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Max Lin CC BY SA 2.0

台灣學運至今有兩個分水嶺,一個是1990年的野百合,把學運人數從五十人提昇到了五千人,另一個當然就是2014年的太陽花,又從五千人再次飆高百倍,衝到了五十萬人。

野百合的時代意義,在於象徵年輕心靈破出獨裁政權的岩壁,於孤絕峰頂伸展生命;太陽花呢,則是後解嚴世代,在自由土壤成長茁壯,內心全無傷疤,膽敢睜眼對日,以驕姿昂然盛放。

在威權年代,要能走出教室,來到街頭,都是天生對公理正義這類抽象價值,特別心有所感之輩。除此之外,在那個年代會成為學運份子,還要有啟蒙的歷程,讓思想的雨露澆灌反叛的種子,才能開出行動的花朵。

野百合世代的學運份子,一般有兩種啟蒙歷程,一種是家學淵源,家裡面有人從政、參加社會運動,從小耳濡目染,另一種是中學時代開始愛讀書、寫文章,書讀多了自然觸及政治與歷史,眼界漸開,從文藝少年變身革命青年。

野白合之後,禁忌破除,上街頭抗議吶喊相對稀鬆平常,眾人皆可為,但要成為學運中堅份子,積極且持續投入社會改革,通常還是有一段破繭而出的歷程。

林飛帆與陳為廷雖屬太陽花世代,但在他們身上,還是可以看到傳統學運份子的養成模式。

Photo Credit: 劉祖澔

林飛帆如今成為台灣學運甚至社運的英雄,但他的啟蒙不算太早。林飛帆生於1988年,台南人,中學成績不算頂尖,沒有念明星高中,大學考上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雖然父親是深綠商人,從小在家談獨立建國,但林飛帆至此對政治尚無太多興趣。

2006年,林飛帆大一升大二的時候,透過同學認識了民進黨青年部的幹部,不久以後參加民進黨舉辦的學生營隊,在課程裡聽到了野百合出身的徐永明,暢談學生時代參與社會改革的當年勇,深受感動,而決心投入學運。

林飛帆為什麼會參加民進黨的營隊?當然是因為父親是民進黨的支持者,從小耳濡目染,對綠營有好感。大二結束,林飛帆轉學到了成大政治系,也開始了狂飆學運生涯。

學運份子走上街頭以前,都會先讀禁書、思想與歷史書,林飛帆那時喜歡讀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王育德的《台灣:苦悶的歷史》,跟野百合世代差不多。

Photo Credit: 劉祖澔

反觀陳為廷,他走的是文藝青年的路。陳為廷於1990年出生,國中時代讀楊照的《迷路的詩》,嚮往理想與熱情盈懷的生活,考上建中以後,投入校刊社,寫文章、編刊物、辦活動,忙得不亦樂乎。問題來了。文藝青年大多強說愁,只對鏡花水月有興趣,真正觸及社會現實的時候,比一般人還冷感,為什麼陳為廷會搖身一變,走上學運之路?

恐怕還是前面講的,跟天生氣質有關吧。陳為廷年幼失去雙親,媽媽生前又是華隆女工,很多人認為因此啟發他的社會意識,其實在艱困中成長的人非常多,但會擴充自憐之心,思及社會改革者,只有鳳毛麟角。

陳為廷國中時代就與校方為了學校制度槓上,明顯天生反骨。高中時代為了寫文章,接觸寶藏巖事件,開啟了關懷社會之眼。陳為廷雖然在台北念高中,經常在假日返回故鄉苗栗,與當地文藝與社運人士互動,涵養成長。

至此,林飛帆與陳為廷的社會意識啟蒙,踩上學運之路,準備一飛衝天,然而尚缺東風。

接下來這件事非常重要,如果闕如,絕對不會有今天的學運英雄,那就是馬英九在2008年當選了總統。

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以後,1991年有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1994年有教改大遊行,然後陳水扁當選了台北市長,這使得體制內的政治改革路線有了希望,社運與學運開始偃旗息鼓。2000-2008年,一方面阿扁擔任總統,另一方面網路時代來臨,休閒娛樂更多,台灣學運進入冬眠期。

然後2008年,傾中的馬英九當選總統,在當年底馬上迎來了中國的陳雲林,警方處理群眾抗議過當,引發了野草莓學運。

野草莓學運這詞是誰發明的?明顯欠缺深度觀察力,以為社會富裕以後,年輕人逸樂慣了就會脆弱自私不成熟。林飛帆與陳為廷就是在野草莓學運裡,開始學運的學徒生涯,林飛帆在成大辦活動聲援,而陳為廷還是高中生,背著書包參加靜坐。

2008年以後學運復興,再次蓬勃發展,主要議題有幾種,一個是都市開發,比如樂生拆遷、大埔農地、文林苑事件等,另一個是環保議題,比如國光石化與核能存廢,但這些都屬於局部學運,就是那幾張熟面孔學生與教授的大風吹,相互支援參加。

真正喚起學生逐漸注意,壯大學運聲勢的是馬英九越來越嚴重的傾中施政。陳雲林之後有ECFA簽署,然後有旺旺集團買下中時中視,這些事件一波又一波激起更多學生的參與,而這些學運的本質,其實都觸及了中台關係,本質上就是統獨議題。

林飛帆與陳為廷,就在這些聲勢漸強的學運裡,磨練意志,累積膽識,並且學習把台灣社會看得更清楚。林飛帆在成大組織零貳社,陳為廷則念清大人文社會系,課餘主持基進筆記,兩人在社團活動裡廣泛觸及各類社會議題,思索台灣未來。

Photo Credit:  Max Lin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Max Lin CC BY SA 2.0

兩人以及其他學運份子,就在一場又一場的小規模學運裡,結下革命情感,持續擴大學運組織。當然,臉書的發明是很大的助力,讓組織擴展工作變得方便太多。

當代學運發展,有一點是觀察太陽花學運的人都忽略的,就是這群恐怕頂多數十人的學運中堅份子,他們在幾年之內,悄悄進行了質變,把內心的運動紅線,不能跨越的禁區,積極揚棄了。

為什麼太陽花學運,可以激發出占領立法院,甚至行政院這樣讓人瞠目結舌的準革命行動?其實,仔細觀察可知,當代台灣學運已經染上了革命色彩,這些年輕人認定選舉與代議制度失靈,要達成運動目標,最終只能推翻馬政府。當然,他們的手段是和平非暴力。

2013年9月,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立,成員就是幾年內彼此串連而成的學運份子,這團體的主要宗旨,就是反服貿。服貿的本質就是統獨議題,這些年輕人已經建立了強烈的台灣意識,擔憂台灣被中國買下。

最近媒體訪問太陽花學運成員,很多人異口同聲說,為了運動可以休學,甚至惹上官司被關也不怕,為了國家前途甘願做此犧牲。這是非常令人驚艷的革命情懷,其勇氣與熱情,遠遠超越了傳統學運的格局。

太陽花世代,其實是後解嚴與教改世代,有了政治與教育的鬆綁,才能培育出真正自由自主、充滿活力的年輕心靈。

教改失敗嗎?至少禁止體罰這點收到了成效。戒嚴是心靈體罰,跟身體體罰一樣,用意都是把教條與戒律埋進人的心中,以資遙控。不少人用什麼違法集會、強占公家機關這類觀點來批評林陳二人,就是被心中那條遭人埋入的無形紅線綁住了。

英雄出少年,台灣學運能有今天的局面,值得驕傲。

本文獲得作者授權刊登,文章來源:沈政男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