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犯罪行為

shutterstock_1102902689

死刑判決的定錨效應:以前容易判死,現在要判死不容易?

社會 讀者投書

犯罪會造成社會恐懼也威脅著民眾的幸福感,而民眾的被害恐懼感是主觀的。死刑乃是最嚴厲的刑罰,而嚴刑峻罰到底是亂世時才需拿出來用,還是治安就是得靠重典才行?這關乎判死的那條線。

Male criminal taking white mask off his face — Photo by EdZbarzhyvetsky

《犯罪人格剖繪檔案》:為什麼一個富有的人會到商店行竊廉價首飾?

心理 精選書摘

某些犯行背後的動機看起來很明顯,譬如中飽私囊、嫉妒、報復,或想以眾所周知的案子惡名遠播。然而有些犯行的動機就可能令人摸不著頭腦了。為什麼一個富有的人會到商店行竊廉價首飾?為什麼青少年會殘忍地攻擊陌生人?如果我們瞭解罪犯的心理,也許就能找到他們的動機,只不過這些動機可能與表面上的情況迥異。

shutterstock_2172285649

《破案女神》:事後回顧,這一切似乎很明顯——儀式就是連環殺手的第三個行為

社會 精選書摘

在史上第一個有系統應用心理研究於偵辦刑案的「行為科學組」之中,布吉斯既是犯罪心理學與受害者研究的先驅,也是唯一參與小組草創過程的女性專業人士,她所貢獻的觀點與洞見,深刻影響了聯邦調查局剖析、追蹤與逮捕連環殺手的方法。

iStock-1158802202

《紀登斯的社會學基本概念》:偏差(Deviance)迫使我們思考許多社會行動者的角色

人文 精選書摘

對偏差的研究也將我們的注意力導向權力的問題,當我們研究偏差時必須牢記:破壞的是誰的規則。社會學對偏差的研究,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占主導地位,有幾個理論觀點一直很重要且實用。

n1hc9cy444olfps693vb7076xjc9b2

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司法精神醫學專家眼中的暴力犯罪者

社會 精選書摘

倘若我們更擅於理解關聯,在人身上更早、更可靠地看出錯誤的發展,並且更精確地診斷出人的精神健康風險和疾病根源,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便有能力提供幫助,以走向一個少有暴力的理想社會。

prison-553836_1280

人人都可能成為兇手——我在做精神鑑定時,面對的從來不是怪物

社會 精選書摘

在後記裡,作者說,「我堅決反對把那些犯下嚴重罪行、深深傷害了他人的人視為泯滅人性的妖魔。我在做精神鑑定時,面對的從來不是怪物。事實上,作為人類,我們彼此間的共同點遠遠多過差異」。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