳥羽院,為鳥羽上皇(退位後之鳥羽天皇)的「北面武士」。二十三歲那年(1140)10月15日,突捨官、拋妻(他應已結婚且有兩三個孩子)出家。藤原賴長在其漢文日記《台記》1142年3月15日那條中記述:「抑西行者,本兵衛尉義清也,以重代勇士仕法皇,自俗時入心於佛道,家富年若,心無欲,遂以遁世,人歎美之也。」
出家前,西行寫了一首詩向鳥羽上皇呈報其出家之願:「捨不得的/人世,真讓人/不捨嗎?/唯捨此身離世,/方能救此身!」(本書第318首)。崇德上皇勅撰、1151年編成的《詞花和歌集》中,以「無名氏」之名(是西行武士階位太低,僧人、詩人聲名不足,故無名乎?)選入了一首西行出家前夕寫的詩:「棄世之人/生機真/見棄乎?/不棄之人,/方自絕自棄!」(第312首)。
西行出家原因後世有各種揣測。有謂因見好友佐藤憲康猝逝而感人世無常,有謂因戀慕高貴女性未有回報內心傷悲,有謂因對時局、對宮廷鬥爭之憂慮(譬如憂心藤原璋子之子、崇德天皇〔1123-1142在位〕的政治困境),也有謂因他情繫自然,一心求佛、求生命自在超脫之抉擇。若是愛情之故,論者推斷,那讓他飽嘗失戀之痛的女子極可能是長他十七歲的待賢門院璋子。
詩僧西行一生所寫戀歌甚多,底下這樣的詩說不定就是為待賢門院而作的——「分別後/你的面影/難忘——/每回對月,/猶見你的姿韻……」(第96首);「如今我明白了,/當她誓言將/長相憶時,/不過是委婉地說/會將我淡忘……」(第100首);「這讓人憎厭的/人世/不值得活的——/惟你在其中/我願苟活」(第190首)。
出家後,西行在鞍馬、嵯峨、東山等京都周邊地區結庵,法名圓位,後稱西行。大約於1147年(三十歳)春天開始其第一次奧州(日本本州東北地區)之旅,訪各處歌枕,尋前輩歌人藤原實方(?-999)、能因(988-1050後)足跡,於十月抵祖先出身地平泉,翌年三月繞至出羽國。1148年春,西行「往陸奧國平泉,在束稻山見滿山櫻花盛開,幾乎無其他雜樹,美極壯極」(以上是西行為歌作寫的前書!)……驚歎之餘詠出一首短歌,讓原本無籍籍之名的束稻山從此成為千古名勝!「啊,未曾聽過的/束稻山,滿山/入眼皆櫻花,/吉野之外/竟有斯景!」(第212首)。
底下這首西行追悼以陸奧守身份客死任地的藤原實方的詩,前書更長:「在陸奧國時,在野地中看到一似乎有別於尋常的荒塚,我問人這是誰之墓,答曰『中將之墓』,我續問中將是誰,對方回答『是實方朝臣』。我聞之甚悲。在未知實情前,眼前所見這一片因霜凍而枯萎、模糊的芒草,已讓我悲愴異常。後來,我幾乎找不到合適的語詞來表達我的感受」——「唯有其名/不朽,仍被/記住——/他的遺物是/枯野芒草」(第120首)。
以踵繼西行為志的芭蕉,1689年奧州之旅中,也曾打聽實方之塚何在,因五月雨,路況惡,僅吟俳句一首遠眺而過。他也來到平泉,登高館小山,憑弔被同為「源平合戰」(1180-1185)英雄的兄長源賴朝嫉恨,1189年在此遭襲自盡的源義經及其家臣們。在《奧之細道》「平泉」一章,芭蕉以前書似的散文加俳句詠歎此事:「……噫,擇忠義之臣困守此城中,一時功名終化為草叢。國破山河在,城春草青青。鋪笠而坐,時移淚落」——「夏草:/戰士們/夢之遺跡……」(草や兵どもが夢の跡)——功成(?)骨枯(!)屮艸芔茻……——詩境與西行詠實方遺跡歌頗有相通處。
西行是日本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歌作的一個獨到處是它們常常迸生自(或取材自)眼前、直接的經驗,與身在宮廷的傳統貴族歌人大有所別。因為出家、四處遊吟,他得以接觸各階層民眾,活潑自己的思想、行止,將山水之美、自然之魂融入其詩歌與修行中,對後來者——譬如寫《方丈記》的歌人鴨長明(1155?-1216),寫《徒然草》的歌僧吉田兼好(1283?-1352?),四百年後的連歌詩僧宗祇(1421–1502),五百年後的俳聖芭蕉,六百年後的歌僧良寛(1757-1831)等啟發很大。
歌僧能因也曾兩度行腳奧州,但西行更引發注目、更讓人興效法之心。在他之後,很多男女都學他出家,追求更大的自由、更多旅行與創作詩歌的契機。
第一次奧州之旅歸來後,西行皈依「真言宗」,於1149年(三十二歳)結庵於開山祖為弘法大師空海(774-835)的真言宗聖地高野山(位於今和歌山縣),爾後三十年以此處為基點,時而避居吉野山(他可能在那裡有一兩草庵:「去年留在吉野山/櫻樹下/落花間的那顆/心,正等著我/春到快快回呢」〔第214首〕),時而回到京城或到其他地方遊歷、修行。他曾到吉野大峰山進行「山伏」(為得神驗之法,入山苦行修練者)的修行,在大峰山深仙,他對月詠出此歌 :「若不曾見此/深山/清澄明月,/此生記憶/將一片空白」(第166首)。
西行大約於1167年、五十歲那年(一說1168年)10月開始其「四國・中國地區之旅」(「四國」指四國島及其周邊小島,「中國」指本州最西部地區)。他先往讚岐國(今四國島香川縣)參拜白峰御陵——崇德上皇的陵墓。1156年日本發生內戰「保元之亂」,對陣雙方為後白河天皇(與其支持者)以及崇德上皇(與其支持者),結果崇德上皇敗陣、出家,後被流放至讚岐國,1164年抑鬱、怨恨而逝,埋骨於此。
西行寫了一首詩寬慰崇德上皇的「怨」靈,為其鎮魂——「就算昔日/高居京城金殿/玉座,上皇啊,/死了後/這一切又如何?」(第192首)。此詩流傳頗廣,先後再現於12世紀以降《撰集抄》、《古事談》、《東關紀行》、《保元物語》、《西行物語繪卷》、《沙石集》、《源平盛衰紀》、《雨月物語》等書,以及能劇《松山天狗》中。
西行四國之行另一目的是參詣位於弘法大師出生地(今香川縣善通寺市)的善通寺。他在此處山中結庵過冬,詠了一首「放眼眾雪白,頭上獨小綠」的白妙、曼妙短歌:「雪降時/唯松下仍/坐擁綠空——/放眼望去,山路/一片純白」(第197首)。
在弘法大師曾住過的此山上,月明之夜遠眺清朗瀨戶內海,他寫了一首想像力華美的奇詩——將皎潔、冷澈月光下平靜但並未結凍的海面,比作是結了一層冰,又神來一筆把海上諸小島點描成冰上的暗裂縫:「從無一絲暗影的/此山遠眺:被月光/照亮的海面冷澈/如冰,海中幾座島/是冰上的縫隙」(第194首)。西行誠然是一位比喻的大師,但若非身臨其境、直面自然,豈能創化出此等絕妙詩境。
此行詩作中,有多首生動描繪了他從「中國地區」備前國(今岡山縣東南部)兒島附近,渡海往讚岐國時看到的漁民和商人生活情景,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面向、更深刻的一個詩藝日益圓熟的西行:「從真鍋島/要到鹽飽島,/商人們划槳渡/罪海,販賣/價值可期的海產」(第201首);「漁人們/急急忙忙/進出蠑螺棲居的/海峽岩穴,/撈捕蠑螺!」(第202首);「漁人們的小孩/走下去到/海灘,從撿/輕罪的螺開始/逐步學習罪」(日文「螺」與「罪」音皆tsumi,第200首)。
近山濱海、行腳各地時,西行看到的不只是風景之美或奇,他也注意到那些平民、勞動者以及他們的生計,他對他們的生活感興趣,也抱持同情心。他先前奧州之旅的詩作,經他組編於詩集《山家集》裡後,有些詩連在一起看,就像是旅行日誌/詩誌,而在四國之旅這些漁家詩裡,他依然不時在詩前加上前書,有時甚長,更讓這些作品讀起來像芭蕉《奧之細道》這類「俳文」(俳句加散文的)遊記。
西行底下這首寫漁人們在海濱準備捕糠蝦的歌作,就是長長的前書加詩:「當我要往備前國『兒島』此島時,看到在一個地方人們在捕糠蝦,每個人各就其位,手持一根上頭有袋子的長竿。第一個舉竿捕釣者,稱之為『初竿』,由筆直站立於最中央的一位年長者擔任之。當我聽到他們說將釣竿『立起』這話時,我眼淚掉了下來,我無言以對,寫了這首詩」——「啊,第一個/在海邊舉起竿/捕釣糠蝦者,/其罪,誠/眾罪中之最也!」(第199首)。立起、舉起,日文為「立つる」(tatsuru),也是向神佛「立誓」時所發之詞——神的福佑與殺生之罪同時起跑,難怪西行聞之落淚。
1172年,他參加了辭太政大臣職出家,但仍實權在握的平清盛——他昔日「北面武士」同僚——主辦的「千僧供養」(供食邀千僧進行法會)活動。1177年,他參與了高野山蓮花乘院的移建事務,幫忙募款、擘劃。可以看見他已是一受敬重、具聲望的僧侶。
1180年,「源平合戰」——源氏、平氏兩大武士集團間持續六年的戰爭——開始。六十三歲的西行離開長期生活的高野山,移居伊勢,結庵於二見浦山中。在伊勢期間,可能與伊勢神宮的神官有所交往並教其寫作和歌。
1186年,六十九歲的西行為籌措東大寺重建經費,開始其生平第二次奧州之旅。途中在鐮倉拜訪了「源平合戰」的勝利者源賴朝,一夜談話至天明。源賴朝頗以能詩自負,據說他向西行請教了和歌與騎射之術,西行幾乎沒談和歌,但分享了自己「流鏑馬」術的心得。抵平泉後,西行成功地向與他有遠親關係的「陸奧守」藤原秀衡募得了作為經費的砂金。
此次奧州之行,西行為我們留下了至少兩首可稱為其一生代表作的名詩——「年邁之身/幾曾夢想能/再行此山路?/誠我命也,/越佐夜中山」(第309首);「富士山的煙/隨風消失/於空中:一如/我的心思,上下/四方,不知所終……」(第307首)。
第一首為出發往關東,再越「佐夜中山」(在今靜岡縣西部,曩昔為從京都入關東的大險處)時之作。老邁的西行在行路尤難的昔日冒險旅行,定抱著必死之心。芭蕉1676年夏過佐夜中山時,也接續西行主題,寫下了「命也——僅餘/斗笠下/一小塊蔭涼」此首俳句。第二首短歌為於關東途中所詠,此首歌頌「空」之作是晚年西行自在、自信的自我寫照。
西行一生創作的和歌(短歌)大約有2300首,《山家集》是他主要的歌集,收有1550多首歌作,成書時間不明,論者認為可能在他生命最後十年的某一時候。論者亦指出,此書前面的1240首詩西行在1170年(53歲)之際可能已自己選編成集,可視為《山家集》原型,後面的300多首詩則是西行或別人後來增補的。西行聽聞老友、當時歌壇重鎮藤原俊成正著手編撰一本歌集,乃將原型本《山家集》歌作寄送給俊成參考(俊成後於1188年編成敕撰集《千載和歌集》,中以「圓位法師」之名收西行歌作18首)。
《山家集》中歌作的構成(以「陽明文庫本」所收1552首而言)大致如下:一、前面711首詩由春歌(173首)、夏歌(80首)、秋歌(237首)、冬歌(87首)、戀歌(134首)五部分組成。二、第712至1449首(共741首詩)為「雜歌」,包含贈答、述懷、羈旅以及無題等種種性質之歌,有意思的是其中第1241至1350首是題為「戀百十首」的110首戀歌。三、第1453至1552首(共100首詩)為「百首」,包含花十首、郭公十首、月十首、雪十首、戀十首、述懷十首、無常十首、神祇十首、釋教十首、雜十首等十組連作,共100首詩。
有兩本西行歌集抄本在二十世紀上半葉——1929年時——被發現,擴大了吾人閱讀西行歌作的眼界。此二書即是收歌作263首的《聞書集》以及收歌作36首的《聞書殘集》,其中歌作,除《聞書殘集》中的一首外,皆未見於《山家集》中,推斷應為《山家集》之後西行歌作的續集。這兩本小家集可能在西行死前幾年或死後被抄寫成集。
《聞書集》開頭有一行字「聞きつけむに従ひて書くべし」(我書我所聞)解釋書名,書中包含了多組非常引人注目之作,譬如由34首詩構成的「法華經廿八品歌」,以及融口語、俗語,幽默、溫暖、感人的一組「戲歌」——這些「戲歌」是西行第二次奧州之旅回到京都後,1187、1188年(七十、七十一歲)左右,結庵於嵯峨時所作。
西行以孩子們的遊戲與一個老僧的童年回想此二題旨,交匯成像德國作曲家舒曼(1810-1856)鋼琴組曲《兒時情景》(Kinderszenen)般由13首詩構成的連作:「髫髮的孩子們/嘻嘻哈哈/吹響著的麥笛聲,/把我從夏日/午睡中喚醒」(第250首);「我今老矣/唯拐杖是賴,/且當它是竹馬——/重回兒時/遊戲的記憶」(第251首);「我希望能成為/昔日玩捉迷藏的/小孩——蜷臥於/草庵一角/和世界捉迷藏」(第252首)。
《聞書集》中更驚人的是由27首詩構成的一組「觀地獄繪」連作及多首寫戰爭、寫死亡的反戰、諷戰之詩。這些詩創作於「源平合戰」期間,西行由所見「地獄圖」諸場景聯想及動盪的亂世,由動盪的亂世又興當權、爭權者不仁,亂啟爭戰,讓人間變成地獄之歎。這些「黑色之詩」完全衝破了傳統和歌美學的框架,顛覆了主流文學品味判定者的鼻、舌,卻深刻、懾人、動人,此時的「歌聖」西行,就像是以詩寫史的「詩聖」杜甫。且看幾幅「地獄圖」:
手上長出如劍的/鐵爪,銳利/迅捷地伸向對方,/悲淒地撕
裂開/彼此的身體……(第263首)
死出山旁是/以罪人為材木的/伐木場——斧頭刀劍/鋸解、
割裂他們的身體:/一段一段又一段……(第265首)
舌頭被拔掉的/最獨特的痛苦/在於,悲矣——/你無法說出
遭/此酷刑的感受(第267首)
從前一見就/心喜的劍,在這裡/變成了劍樹的樹枝——/一
個個身軀爬在上頭/被有鐵蒺蔾的鞭子鞭笞(第262首)
西行一度也是「見劍心喜」之人,《聞書集》裡他有一首「戲歌」這樣寫:「玩具細竹弓/在手,張開弦瞄準/麻雀:雖然只是個男童/已渴望額戴黑漆帽/像武士一樣」(第253首)——昔日的幼童佐藤義清若知刀劍與戰爭殘酷本質,還會想當「北面武士」嗎?從「保元之亂」到「源平合戰」,西行深知亂世之痛、戰爭之惡,底下兩首《聞書集》中之作,詩與前書合而讀之,真是驚心動魄,既虐且謔:「天下武者紛紛起,東西南北,無一處無戰爭,戰死者人數之多聞之驚恐,難以置信。究為何事爭戰?思之令人悲」——「翻越死出山/行列/無間斷,亡者/接亡者/人數持續漲」(第271首);
「武士們蜂擁而至,翻越死出山(冥途中所必經之山),山賊聞之喪膽,不敢出沒,這樣一來世間就安全無虞了。宇治的軍隊聽說是憑藉『馬筏』什麼的過河的,令人深思啊」——「太多死人/沉入,死出山川/水流滿漲,連/馬筏這活肉木筏/也潰散、無法渡!」(第272首)。人生遍歷的晚年西行,詩藝也隨之圓熟飽滿,他要以詩歌醒世、救世,就像他在先前另一首歌中所說:「末世紛亂,/唯有歌道/不變!」(第317首)。
晚年的西行,另有一對作品非常迷人而特別——《御裳濯河歌合》和《宮河歌合》。日文「歌合」意指賽詩會,是將歌人們分成左右兩方,輪流詠歌,請人評判的文學遊戲。另有一種「自歌合」,則是將自己所作的和歌分為左右兩組,自己和自己比賽,左右互搏。1187年,奧州之旅回來後,西行在忘年之交、小他三十七歲的歌僧慈圓協助下,編集成了《御裳濯河歌合》和《宮河歌合》這兩部「自歌合」(西行可能在1180至1186年居留於伊勢期間即已進行編選之事)——每部從自己多年來所作之歌中挑出七十二首、配成三十六對。
西行請大他四歲的藤原俊成評判前一部歌合,請俊成之子、小西行四十四歲的藤原定家評判後一部。俊成在1187年當年寫妥此歌合之判詞,而藤原定家直至1189年才完成判詞。西行將這兩部作品分別獻給伊勢神宮的內宮和外宮。此二歌合堪稱傑作,是現存最古老的「自歌合」,或亦可視為個性獨特的西行對主流歌壇「歌合」習俗的戲仿與反動。
西行一定非常欣賞定家的詩歌天賦,才會指定年方二十六歲的他擔任評判。定家可能受寵若驚,頗有壓力,以致兩年多後才交稿。此年(1189)8月,七十二歲的西行移居河內(今大阪府東部)弘川寺,臥病的他在讀了定家的判詞後,心中大喜,寫了一封書簡〈贈定家卿文〉給定家,肯定定家用詩歌評論的新詞彙評他的歌,西行說「這真是一件有意思之事……下次見面時,當一一與你討論這些事,聽取你意見」。這場期待中的老少兩和歌巨匠的世紀(再)會可能一直未有機會履踐,翌年(1189)2月16日,西行病逝於弘川寺。
多年前他曾有一首被視為其辭世之作的短歌:「願在春日/花下/死,/二月十五/月圓時」(願はくは花の下にて春死なむその二月の望月の頃,第20首)。日文原詩中「二月」指陰暦二月,「望月」指月圓時,「二月の望月」即陰曆二月十五日,也是佛陀釋迦牟尼入滅日。西行希望自己能在仲春圓月夜櫻花下死去,果然,佛從其願。
櫻花與月應是西行一生行旅遊吟的兩大主題,在此詩中兩者圓滿地結合了,而詩人生前也早與花月,與自然融為一體,知花月之榮枯、開落、盈虧即此無常塵世恒常之真理。死後十五年(1205),後鳥羽天皇敕撰的《新古今和歌集》編竣面世,收西行歌作94首,為其中最多者。這是對西行詩歌成就的最大肯定。
西行生涯最後一首歌作,應是死前半年至琵琶湖畔延暦寺訪時年三十四歲的住持慈圓,登無動寺眺望琵琶湖時所作:「琵琶湖,晨光中/風平浪靜,放眼望去/不見划行過的船隻/之影,竟連/水波的痕跡都沒留下」(にほてるや凪ぎたる朝に見渡せば漕ぎ行く跡の浪だにもなし,第320首)。這果然是最晚年的西行輕舟浮生西行,水過無痕的澄靜的辭世之歌。
(文未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願在春日花下死:西行短歌300首》,黑體文化出版
作者:西行
譯者:陳黎、張芬齡
櫻花啊,
帶我一起
散落吧,我心
已厭棄
這無常世界
西行,八百年來日本家喻戶曉的「歌聖」
日本文學史繞不開的一座大山
收錄《山家集》等經典,中譯本首度問世
西行法師,俗名佐藤義清,是日本平安時代極富傳奇色彩的歌人,公認為日本的「歌聖」。他在23歲時出家,隱遁草庵,雲遊四海,留下約2300首優美的和歌,深深影響了後世的日本文學。
西行的和歌詠讚花月之美,又感嘆世事之無常,他在隱逸修行中自我省思,又糾結於孤獨之境,擺盪於俗與隱之間;西行的一生貫徹「在路上」體驗自然與人生諸般情景,而以「行旅詩人」為人所知,也因其賞櫻、詠櫻之歌數量前所未有且膾炙人口,形塑了日本人的櫻花情結。
本書從西行的傳世著作《山家集》、《聞書集》、《聞書殘集》、《御裳濯河歌合》和《宮河歌合》中,選譯了300餘首短歌,並輔以日文原文、讀音和註解,為目前中文世界最完整的西行譯本。
「西行被譽為『櫻花詩人』,是橫跨平安與鎌倉兩個時代的代表詩人。」——川端康成(作家)
「西行和芭蕉,是自古至今最受歡迎的兩位日本古典詩人。」——久保田淳(日本和歌史權威)
本書特色
- 本書為西行的和歌中文譯本首度問世,補上日本文學的重要拼圖。
- 附有譯者陳黎和張芬齡的長篇譯序及精闢註解,讓你了解最真實的西行。
- 西行的和歌深深啟發了「俳聖」芭蕉、川端康成等世界級文學家,不可不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馮冠維
- 賞櫻
- 櫻花
- 高野山
- 日本文學
- 松尾芭蕉
- 萬葉集
- 和歌
- 陳黎
- 張芬齡
- 源賴朝
- 弘法大師
- 源平合戰
- 短歌
- 真言宗
- 柿本人麻呂
- 新古今和歌集
- 願在春日花下死
- 西行短歌300首
- 歌聖
- 山家集
- 西行法師
- 佐藤義清
- 行旅詩人
- 聞書集
- 聞書殘集
- Saigyo
- 俳聖
- 崇德上皇
- 千僧供養
- 奧州之旅
- 觀地獄繪
- 自歌合
- 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