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政策
未來將爆發多國聯軍對中貿易戰,再多《辛丑和約》都無法挽救
以中國車商做範例,可以理解貿易戰的一項主因:中國內需不足,因此中國對外貿易流通性高的產業(例如船舶、太陽能板與電子商務)必須加大對外出口;本質上,是出口中國的失業人口。因此,其它國家也只能從守勢採取攻勢,對中國祭出貿易障礙,阻擋中國企業進入自身市場。
川普貿易戰「美國優先」恐傷及國內消費者,但也將重創中共「舉國模式」經濟
若川普勝選,中美貿易戰會更激烈,也會是中共的噩夢。川普主張對中國產品增加關稅,會起到保護美國的製造業作用,但也會使購買這些產品的美國人需付出較高價錢,這兩者需要權衡。但美國若跟中國做自由開放生意,它就會用低成本和政府支持壟斷市場,打敗美國,因此用高關稅遏制中國「舉國模式」,是值得嘗試的。
戴琪宣布拜登政府對中貿易政策,不僅了無新意還顯得「相當貼心」
相較崇尚「單邊主義」的川普政府,熱衷「多邊主義」的拜登政府則希望團結「民主盟友」,共同在貿易上共同對抗中國在市場上不符合「遊戲規則」的行為。然而,「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從解決方案演變為代罪羔羊,G20誤入歧途的全球主義
我們經濟學家在教授比較優勢原理和貿易的收益時,都會解釋自由貿易做大了國內經濟的蛋糕。我們做貿易,不是為了要給其他國家好處,而是為了增加本國公民的經濟機會。用樹立貿易壁壘的方式回應其他國家的保護主義,等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解決方案演變為代罪羔羊,G20誤入歧途的全球主義
我們經濟學家在教授比較優勢原理和貿易的收益時,都會解釋自由貿易做大了國內經濟的蛋糕。我們做貿易,不是為了要給其他國家好處,而是為了增加本國公民的經濟機會。用樹立貿易壁壘的方式回應其他國家的保護主義,等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