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學
《白令海峽的輓歌》導讀:閱讀此書我不時地想到台灣,隔著海峽的西側同樣為共產主義政權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信徒,來到了這塊常年冰封的大地,將海裡游的鯨魚、陸上跑的馴鹿、地底埋的黃金提煉成文明的燃料。德穆思教授結合歷史、環境、科學,以及自身生活在北極地區的經驗,完整再現了這段文明與自然、人類與非人類之間交會與衝突的歷史。
博物學標本採集的百年「舊慣」,仍是不可省略的標準化步驟嗎?
在動物生命主體已受重視的今日,台灣熱愛動物的科學家業已引進、開發多項實驗動物替代教學方案,面對標本的教與學,我們應當更為審慎才是。
傳奇博物學家「法布爾」與其經典巨作《昆蟲記》
說了這麼多,法布爾的《昆蟲記》內容依舊是瑕不掩瑜的,尤其是在描述各式昆蟲的身體構造與特徵時,更是令人讚嘆他的細心。像是提及蝗蟲或螽斯的發音構造時,他詳細的記錄弦器上的齒條數量、形狀,甚至是發音時的摩擦行為,在當時器具仍不精良的情況下,還能精準描繪,實在難能可貴。
地球就是他的研究所,用好奇心征服世界的人類學家——Alexander von Humboldt
在此之前,不曾有人來過這麼高的地方、吸過這麼稀薄的空氣。正當洪堡德站在世界之顛、俯瞰交疊的山脈,他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了不同看法。洪堡德將地球看作一個龐大的生命體,認為其中一切彼此相連。他大膽構思一種關於自然的新看法,迄今仍影響我們如何理解自然世界。
地球就是他的研究所 用好奇心征服世界的人類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德
在此之前,不曾有人來過這麼高的地方、吸過這麼稀薄的空氣。正當洪堡德站在世界之顛、俯瞰交疊的山脈,他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了不同看法。洪堡德將地球看作一個龐大的生命體,認為其中一切彼此相連。他大膽構思一種關於自然的新看法,迄今仍影響我們如何理解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