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橘貓

在近年景氣回升的台灣院線電影當中,跨足動作類型的國片,相對缺席在觀眾的視野。2023年,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由香港導演黃精甫執導、編劇與剪輯,年初曾參與《山中森林》,同時長期與黃精甫合作的香港攝影師王金城擔任攝影指導;其餘幕後團隊多有台灣工作者參與,電影推出的勢頭,多少有藉此測試技術水準、挑戰市場反應之意味。

簡單回顧台灣動作片,以「警匪」、「犯罪」包裝的主流動作片,在2010年代初期,以合拍方式製作的兩部《痞子英雄》電影版滑鐵盧之後;便要到近年才有洪子烜《狂徒》(2018)、鄧仲謀《售命》(2022)等新導演重新挑戰,然票房反應大多不甚理想。

此外,如果不純以單一類型檢視,顏正國的黑幫電影、許富翔的黑色喜劇,或程偉豪的靈異親情劇,亦皆時有可觀的動作元素,包裝在不同類型下,提供觀眾感官刺激。

Photo Credit: 一種態度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周處除三害》動作場面可觀,可視為動作指導洪昰顥的里程碑

若以動作電影來理解,《周處除三害》事實上亦不是主要以動作場面、武打橋段作為重點的作品,主角「陳桂林」要剷除的其他「兩害」,並非惡人業界的青壯派,而分別是「即將成為傳統工藝」與「已經經歷產業轉型」的兩位惡人老前輩。

當然,袁富華與陳以文分別貢獻的表演能量,足以讓觀眾滿足叫好,但電影在這裡就把它主要的張力,移轉到陳桂林與三個對手(警探陳灰、香港仔、牛頭)的「關係」,而非純粹的打鬥廝殺。

量少而質精,《周處除三害》在動作場面的經營仍有可觀之處。導演黃精甫的空間拿捏出色,以開場葬禮刺殺之後的追逐戰來看,同類型的追逐戲碼,儘管是A級製作的好萊塢動作電影,也常因為追逐打鬥難以按照實景實拍,A街道接C街道、C街道接B街道,東跑西逃,總是會在觀眾的體感上漏了一兩顆鏡頭,讓追逐過程的相對空間感混亂,角色時不時像是瞬間移動,沒有空間感。

然而,陳桂林與陳灰的追逐過程,在電影開場幾乎保持完整的空間關係,「讓觀眾能清晰看見所有前因後果」,向來是動作是否提供感官刺激的先決條件,《周處除三害》能讓觀眾對空間產生清楚掌握,確實值得記上一筆。

在陳灰、陳桂林的兩場主要追逐動作戲(後一場有袁富華參與)當中,動作風格讓人聯想到2000年代中期的香港電影,如鄭保瑞《狗咬狗》(2006)或林超賢《証人》(2008)一般死磕爛打式的扭打。

因為強調主角是凡人,動作撇除過於複雜的武術、格鬥技設計,而更強調主角忍受極大痛苦、消耗極大體力的意志力。而近年東南亞武打電影發揚光大的「痛感」節點(早前的香港武打指導其實也擅於操作),如穿刺、撕裂、摩擦傷,也在本片裡程度不一的有所利用。雖難確認不同安排的具體創意來源,但以整體成果論,將本片視為動作指導洪昰顥的里程碑,理應沒有問題。

Photo Credit: 一種態度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陳桂林的重生之路,成為另類「新造的人」

回看故事主體,如同〈周處除三害〉的原始典故要旨,其實是在周處最後如何「透過向善,『除掉』身為禍害的自己」,當中存在一種讓人衝擊的自我否定與修正。

《周處除三害》的著力點,亦在於阮經天飾演主角陳桂林的人物形象,透過電影前段,他在關聖帝君面前擲筊的掙扎痛苦,我們可以注意到陳桂林雖然行為狂放,但在內在缺乏價值認同,需要依附更大的力量來證明自己,不管是「幹一票大的」、「除三害」,或是以擲筊來作為行為的主要準則、後段接觸牛頭的心理變化。

《周處除三害》在故事方面的要旨,是陳桂林的重生之路,撇開生死成敗,而讓他認可自己,成為不同於教條意義之「新造的人」。

尤其容易發現的是,隨著電影進入尾聲,旁支角色們,似乎聯合形成了一個對陳桂林的心靈支持系統。對於他在電影裡製造的「傷害」來說,這樣的無條件支持或許不一定有道理,但它幫助建立電影尾聲的氛圍,尋找一種讓觀眾能理解的、主角重獲新生的平和。

透過與香港仔和牛頭的映照,陳桂林先是在對抗前者的過程中,透過髮型師的成長故事,確認身為「男性拯救者」的危險之處,與「英雄/禍害」同時成立的一體兩面;並在後者進入類似弒神的心路歷程,排除對生命的神秘想像,讓善惡與生死都回到一種「只能靠自己決定的」、相較質樸的理解,從尾端的大屠殺當中,我們也可以再次確認這一點。

這種直覺的善惡觀念(壞人就殺、好人就放)或直覺的人物價值取向(想要成名,想做轟動的大事),貌似在喜歡採用悲憫、人文關懷視角的台灣電影傳統中,變化出一些新意,找到吸引觀眾投射的破口。

就像是閱讀九把刀小說、觀看一些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或連恩尼遜(Liam Neeson)主演的私刑電影,觀眾不一定會很關注那些「被殺掉的人」有沒有很忠實的角色內在,而只是在過程中釋放壓力。當然,人文關懷視角尚不會跟台灣電影告別,《周處除三害》也仍能看見一些影子,但它在大方向上確實甩開一些包袱。

最後,以風格而言,我認為黃精甫擅長為電影製造一種良好的氛圍,這種氛圍可以讓電影長期處在一種「山雨欲來」的危機感中。

氛圍是《周處除三害》吸引觀眾接受敘事最好的武器,但純就故事本身,在脫離這種氛圍之後,回頭細想,它會存在一些較為簡化的缺憾。

我不認為這特別嚴重,它甚至是一個必須要確實地爬到半山腰才會發現的問題,但當它同時「不那麼剝削,也不那麼嚴肅」的時候,這仍然會造成一點困擾。

Photo Credit: 一種態度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本文經電影神搜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文標題:【影評】《周處除三害》:精良氛圍、精實動作,與「成為新造的人」之寓言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