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些台灣人對台獨有疑慮,認為要避免戰爭就不能追求台獨。有些台灣人對中國的崛起充滿幻想和誤判,認為台灣要是不依靠中國,台灣的經濟一定會衰弱。有些台灣人更惡劣,不只常常嘲笑台獨,還思慮不周地認為陳水扁執政八年,居然沒有宣布台獨,就是台獨不會成功的證明。在筆者看來,這些人雖然住在台灣,但對台灣前途真的是一點見識都沒有。

我將會對這些說法一一駁斥,我的說明將會分成三篇文章來發表。事實上,筆者認為,要是台灣人看完我的文章以後,開始勵精圖治,不再醉生夢死,在三十年內達成台獨是完全可行的;就算三十年內台灣沒有完成台獨,我們台灣至少也會更強大、更安全、更有信心。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真言是朱元璋當年開國戰略的最高指導原則。在筆者看來,就算過了好幾百年,這九字真言拿來搞台獨一樣很好用。「高築牆」就是要提升國防,「廣積糧」就是要提升經濟。我們台灣要先做到國防強、經濟強,我們才有實力對抗外侮,走進聯合國。

我們要知道,喊台獨不是隨便喊喊的,是一喊下去就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是一喊下去就要立國千年而不是立國十年就被消滅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喊台獨之前有多少前置作業要準備,我們要是沒把功課做好,可以隨便喊台獨嗎?我們不能把建國大業當成可以儲存現有進度再讀取紀錄重新再來的電腦遊戲。我們不能急,必須步步為營。

每次聽到某一堆人嗆聲,批評民進黨執政沒有馬上宣布台獨就是孬種,我就覺得這些人根本沒有一點點經營國家的常識,可能連經營自己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問題。

【高築牆-國防】

台灣要提升自我防衛能力

技安與大雄對打,因為大雄平常都沒在練劍道、柔道,所以大雄被技安打爽的。但是如果大雄勤練劍道、柔道,就算大雄竭盡全力打不贏技安,但是技安也必須付出斷手斷腳、甚至內傷幾十年的代價。所以大雄如果要避免技安的攻擊,要做的事情就是鍛鍊身體,勤練武術。同樣的道理,台灣要避免中國的攻擊,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充實自己的軍事攻擊能力。

不用在乎中國用多少飛彈對準台灣

台灣人總愛要求中國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但是台灣根本不用在乎中國用多少飛彈對準台灣。兩個敵對的國家互相用飛彈瞄準這才是正常的情況。台灣要是整天要求中國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反而會讓國際社會以為台灣想要跟中國合併成一國。這道理很簡單,台灣要是投降中國,變成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幹嘛瞄準台灣?

舉個例,台北有需要架設瞄準桃園的飛彈嗎?神經啊,台北和桃園不是同一國的嗎?台北要是真的架設了瞄準桃園的飛彈,桃園一定會大聲抗議,要求台北撤除瞄準桃園的飛彈。一樣的道理,台灣人整天要求中國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根本就是附和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宣示,可是台灣人卻沒有普遍意識到這一點。

大家想想,中國為了他們自己的國防考量,把飛彈瞄準台灣,這是他們應有的權利。反過來說,我們台灣為了自身的國防考量,把飛彈瞄準中國,這也是我們應有的權利。所以,我們應該反過來問自己,我們要不要也擺出飛彈來對準中國。這是一定要的嘛,讓我們台灣的飛彈瞄準中國的北京、上海,讓我們台灣的飛彈瞄準中國的三峽大壩。

我告訴你,台灣人越強硬,中國人越怕你;台灣人越軟弱,中國人就會繼續得寸進尺。台灣人要和平,很好,只要台灣把自己的拳頭練硬,隨時保持攻下中國一到兩個省的戰力,中國哪敢輕舉妄動。台灣要是從北到南擺出一堆中長程飛彈,也算是嚇死人了。

但是國民黨為了討好中國,居然削弱我們台灣自己的國防。中科院研發的「萬劍彈」和「雄二E」增程巡弋飛彈這些項目,國民黨下令打壓,根本就是自廢武功。國民黨計畫要裁撤海軍陸戰隊,根本就是自斷筋脈。至於中國強行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強行啟用M503航道,國民黨對這些事情根本毫無作為,根本就是自毀長城。更別提國民黨大力推動「滅台四箭」-服貿、貨貿、自經區與和平協議了,這簡直就是國民黨神通中國鬼,其賣台的犯行再明確不過了。

當台灣不再在乎中國用多少飛彈對準我們台灣的時候,飛彈就不會成為中國勒索我們台灣的武器。我們只要把自己的身體練好並且提升我們的裝備和訓練,台灣就是一隻兇狠的迅猛龍。當我們台灣成為一隻兇狠的迅猛龍的時候,強如暴龍的中國也不敢隨便欺負我們。

說到底,認清敵我,是我們提升國防的當務之急。只有先做到正確地認清敵我,之後我們談軍隊改革、武器提升、戰技訓練提升,才有意義。

Photo Credit: futureatlas.com @ Flickr CC By 2.0

台灣要獲得美國的大力信任

國防離不開外交。台灣除了把自己的拳頭練硬,對外也要找對盟友。台灣當然要跟美國交好,但是對美國來說,台灣卻是一個不能大力信任的盟友。

回顧歷史,在中國共產黨建國以後,台灣與中國分治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對美國來說,既然中國已經成為蘇俄的盟友,那麼台灣就不能被中國拿下。但是美國又不想花太多成本來掌握台灣,因此為了確保台灣可以離中國最遠卻又不必消耗美國過多的資源,美國選擇扶持了國民黨在台灣的殖民政權。當然,這是美國的超級大錯誤,因為美國扶植國民黨在台灣的殖民政權,讓台灣人的啟蒙之路白白多走了好幾十年。

此外,美國也慢慢了解,即使國民黨「反攻大陸」成功,一樣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國民黨一直就不是很聽美國的話。在二次大戰期間,國民黨與美國的關係,說穿了就是「劍拔弩張的盟友」,國民黨要是重回中國又同時領有台灣,絕對會對美國更不友善。

所以,台灣如果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自然就牴觸了美國的利益。從這個角度切入,不管是國民黨的「反攻大陸」還是共產黨的「解放台灣」,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對美國來說,反攻大陸和解放台灣的結果都一樣,就是台灣確實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所以美國當時當然會阻止蔣介石進攻中國。

台灣在國民黨的主政下是一個戰鬥國家,整天想武力犯中,國民黨要是武力犯中成功,台灣中國的分治狀況將會消除,國民黨要是武力犯中失敗,美國勢必還要拿出資源幫助國民黨政權善後。甚至先不論國民黨武力犯中的成敗,美國並不想被捲入這場蔣介石的野心之戰中。因此,當時美國不但不會大力地信任整天想攻擊中國的國民黨政權,甚至嚴格控管國民黨政權在軍事上的一舉一動。

蔣氏父子相繼過世,台灣可以直選總統和國會議員了,看起來台灣已經漸漸靠近世界文明的標準,但是國民黨死抓著數千億黨產操弄著台灣選舉,導致台灣人整天選出主張跟中國統一的政黨來掌握我們的總統府和國會。既然台灣人這麼支持跟中國交好的國民黨,美國當然還是不可能大力信任台灣。請問美國要是賣給台灣高科技武器,結果台灣去跑去跟中國統一,把這些高科技的武器送給中國,中國不就知道美國的軍事機密了嗎?美國人又不是笨蛋,當然會賣給我們台灣一堆破銅爛鐵。

所以台灣如果要得到美國的大力信任,方法很簡單,就是我們台灣人不再讓主張跟中國統一的政黨掌握總統府和國會,用我們的選票讓所有主張跟中國統一的政治人物離開政壇,並且改革制度,徹底懲罰所有跟中國眉來眼去的軍人或退伍軍人,美國自然就會信任我們,美國賣給我們的武器就會越來越好。台灣跟美國的關係越來越好,我們跟日本、南韓、東南亞諸國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好,中國還敢動我們嗎?

我們台灣的獨立之路、啟蒙之路,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之下,到了今天恰好與美國的利益一致,我們絕對不能放過這個機遇。

台灣要和日本、南韓與東南亞諸國打好關係

每當看到國民黨利用媒體挑撥我們台灣跟美國、日本、南韓與東南亞諸國的感情,我就心痛。我真不知道,台灣人為什麼這麼笨,整天把自己的友邦往外推,讓自己沒朋友,卻對傷害自己最多的敵國頻送秋波,這真的是腦袋出了問題啊。台灣的朋友越少,中國自然就能更大力地打擊台灣,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怎麼台灣人就是想不通、看不透呢?台灣人整天仇美國、仇日本、仇南韓與仇東南亞諸國,但是它們對台灣沒有領土野心。

如果台灣人仇美國、仇日本、仇南韓與仇東南亞諸國,是經過理性思考後的精密計算,那我們台灣人不是應該要更大力地仇中國嗎?別忘了,中國整天不尊重我們的主權、中國整天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不就等於中國整天在對我們宣戰嗎?我們台灣可以試試看宣布一下「日本是台灣的一部分」或「美國是台灣的一部分」,看看人家會不會當成宣戰來處理。

台灣跟中國統一仍然無法避免戰爭

台灣如果跟中國合併,一樣無法避免戰爭,因為台灣將成為抗美前線。台灣加入美國陣營,從南韓到東南亞諸國,通通都是台灣的友邦,背後的大盟友則是美國。台灣要是加入中國,從南韓到東南亞諸國,通通變成台灣的敵國,還要對抗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以這一點來看,所謂的台灣不去追求台獨就能避免戰爭的說法,根本就是缺乏國際知識才會說出口的笑話。

投資國防如果有所成果可以帶動經濟發展

另外有些台灣人認為台灣如果花太多錢投資國防,將會連累我們台灣的經濟發展,其實這是膚淺的看法。首先,如果我們的軍隊貪污腐敗,那我們就應該去處理軍隊的貪污腐敗,而不是把腦筋動到先砍國防預算再說。如果有家長因為孩子把便當錢花到他處,於是就決定讓孩子少拿錢,結果導致孩子買不起便當,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是錯誤的思維。

另外,投資國防要是有所成果,搞不好會帶來商機。以色列開發出來的鐵穹防空系統,也有賣給美國的紀錄。台灣人要是勵精圖治,誰說投資國防一定會連累我們台灣的經濟?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題外話:台灣人在心中不能永遠放棄發展核武

這裡要說一些題外話。以這個思維思考下去,筆者完全贊成台灣日後有機會應該要發展核武。當年美國極力避免台灣能夠使用核武攻擊中國,因為國民黨政權武力犯中如果成功,台灣中國的分治狀況將會消除。現在雖然美國限制台灣發展核武,但我們在心中不能永遠放棄發展核武。台灣要讓美國知道,台灣就算擁有核武,也不會隨便攻擊別的國家。

不過現在的國際情勢並不適合我們去發展核武,但是沒關係,我們可以先努力做出一堆飛彈。但是國民黨是不可能努力研發、製造飛彈的,台灣人要是想要有精良的飛彈來防衛自己,一定要先把淘汰國民黨當成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