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
「數位保母」請神容易送神難,五步驟陪小孩渡過「3C離手陣痛期」
3C育兒看似方便,但當家長要關閉3C 用品時,孩子可能出現負面情緒,形成難以解決的親子衝突。本文提供5個步驟,幫助家長在關閉3C用品時安撫孩子的情緒,並逐漸建立良好的3C使用習慣。
《情緒化是種成長力》:當青少年選擇封閉自己而你犯了錯,請給他衷心的(完整六步驟)道歉
不管你有沒有「大嘴巴」(有些青少年會這麼說),我認為讓青少年知道和我們分享的事情會被保密,是個很好的策略。青少年會在一天當中搜集許多乘載情緒的資訊。知道他們能在家裡自在地分享這些細節可以讓他們放下許多重擔,而且也能幫助他們避免和同儕產生不必要的八卦交換。
《希望媽媽也能好好愛自己》:女兒不會明白,母親的愛,媽媽的心
母親總是在我身後默默哭泣,面對痛苦不已的女兒,只能選擇揪著一顆心靜靜觀看。她說除了這麼做以外,自己也不能為我做任何事,只好每天暗自流淚,和女兒通話時則故作鎮定,深怕女兒會更痛苦、更看人臉色,所以表現得鎮定淡然。
「愛比較」是為了激勵孩子,還是父母的虛榮心作祟?
父母時常煩惱,該怎麼與孩子之間保持適當的關係?太近被嫌「直升機父母」、什麼都要管都要比較;太遠又與孩子關係疏離,成為名存實亡的親子關係。在本文中簡心理師用兩個原則,讓作為父母的你可以正常地「探聽」到孩子的日常,又不會造成關係的摩擦。
《100個爸爸送給你的成功語錄》:成功只會私下來跟你打招呼,失敗則是公開打臉
這本是Jonathan分享有關成功的智慧語錄,他希望讀者可以利用這些建議,並與自己信任的人分享這些建議,例如朋友、父母和師長……等,藉由詢問他們的想法以及他們可能會提供新的視角,幫助自己找到所需的答案。
爸媽訓練小孩分房睡時別說「不要怕」,教養孩子是重新看待自己的過程
很多爸媽覺得「分房」會讓小孩孤單、害怕、恐懼,所以當和孩子談到這類議題時。我們是「安慰孩子不要怕」,甚至是抱著「不捨」「同情」的情緒在溝通。有趣的是,如果不可怕,幹嘛要孩子不要怕?你會在孩子玩樂高時,說不要怕嗎?
《100個爸爸送給你的真愛語錄》:如果時光能倒流,讓你給15歲的自己一個建議,你會說什麼?
這本書滿滿都是免費的建議,而且是由不認識您,也不了解您的問題的人免費提供。閱讀時,請注意與您產生共鳴的特別建議。也許您會發現一些與您正在經歷的事情直接相關的建議。您可以利用這些建議,作為與了解您和您所面臨挑戰的人,開始進行有用的對話的一種方式。
《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父母可以做的事》:親密的親子關係未必幸福,父母還是隨性一點好
在今後的環境中,孩子必須要養成質疑「理所當然」的習慣。不是直接遵守父母和老師說的話,而是要有「為什麼要做那種事?」「沒有更有效率的方法嗎?」等的探知能力。
如何讓青少年孩子反感?只要輕視他們的感覺,然後強加上我們成人的邏輯
對父母而言,聆聽青少年孩子表達自己的困惑、憤慨、失望或沮喪是件困難的事,我們無法忍受看到他們不開心。然而,我們的聆聽才能提供最大的安慰。
「我不是反對,只是不希望…」當你說出這句話時,其實你就是在反對
親愛的爸媽,如果你不能馬上接受,欣然支持,至少可以先觀察自己是不是「不自覺地反對」,你如果可以先了解自己,就有機會突破你和孩子之間的那道牆,成為互相接納的愛。
《解碼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對待我們,就像雲霄飛車的安全壓桿一樣
每個月都是一個變好的機會,都是一個構建、改善你和青少年彼此關係的機會。這些是訓練步驟。所以,採取行動吧。現在就開始訓練。
《不生氣也能教出好寶貝》:「你每天老是搗蛋」,這一句話就有兩個NG詞彙
破口大罵的籠統表現,有時候會否定孩子的人格,在本人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記憶並造成傷害。尤其是年幼時,往往會深信自己的人格特質就如父母所言,因此不得不謹慎。
孩子自己知道錯時,最不需要的就是多一個指責他的大人
不夠世故的小腦袋瓜,還需要多點時間轉換思考,從自我保護要轉為自我檢討的過程,他需要一個「確定會依然愛他」的父母衷心聆聽。
15年兒童英文教學經驗 鄭靖蓓:兒女的不擅溝通,讓我更懂得「察言觀色」
鄭靖蓓(Debbie)是英文老師,活潑生動的教學非常受到幼齡兒童的喜愛,優異的教學能力還讓她成為師資培訓老師。除了對教學的熱忱與用心準備教材,Debbie的一雙兒女,也是讓她教學更有技巧的原因之一。
《好好和孩子說話,創造零距離對話》:當家庭成員生病或死亡,該如何向孩子解釋?
我們的文化有時候會認為生病和「虛弱」是一種羞恥。經驗豐富的照顧者會知道這是愚蠢的觀點。當你讓孩子明白面對一個危機時,尋求朋友和家庭成員的支持是很自然的作法,你是在示範一種健康的態度。
父母「有求不必應」,兩個方法教孩子不胡鬧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有的孩子乖巧體貼,有的孩子個性主動活潑。在觀察孩子個性的時候,孩子對大人有所求是最好的時機點。每個孩子表達需求的方式不一樣,還有被拒絕的反應也不一樣。而最讓媽媽爸爸傷腦筋的是,當不順孩子的意,讓孩子鬧脾氣時,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