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學

【影評】《周處除三害》:山雨欲來的氛圍成功吸引觀眾,但細想會發現故事簡化的缺憾
《周處除三害》的著力點,在於阮經天的人物形象,而以風格而言,我認為香港導演黃精甫擅長為電影製造良好的氛圍,這種氛圍可以讓電影長期處在一種「山雨欲來」的危機感中。氛圍是《周處除三害》吸引觀眾接受敘事最好的武器,但純就故事本身,在脫離這種氛圍之後,回頭細想,它會存在一些較為簡化的缺憾。

從《沉默之像》到「骨墓紀念碑」:殺戮與壓迫加乘藝術後,暴力美學往往是藝術家創作的選項
930事件和黑色五月暴動都發生在印尼前總統蘇哈托任內,兩次暴動都與反華騷亂有關。暴力傷痕,需要修復,1998年蘇哈托獨裁政權結束後,印尼華裔藝術家胡丰文以排華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骨墓紀念碑〉及〈在雨中書寫〉就是透過不同形式所表達的排華傷痕之作。

【英劇】《倫敦黑幫》:功夫類型的精彩打鬥,早已不再是亞洲電影的特長
好的暴力電影,不會像史塔龍(Silvester Stallone)那樣只賣拳頭,而是要有完整扣人心弦的故事。今天討論的是英國Sky Atlantic與Pulse Media製作、從遊戲改編的影集《倫敦黑幫》(Gangs of London)。

奧利佛史東《野蠻告白》:細膩的暴力美學,一反好萊塢式正義觀
一般美國電影不管藝術片或商業片,壞人最後遭受報應或正義獲得伸張,可以說是不變的價值。即使最後好人下場很慘,正確的價值也必然要伸張。但《野蠻告白》卻反其道而行,奧利佛・史東更透過本片傳達他個人對毒品的政治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