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認到你一生曾經歷過的毒性關係,並不是要讓你感到羞愧,而是要增加你的知識,因為你也可能在他人身上複製傷害;這也不是縱容任何有害行為,因為你有責任改變它們。你必須有意識地選擇擺脫你所堅持的破壞性模式。承諾改變是必要的。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那些需要你不再傷害他們的人。
文:瑪麗.布奎 (Mariel Buqué)
代際虐待循環
我們之中有太多人堅持愛的觀念,使虐待成為可以被接受,或者至少讓人覺得無論發生了什麼事都沒那麼糟糕。
————貝爾.胡克斯(bell hooks)
受過毒性關係虐待的倖存者往往對他人的心理非常敏感。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童年環境中為了生存,必須學會觀察成年人情緒的細微變化。在施虐或自戀父母的家庭中,突然爆發的憤怒可能會造成暴力後果。當一個情感脆弱的人(比如孩子)受到虐待,便會因此學會繼續重複痛苦的循環。
如果不接受挑戰,他們在嬰幼兒時期接觸到的關係模式可能會成為在日後生活中的循環模式。其中一些互動關係可能具有毒性特質,因此讓人陷入反覆受虐的境地。讓我們繼續了解代際虐待的一些常見特質,以及它們留給幾代人的心理陰影。
重複循環的創傷
當我們只知道混亂時,混亂就會讓人覺得熟悉。不幸的是,對於許多遭受創傷的人來說,他們會不自覺地重複同樣的不健康行為,而且可能很難學會如何擺脫重複的經驗,這就是所謂強迫性重複(repetition compulsion)。當一個人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某種行為,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舊模式——即使意識到這些行為模式是有害的。
強迫性重複表現在所有類型的人際關係中:工作、戀愛、友情等。它滲透到整個生活當中。
這種衝動會不斷循環重複,因為每一段失敗的關係都會證實你深信不疑的負面信念(例如,人們不值得信賴、不可能有健康的人際關係等等)。當你對自己、他人和世界形成這類堅定的信念,行為就會重複表現出這些內化的信念。我經常在試圖擺脫創傷的個案中看到這種情況。
即使過去帶給他們的是深深的傷害,但他們為了與過去重新建立連繫,會無意識地重演過去的創傷經驗,例如,當伴侶虐待他們時,他們可能會合理化伴侶的行為,並繼續維持毒性關係。他們受到伴侶的「挾持」,在相同的關係模式中成長。其中一種就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模式。
在相互依存的關係模式中,一個人總是需要另一個人的存在來幫助自己舒緩情緒,即使這種需要是無意識的。相互依存關係的人在這種循環中,相互扶持、依存,互相吸收對方的感受,覺得有責任解決對方的問題,並在情感上與對方錙銖必較。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在相互依存關係中長大的兒童,長大成人後也會採同樣的關係特質,造成相互依存關係的世代循環,並可能摧毀幾個家庭成員自我安慰的能力,還會成為滋生其他不健康的關係和虐待模式的溫床。
儘管這些循環會產生負面影響,但由於它們讓人感覺熟悉,所以會讓人選擇重回循環,因為它們讓人有家的感覺。
然而,做為循環的打破者,你不想再被困在這些模式中。相反的,你希望過去的創傷能夠癒合,因為你不想要重複那些有害的循環並想掙脫它們。好消息是,有了正確的知識和策略,你就可以不再重演過去,不再對你當前的關係產生不良的影響。你可以學習新的策略來打破這些代際虐待循環。
反覆發生的虐待
通常情況下,以權力、操縱、依賴或其他有毒習慣為開端的人際關係都會以相互依存關係或其他毒性關係結束。它們遵循虐待循環,也被稱為暴力循環,它描述了一種用來獲得或維持對另一方的權力和控制的行為模式。
這種行為模式的典型特徵是權力失衡,一般來說,會是一個人使用虐待行為來控制另一個人,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這些行為會令人恐懼,導致威脅生命,甚至致命的暴力行為。
經歷過這種虐待循環的兒童在其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更有可能持續同樣的循環,因為這已經成為他們的行為模式,並在成年後的生活中重演。但是,有意識地了解這些模式可以發揮緩衝作用,避免重蹈覆轍。為了避免暴力、功能失調和虐待的關係,我們需要識別循環的關鍵階段。虐待的四個階段是:
- 張力建立階段:毒性關係的施暴者開始表現出沮喪,並在關係中製造緊張氣氛。毒性關係的接受者很可能會試圖安撫對方,以避免發生衝突。
- 事件階段:緊張局勢爆發的階段,控制行為占據了中心位置。通常情況下包括威脅、羞辱、煤氣燈效應(操縱他人使其懷疑自己的理智或對事件的描述)以及孤立。
- 和解階段:這一階段也被稱為「蜜月」階段,施暴者在這一階段試圖重新與受虐者建立連結,他很可能表現出悔意,以愛之名轟炸對方(又稱為「愛的炸彈」,用過火不真誠的舉動和愛的承諾),並承諾不再繼續不良行為。其最終目標通常是為了重新贏得對方的信任。很多時候,這種問責並沒有發生;相反的,他們會向受害者施壓,讓受害者向他們道歉,並認為虐待是他們的錯。
- 冷靜階段:這是事件進入平靜的階段,但最終會再次陷入緊張狀態。在這個階段,你會感覺到一種虛假的平靜,以及準備經歷另一個緊張階段。
這些創傷的起伏會反其道而行,讓人以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牢固,這也被稱為創傷連結,而這也是處在這些關係中的人使彼此感到不適的原因。要擺脫這種循環,需要做大量艱巨的工作。然而解放的核心在於你如何創造一個具有平衡的新身分,而不是以混亂和毒性虐待關係為核心。
毒性虐待關係
為了更了解虐待他人的行為,我們必須深入研究造成這種行為的人格特徵。
認識毒性關係特質對於打破惡性循環非常重要,因為與一位具有害特質的人保持親密的家庭、友好或戀愛關係,可能會造成創傷,並產生幾代人的痛苦。這種經驗會成為你的創傷反應中心,會抑制你成為真實的自己,最糟糕的情況是,你可能會吸收這些創傷行為,並在不知不覺中傳給你周圍的人和下一代。因此,識別這些毒性關係其實是一種打破循環的工具,因為它能教你識別虐待性的人格特徵,這些性格特徵會造成深層次的代際創傷。
有些具有毒性關係的人是帶有惡意的,即使他們渴望建立更健康的互動關係,卻缺乏能力與工具。無論毒性關係是蓄意的、有意識還是無意識,讓被針對的人感到恐懼,都是不可原諒的一件事。有毒性關係傾向的人可能知道如何解除你的武裝,他們可以把你的弱點化為武器,並利用它們來控制你。他們會壓榨你,來迎合自己的需要。
我曾經有一位個案名叫所羅門,當他的男友知道自己為所羅門帶來痛苦,會露出欣慰的笑容。個案養的貓毀了他們家的家具後,他的伴侶會把貓關在屋外幾個星期,然後質問我的個案:「你打算怎麼辦?」他站在所羅門面前恐嚇他,並利用權力壓制他,大喊道:「你什麼也做不了。在我把你和你那隻骯髒的貓一起扔出去之前,你自己看著辦。」結果,所羅門嚇得縮成一團。他受到控制,成了伴侶毒性關係的受害者。
隨著時間過去,他的伴侶變得越來越暴力,虐待行為不斷升級。他經常將公寓的門上鎖,讓所羅門在外面過夜。那些夜晚,他的伴侶安然入睡,所羅門只能在門外哭著入睡。他的伴侶對所羅門的感受或安全毫無同情、關心或悔恨之意。這是一種蓄意的病理毒性關係,對他人造成嚴重的傷害,雖然不是不可能治癒這些破壞性影響,但也很難。
我的當事人花了很長時間才從這種關係的影響中恢復,甚至花了更長的時間才注意到,這些毒性關係與他成長過程中所看到的關係間的鮮明相似之處。他看到兩代人之間的毒性關係,是我們需要進行損害控制的一部分。這一切都源於我的當事人有意識地理解毒性關係虐待的循環,以及他在成長過程中陷入循環的方式。
與毒性關係緊密的人可以宛如龍捲風一樣,撕裂你的生活。如果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會明白我的意思。它造成的傷害痛徹心扉,深到你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復原。
我要告訴你的是,透過努力和我提供的工具,你可以從中復原。如果你覺得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是可以理解的。根據我的專業經驗,我發現抵禦有害行為的最佳武器就是建立知識。
當我的個案發現自己有能力識別一些有害的行為,並為此挺身而出時,他們感覺自己變得強大,這點不言自明。例如,當他們對那些試圖扭曲現實感的人說「那是情感操縱」,他們便擁有巨大的力量,這與陷入情感操縱的困惑中是截然不同的。有了這股力量,你就能對毒性關係的行為提高警惕,因為你明白了什麼是毒性關係。我想花點時間幫你解除毒性關係的行為——透過對它們有更多的了解,使你明白在毒性關係中,你是受害者角色,但也可能是你自己就表現出毒性關係的特性。
毒性關係的例子包括:
- 操縱他人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 採取控制行為,限制他人與朋友或家人連繫。
- 限制資源,如金錢。
- 從事高度消極和悲觀的行為,導致他人感到長期被貶低。
- 侵犯他人身體。
- 性侵或性騷他人。
- 長期撒謊並延續不誠實的行為。
- 表現出殘忍和惡意的行為。
- 將他人視為財產,當無法控制對方時,出現嫉妒行為。
- 不承擔任何責任或問責,反而習慣於指責他人。
- 情感操縱他人,以扭曲現實來操縱所發生的事情。
- 不斷評判他人,並認為自己對他人的行為已做出公正的判斷。
- 有意識地製造混亂。
了解這份清單並反思,讓自己擁有健康的情感防線。這是你保護自己和你的血脈免受毒性關係的不健康影響。如何開始打破這些循環?透過了解它們如何表現和延續。如果覺得:「哇,這聽起來就像我!」我很高興你的覺悟正不斷提高,並願意努力終結你一生的毒性關係。這並不是要讓你感到羞愧,而是要增加你的知識,因為你也可能在他人身上複製傷害。這也不是縱容任何有害行為,因為你有責任改變它們。
你必須有意識地選擇擺脫你所堅持的破壞性模式。承諾改變是必要的。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那些需要你不再傷害他們的人。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世代的創傷到我為止:卸下包袱,重塑正向能量》,究竟出版
作者:瑪麗.布奎 (Mariel Buqué)
譯者:盧相如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將力量,而不是創傷,傳遞給後代!
當身體一處傷口未癒合時,會持續引發疼痛,且有可能感染其他器官;當情緒得不到治癒時,同樣也會對我們造成傷痛,並蔓延到我們身邊的家人及朋友, 最終,還可能會在數年和數代之間轉移。
這就是「代際創傷」。
代際創傷可能源於祖先:他們可能受困於不健康的家庭互動方式;也可能遭受集體性的壓迫;或文化中根深柢固的有害行為,如體罰兒童,甚至是流行病等天災。
這些傷口的成因很複雜,且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身體和精神。這就是為什麼某些人會疏離家人、某些人會討好別人,或是某些人會發現自己深陷於依附關係。
在這本書中,哥倫比亞大學創傷心理學家瑪麗.布奎博士提供了治癒不斷循環的遺傳性創傷方法。
她結合科學研究、實際練習方法,與在診療室所發生的故事,向讀者講述創傷是如何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以及如何透過切實的工具來打破這個循環,她陪伴你回顧傷痕累累的自己,好好擁抱內在小孩,並學會將力量而不是痛苦傳遞給後代。
本書特色
★Next Big Idea Club必讀書目!
★媲美《深井效應》!一本改變思想和提供治癒能量的傑作。
★代際創傷的終極療癒指南,只要掌握方法,每個人都能打破一代又一代承繼下來的創傷,翻轉為傳承給下一代的豐盛力量與智慧。
★特別收錄!作者親錄「聲浴靜心」音檔,讓身心靈全面平靜。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馮冠維
核稿編輯:翁世航
- 虐待
- 伴侶
- 家庭暴力
- 親密關係
- 伴侶關係
- 施虐
- 家庭關係
- 強迫性重複
- 施暴者
- 毒性關係
- 代際創傷
- 煤氣燈效應
- 負面信念
- 代際虐待
- 毒性關係虐待
- 瑪麗.布奎
- Mariel Buqué
- 世代的創傷到我為止
- 相互依存關係
- 暴力循環
- 虐待循環
- 創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